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经济] 根深蒂固积重难返,六成中国职校学生毕业后不愿当“蓝领”

[复制链接]
sonas182 发表于 2021-10-12 02: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永远都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 `( m; x1 }2 ~& c9 Y4 l$ {( {1 ~8 n' r; A# I5 R) E1 O
《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不愿选择当“蓝领”。" x5 l* d0 j/ i8 |
3 b; J. N9 ]( T% z. |( S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多位职业院校教师发现,“去工厂化”“去基层化”的就业趋势愈加明显,新兴的电商类岗位受到职业院校学生追捧。不少受访的“大国工匠”也呼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回归技术类岗位,为制造强国的发展提供青年力量。
% U8 P$ S4 r6 D7 H1 I: A% d
* a5 e) M! C' b, r) s7 Z2 R该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6596份,其中50.25%的为高职院校大二学生,44.44%为高职院校大三的学生;从专业大类上看,40.31%为理科类学生,26.65%为工科类学生。
. p( B5 v; C9 I) L4 A/ ^1 n
# e' B- a+ {& L% {; x超六成受访职业院校毕业生不愿当“蓝领”
* l/ t! E# o- p! W, G/ w% y
, K6 V2 d# d7 W) F+ ]! l  ?5 Y2021年6月毕业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专业的杨颜旭没有丝毫犹豫,选择了与老师合伙创业,“进国企或其他单位,让我规规矩矩地上班写代码,那种生活太枯燥了。”8 n/ c8 J/ I  [7 K, n

/ f0 ]6 b9 j6 t2 z$ B8 s& v. [现在,他所在的创业型公司,一入职,就让他掌管了4个高校的自媒体账号运营,“直接把后台的数据全部开放,这在其他的单位是不可能做到的。”最吸引杨颜旭的是,入职3个月,他学会了怎么去运营自媒体账号,怎么和不同高校打交道,怎么搭建新媒体矩阵,这一切新的知识经验源源不断地丰富着他的头脑。6 A7 n$ z! h* z( H8 z. ^
  J) a" s% c* l* J/ w* F
杨颜旭介绍,班上30个同学,只有两个去做了专业对口的编程岗位,其他28个同学分散到了很多不同的行业。杨颜旭观察身边的朋友,他们普遍的想法是,如果去一个国企单位从“蓝领”工人做起,“可能把自己一辈子的锐气都磨没了”。在他们看来,“躲在”那个地方熬年头,“只会感受到安稳”。
7 C1 n, E$ ~( h. J8 M/ v
2 y$ ~: d" J1 W. u2 F( ]另一层的原因是,与其在基层岗位十年磨一剑地打磨技术,不如多闯荡闯荡,杨颜旭觉得, “干吗非要做这么一件事情,如果真的做好了这件事情,我又能怎么样。”; X% m( c: i5 q3 R
) d7 s0 p: b- t9 G+ T* c  @
调查问卷发现,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此外,只有32.8%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 b" d3 y  S: a" U. y
# f1 d3 X7 ]! Q8 {
在一场校园招聘会上,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志明曾看到一个鲜明对比的场景:在互联网等大公司的招聘台前排着长长的队,而在制造业等企业招聘台前应聘的同学却寥寥无几。“与之前相比,学生就业的目标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机械类的学生不愿意再去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他们更喜欢新颖的、更光鲜亮丽的岗位。”$ }% `8 ^4 e/ F8 Q! s1 o4 G

