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来了,搞乱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永远是美国的最高利益
7 R' H& ]3 Q: i
) I1 J" k/ \3 v2 _" R9 J. `' C用中文直接与中国老百姓对话,博明是白宫历史第一人: x/ ]5 _; |6 i! B
1 A- ?# B' O+ @
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星期一在维吉尼亚大学米勒中心举办的有关美中关系的在线研讨会上用中文发表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阐述了“五四”精神,并特别提到胡适和张彭春两个“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他说,前者领导了“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继而推动了“平民主义”,而后者则帮助制定了具有普世价值的《世界人权宣言》。
9 j: c* F2 Z$ C% |3 Q: N! H# K4 a& T- y
鉴于这是美国白宫历史上第一次高级官员用中文演讲,分析人士认为,博明的演讲代表了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突破。
5 i* s$ J9 ~5 n+ [ g
t: t% q" B% X6 B5 e5 m戴博(Robert Daly)是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他说,博明的中文演讲显示了他对中国文化、历史和语言的尊重。
1 k: i$ j) i6 [: w5 v: l9 n5 P' Y+ R* l# i# r
戴博也用中文告诉美国之音:“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最近中国老是觉得来自于美国的国务卿、来自白宫其他高级官员的话都有一点信口开河、甚至有些粗鲁。那样是不尊重中国,是攻击中国。 我觉得博明这次讲话显示,他是非常懂得中国的历史, 也是受了它的影响,非常尊重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传统和中国的语言,而不是为了保护美国的霸权主义,而攻击中国,根本不是,这些非常重要。”
+ u0 e# y& y' a1 p- \, I( Z* `
* {! H+ x0 P+ g+ j, `9 m* k! q6 J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特聘教授,也是博明的中文老师。林培瑞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博明直接跟老百姓对话,分开了中国老百姓和中共政府,这样做很好。林培瑞认为,真正的美中关系是两国老百姓的关系,而博明显然抓住了这个重点。& `6 Y0 |9 \- p) ~5 E$ H) R1 @
8 X& s1 U5 s+ Y/ z( t' @* T V5 ^林培瑞说:“他的演讲能够把重点放在老百姓,一般人向往的地方。他脑子里的中美关系绝对不是习近平和特朗普以及两个大国间的关系。我个人觉得中国老百姓和美国老百姓之间,在价值上没有隔阂,都是关心家人、关心教育和关心健康。都是人嘛。我觉得他提的是这个层面的意思。”+ f8 K& w8 k' Z; S. E8 g* O
/ i6 t$ Q7 W0 c& Q3 ~1 \6 _& n" Y1 D h4 U博明在演讲中特别提到“平民主义”,他还特别将“平民主义”与“民粹主义”区分开来。他认为正是这种“平民主义”推动了英国的脱欧以及特朗普总统的当选。他认为胡适在“五四时期”领导的白话文运动就是推动一种“平民主义”,让语言不再只是被精英和权贵掌控,让老百姓参与到国家的前途和选择中来。6 Z: w! H& X: A% W0 q
' C3 @' r% m. J4 R0 M# R7 c: b以古喻今,博明期待用中国文化唤醒中国民众
4 d* l* R* S1 z1 B. z$ S2 D. J- |- R( q0 ]" x' J+ s. ]# B
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戴博认为,博明在讲话中着重提到胡适和张彭春等两名“五四”领军人物是要借古喻今,要“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历史文化”来揭示出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问题,批评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 D& p) k( s. G3 m# s% s6 t- C- K/ M3 W" R. k& T4 q# y
