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如何确保真正是居家隔离,而不是到处乱跑- N, [$ h; ]. H4 q& f
* J) T% j+ f; t“这些无症状感染者,有没有可能未来会居家隔离?”
2 H% l, d' p; r$ T3 @& Q: M8 l* o" e9 b8 G& p+ L" P! |' o. s
“这种可能性是有的……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如果量太多的话,有条件可以居家隔离。”
# ^+ b8 X4 M2 ]6 a5 E, ?; c- x* \9 O' Q$ L% r; G3 R
这是在上海疫情的攀升期,《人民日报》旗下媒体与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陈尔真的对话。" P: T( p6 V" b6 m) k. P) D
- o$ Q; e& i# W6 @% X1 S8 P. X陈尔真这个回答的背景,是上海严峻的抗疫形势。! {2 B/ H( e+ {. z5 f# A
* w, s O8 V9 g) |) o {6 R
最近的一周里,作为全国抗疫的焦点,上海的新冠感染者日增从1000、2000迅速攀升至5000、9000直至持续过万。
' L$ b4 w4 h& [, b A# x( u- {% o" a& t: w
就在昨日,上海新增确诊加无症状感染者17077人。6 g$ {) [3 E' Q7 H3 y7 @& X) j
* b' ^6 I. x' e7 ?- Z. b
截至目前,本轮疫情中,上海的总感染人数已达9万人——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感染者,已超过了两年前武汉的感染人数,且这个人数仍在攀升中。陈尔真表示,这次上海疫情的规模“比武汉还要大”。( k+ r" |" }4 r: }5 m
. m) A+ v# k+ ~( }面对如此大量的以无症状感染者为主的感染人群,开始讨论居家,是部分疾控专业人员、民众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的下意识的选择。
7 C' W3 m k6 k! n" i+ w
9 z2 K$ N& x" v上周,一段在本地社群中广被传播的音频中,一位上海疾控的专业人员在群众的投诉电话中建议,“轻症无症状你不要把人家转走了,就在家里隔离”。4 v% L% Z: T2 T2 M' w
9 s. H x) X* d. W+ {9 U/ q也是在上周,上海有小区楼栋发布倡议,一旦楼栋出现阳性,无重症情况下,自愿不去方舱,责任共担。: x2 D8 G. N2 m1 D/ V& L% M- Z
. K0 K: f8 T' {( v. W
复旦大学教授严锋也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示,“我最希望的是一旦有问题,在轻症和无症状的情况下,我和孩子一起在家隔离,不要去挤占社会的资源。”
$ }" v* J( T$ K# k% S) g$ R/ w+ }- c6 Q5 m' d v' p
民间的声音似乎正在表明:面对这个病毒传播力R0值已超过10,但重症率极低的奥密克戎毒株,人们对病毒本身的恐惧,正在转向对隔离及其带来的次生灾害的恐惧。# _6 M* X& T7 ?2 ]4 o
0 a- e5 x) ~% I _. Z/ Z% U% e
在这种背景下,毒性更弱的奥密克戎成为新冠的主要毒株,使得居家隔离成为了一种可选项。
/ Y' V7 k i. \& U
4 h* z# X5 {6 g3 D, Y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张玉蛟向八点健闻分析,2020年的武汉疫情中,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知较为有限,且当时的病毒致死率比现在高得多,防微杜渐十分有必要,方舱几乎是唯一解。如今的新毒株奥密克戎重症率更低,传播力又太高,感染规模过大,且已有了相关疫苗存在,这都为考虑居家隔离提供了可能。 I5 Y7 j# l# c8 ~7 O
7 ?8 Q4 f# D* C' o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则进一步解释,新冠本来是个自限性的疾病,感染后几天内会与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战斗”,此消彼长。对无症状感染者来说,居家环境较为熟悉,心情比较放松,能提供较好的的营养和睡眠,可能更有利于恢复。而受到惊吓、着凉等因素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无症状患者到了方舱有一定可能转成有症状的患者”。
( U8 i2 u' B/ V- h1 z( m8 P6 V& K8 h5 D' s2 W: C1 `) x
另一方面,大量的感染、隔离严重影响了医疗及社会资源的正常分配。
) y I) I, M" I, y7 \: ^, N! P- }9 v8 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