5 }% R: m% }+ z* O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校企合作处负责人卢文澈分析,一方面工厂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有些岗位需要一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而月薪平均只能拿到6000元左右,很难吸引学生前来就业。另一方面现在市场就业多元化,提供了电竞主播、电商等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
: @! Z- Z5 V  ?' \. O$ s! p* Y, F8 Z5 J% D$ b( ]
此外,他认为大部分制造业岗位的职业认可度也不断在下降,毕业生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陕西一家军工企业每年都来学校招聘,往年前来竞聘的学生早早在岗位前排队,“学生拼了命想挤进这样的军工企业,都会去投简历,但近两年,风向一下子变了,招聘的情况一年不如一年了。”
7 n# Z( X" _; s9 _
0 h# _2 z' m, z. r9 R' K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重因素导致职业院校学生不再青睐“蓝领”:61.9%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会因一线生活枯燥单一而不愿意去制造业基层,61.04%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对制造业基层的工作前景不看好,52.87%则是觉得工作环境差,40.01%认为基层工资低,31.35%则因为工作中交友圈子太窄而不愿去一线工厂。
2 E: w. q% f4 p( r# g2 q% M8 ^# ]) M# r
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跟着潮流走* f5 h2 m; h9 U9 k- |
1 v1 j7 U& j: ~/ h. M4 t9 A
毕业后,1999年出生的中职毕业生张宇(化名)和同学一起去了杭州,他选择了电商,后又跟着朋友创业,做智能家居的维修安装工作。; o/ t9 j* q) ~( [+ L0 l' O) u
8 F* E/ p1 ^# l/ q3 z# `/ E/ ?. C
和他同批的毕业生胡鑫(匿名)在毕业短短两年之间,追着“热岗位”换了4个工作。毕业时,按照学校统一的安排,学电子类的胡鑫去往江西的一家企业维修智能化设备。那时候两人常私下互相吐槽工作现状。对于18岁的胡鑫而言,单位的工作陷入了枯燥的循环之中,常常是一个类型的设备问题反复出现。8 k; w& S$ k1 b0 B: Q# T( E
) w% N' C. n+ `# }" `
再也受不了重复单调的日子,又逢电商行业兴起,胡鑫转而去了杭州,从事电商工作;后干了一段时间,嫌电商带货太慢,他去教育机构做销售。聊天之中,张宇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身边朋友都对工作“没有清晰的规划,都是跟着潮流走”。0 [& i+ c$ D; w8 e: k$ E* x9 T

" s0 w% u0 C; D: r  c* ?
$ U7 L; X3 s+ ?4 z  e7 F( c$ k/ c* U. B1 W* ^: \3 ?
问卷调查显示,45.13%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选择个人成长速度快的岗位,44.36%的职业院校学生会因为工作自由而选择该岗位,20.4%的学生会看重工作是否时尚,是否好玩。% j4 {( ]$ h8 j1 M4 {
3 N" w0 z; a: M" S8 d: l; t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辅导员肖星星则有更深刻的体会,刚毕业的学生更偏向去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工作。还有一部分孩子毕业后不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总是追着热门职业走。他曾接触过一个电子电器专业的学生,成绩优异,技能也过关,但毕业前听家人说做建筑行业好,转而又去学做建筑。" Q: [: L$ H% E3 z

8 w5 A2 x$ j3 J* L4 }6 f学生择业观变化快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热门的岗位、企业越感兴趣,而能“坐冷板凳”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少了。“他们更喜欢更实在的、付出后能够立即变现的技能”。肖星星观察到,有孩子爱拍短视频、剪辑视频,上网发布后,很快就可以收费了。“但从基层岗位成长起来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之类,都需要一种持续不停地钻研技术的定力。”: x2 t! H. |1 ~# m, B# }( ~

) b$ I) H4 H$ j2 N“国家要培养一个机械制造的职业院校学生是要付出较高教育成本的,如果有专业技能的学生毕业后越来越不愿意从事技能型工作,是非常可惜的。”卢文澈认为,这与国家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初衷相违背。
5 |# [3 H5 \+ y# }
  `5 v, h! w' x. i同时,在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选择上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某职业院校招生办处长曾研究过每年的毕业生数据,几年前,他所在的学校每年毕业生有五六千人,而制造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多达3000多人,最高可以占比六成左右。而近年来,每年毕业生人数7000人左右,但制造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却下降到了2000人左右,“从整体的比例来看,学生是明显减少了,学生不愿意选择制造类的专业学习就业了。”& b# c5 r7 V2 Y& `
9 C, N/ Z& {& P
各方呼唤职业院校学生回归技能岗位0 V- F- d9 c( N

