行政长官梁振英抛出削减两成自由行客的试探气球,零售及相关概念股价本来已经因为内地来客消费力减弱而脚软,经此一吓就更加戏剧性“碌低”。
( A3 V* P5 q) @( ?$ s. ~% Y. |) O( h; ^6 h
内地客涌来香港产生种种问题,地铁挤逼、化妆品店和药房推高铺租,赶走文具铺等民生小商户,一些生活习惯上的小摩擦,令部分市民产生不满情绪,经个别媒体渲染激化,更遭激进人士利用来营造“中港矛盾”的场面。
4 Z' `, O5 H) O. k& t% d5 N
! }$ H" k: t `: }- Y8 d& y- A中央年前已经按照特区政府要求,叫停扩充自由行来港安排,近来更主动研究自由行措施对香港各方面的影响,包括香港的承受能力。本港社会则继续有人要求推出措施削减内地来客。1 B( F0 U9 Y6 i8 i6 w! t1 f2 V
# C9 D& @0 `0 r2 E# H7 b5 d, t
本港要解决“逼爆”问题,恰当做法是增建酒店和购物点等,扩大接待能力。如果这些基建一时之间难以赶上,市民的不满情绪达至沸点,来港旅客又继续大增,未尝不可作出适量调整,作为短暂的过渡性措施。9 e: Q; v, n/ u" c# j5 U
u! ~$ R& y* P9 k; o自由行消费有退潮迹象
5 h6 W& e* N: M, d9 Y
, ^% B8 S2 C' j6 `& t, P4 `不过,实际现况并不是这样。来港内地旅客不再日增又增,反而出现退潮迹象。今年五·一黄金周来港内地客比去年同期少了1.6%,是2003年SARS后推出自由行以来首次下跌。和内地经济一样,开放初期会有骄人增长,现在增长逐步放缓,自由行人次不会永无止境大幅上扬。
; a" T* K; ]' p* A+ O X* M0 e# d
内地打击贪腐,来港“豪客”消费比以前谨慎,本港高档消费市场,由时装至钟表珠宝,生意都大不如前,黄金周来客减少,连化妆品店销售额都下降。内地客消费曾令旺区铺租急升,但是现在开始多了空置铺位。
. _( l, F! G8 }3 Y, r+ e0 e
) b& H# z* c- i; X) S0 {这种调整,恐怕不是短暂现象。中央反贪,不是三分钟热度。内地为过热的经济去杠杆化,收紧银根,楼价下跌,引发的财富蒸发效应,都会影响消费能力和意欲,本港同时要面对世界各地以至内地邻近地区的旅游业竞争。& i) Y3 n& C3 Y, m% Q- n. }1 x M
/ k" i4 A6 B% U$ N) q- [( P. X
选择逼港铁还是捱失业
0 o" r4 T! A' v* z* @1 u8 y* K! _: ^
旅游业及相关的酒店、零售、饮食等消费行业,为香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统计显示每五元消费中就有一元是由自由行客贡献。商店生意好,扩充业务,加薪和增聘人手,本港失业率才得以降至3%的低水平。4 Z/ z6 ~9 g6 G" O" |8 ~
7 P% \+ ]+ S! L& L3 |8 ]如果环境逆转,碰上减客政策开始生效,商店因为旅客减少而收缩业务,直接受影响的就是僱员,究竟要捱逼港铁还是要捱减薪裁员,是市民要面对的选择。
* v9 i# f8 p% V; j; M* F; |1 }
8 Z5 L1 }- k8 g香港在回归前后有过类似经验。初时楼价飞涨导致民怨沸腾,政府以年增八万五千个住宅为目标大增供应,但是原来楼市本已到转角位,不待政府出招已经泡沫爆破急滑,结果政府的措施为楼市、经济和就业雪上加霜,市民生活更苦。1 o8 }5 `% [; O! s% [
/ @. B$ ~; ?) }. r' e调节市场并非易如控制升降机,要它降至第几层就第几层,往往会“超额完成任务”。何况减自由行客需要中央出手修订措施,本港不能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一见势色不对就要中央朝令夕改。在控制自由行方面,要以八万五为鉴,贸然削减必吃苦果
$ f. R4 {0 v$ J# j7 {( ]; E6 j) @0 G) {! l: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