, ?8 A/ W: M0 b3 a& i4 L30年的时间,维修电工齐名把“冷板凳”坐热了。他主持创新167项科技成果,获得5项国家专利,使公司收获的循环经济效益达5500余万元。9 l( f9 m4 S- y4 K  Q, t
! N/ {: x5 `' `/ ^' J' C" m! @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大国工匠”齐名的工作一直是围绕着电力维修钻研的。刚毕业那会儿,他也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1991年,他被分配到110车间高压检修组当了一名电工,刚开始时对工厂高压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等工作摸不着头脑,那时候,他就想着那就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X, N! \2 X) |, v7 Y" S
% ^% A' ~+ I! m. L- t
2001年,一台意大利设备停机,如果将设备运回意大利修理,生产损失至少上千万元;如果请技术人员来修,从上飞机开始计酬,每小时上千元,花费也得几十万元。齐名报名想试一试攻克这个大难题,两天的时间里,不断地拆装、测试,终于查出是一个电阻烧坏了。他花0.1元买个新的换上,机器恢复正常。" q8 j" e* y2 ^$ m; Y! s* Y& W) {

: t) |, V9 C: q: D" o+ H但30年后,他发现时代变了,95后的小孩不愿意来车间干活儿,有的来了不到一年,觉得工资收入不高,转而去了外企或者自己创业了。有时候他带着年轻的小伙子去车间维修机器,干着干着,就听着小伙子说,这工作太苦了,自己干不来,撒手不干了,“很容易打退堂鼓”。
# c* _$ m: Y3 W/ D8 d$ n  r% j0 H& a$ ~/ Q( S% r( \3 y) L
7 P) k. [$ u6 q; O*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敏儿 发表于 2021-10-12 02: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onas182 发表于 2021-10-12 02: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齐名也理解年轻人,毕竟在车间基层做电工维修的工作,从传统观念来看“不热门、不吃香”,要吸引青年毕业后来基层锻炼,齐名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他对职业的热爱,对技术的热爱,有兴趣才能研究钻研,才能成为高技能人才。7 Y1 Q, U+ z; W

/ P; t. f$ S. w/ v4 D) U) D( {4 G$ T( Y: q4 i2 _
3 l# z  ^& [' t8 J5 a4 w
如果要进一步真正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齐名觉得,得需要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他打了一个比方,好比社会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如果每个零件都正常运转,机器的性能就会稳定;但如果只有极个别的运转好,有的零件不停更换,那机器就做不到高效运转。
( j8 ^9 d) M: h8 A* L, V( w
4 q& [3 w7 W8 _; X, s
2 G- S6 Z  J9 a# S% m! [
, F6 n4 A+ `4 d3 e2 v8 J) Y1 K* l' R; A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郭锐也感同身受,要让年轻人愿意下基层、愿意来工厂,得让他们有职业成就感、获得感。他曾有一个研究生毕业的徒弟,第一年来单位基层锻炼,没干多久小伙子就打算离职。沟通之中,小伙子觉得自己未来是想做高技术研发的,不应该在车间度日,没过多久,这位研究生就去备考公务员,离开了这个单位。郭锐发现,企业也要想想办法“留住人才”。$ o& u6 Y# A  H; \
; r# x  J- Z/ E  B5 c  i
1 Q0 S/ e8 F. p- E. m

8 c# x( I  t9 e/ l+ C8 w王志明认为,传统的密集型、流水线型上的岗位未来会被机器取代。因此,制造业企业也要加快基层岗位的转型升级,改变现在工作环境差等现状,鼓励高新技术类企业吸纳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复合型技能水平的人才,慢慢社会对基层岗位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7 D% I( ~: P- p/ a+ O# U
9 J9 R* V7 l, i9 Z7 T  x' p) ~8 C3 a9 n  C
# t* N: U& b6 r7 i
“如何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支撑作用,始终立足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需求,将成为我国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晓、钱鉴楠合作撰文建议,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优化技能型人才评价办法,提升产业工人待遇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18 19:08 , Processed in 0.0310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