戴博说:“他提醒了中国的观众,其实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有很多知识分子一直在批评中国自己的传统。什么鲁迅啦、胡适、康有为,还有梁启超,很多人一直在疑问,中国自己犯了什么错,才到了这样的地步。他们并不是到处责怪外国的所谓的侵略者和帝国主义者,他们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在今天的中国,那个传统完全给擦掉,好像只有一个所谓的科学的共产党才可以告诉人们正确的道理和看法是什么。”% Z. _- p9 W9 i9 }% G
8 W ]. \, l7 A博明在演讲中说,像李文亮医生这样的具有公民意识的中国人才是“五四”精神的继承人。他说,最近几个月以来,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表现出了道德和行动上的勇气。这些人都在追求一个世纪前“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张彭春以及后几代人的共同理想。他列出了一小部分人的名单,包括许章润、任志强、许志永、伊利哈木、方方以及数百万为了追求法治而和平示威的香港市民。
7 V9 m D8 ~5 K' d: F/ Y/ U# S8 K! V- r% V; j* D: d
博明又说,但是,现在“五四”的核心思想每次都会“被官方的审查抹掉”。今天主张“五四”精神的中国人,却被政府指责为“不爱国”、“亲美”和“有颠覆性”。
6 N5 Y2 a( m3 q9 e- T+ l1 Q
# y9 J/ Q* b/ R/ u- z- q0 c戴博甚至觉得,博明是希望用自己的讲话来“解放”中国人民的思想,而这一定会招致共产党的不满。可能因为5月1日到5月5日 的公共假期,中国官方还没有对博明的讲话作出任何反应。" Q: K# v1 J* Z* ^$ a- U) H
; {: O, N% I( g3 L) w/ T! l华语网民对博明的讲话产生共鸣
1 H$ k6 G5 k. n; U9 M& F+ Y6 S3 d+ l. o- Z+ V1 }- c T6 g6 Q) t* Y
博明的中文演讲在各大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从YouTube的评论区的中文评论中可以看出,博明的演讲深得人心。有人感叹博明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了解之深,有人感慨自己中国历史的缺乏。
/ g3 d/ f( G# W2 ^, N: x6 N( W& l" j6 p: ?# A2 ? C: b5 Q) k
有网友说:“博明非常清晰的把中共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区分开来!很棒。”8 a! Z/ o; y( A4 j9 t" D, S
9 d* j+ H& _) \0 l- F有人为自己对中国历史的缺乏了解感到羞愧。“很惭愧,从一个美国人的口中第一次听说张彭春。” “很有启蒙意义的演讲,重新认识了“五四”,感谢博明先生。”
* D/ N# u+ b3 h6 o8 y+ Z; V5 T* u4 _' |7 a a2 Y4 C+ w
有人感叹博明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了解。“说的太感动了!这个美国人比大陆大多中国人都更懂中国的五四。”
3 _& ^. o* t- c9 i. x/ A4 c; @
# `8 ]: i- E2 ~0 Y! c: {1 O' y4 o! ?9 C7 X3 {6 r; L- n* e8 V
* }. s- A. b$ V! n& Z) `有人感慨中国的历史,“讲得真好!一百年前的中国曾经离民主、自由、文明也是很接近的!特别是胡适先生的推广!”
1 J8 r% }. X# J" t* D) w& o. B. F* y( H' v
有人认为博明在中国的经历才会让他更了解中国。“博明的经历,注定了他必是解散中共的重要一份子。”
S: I# ]- V7 O4 p+ E, o6 G& E2 V3 {8 X' z- a- `5 P$ R. ]
博明2001年-2005年任《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报道过中国萨斯疫情等重大事件,曾在采访有关中国政府腐败问题时遭当局打手殴打。据报道,他也是目前白宫对华强硬政策的推动者。 在中国政府官员指责可能是美国军方将病毒带到武汉后,博明敦促特朗普总统和其他高级官员用“武汉病毒”和“中国病毒”来指称新冠病毒。博明还促成特朗普总统决定对中国断航。
2 r g4 e" G/ _) J! i, S
Y7 B, t4 }8 r博明讲话改变不了美中关系的未来走向8 r) n# s* k% ]$ v1 O# S" x0 p3 W( `
" B' G1 y9 N* F/ g ]' v尽管博明的讲话收到了好的结果,但是分析人士认为,他的演讲并不能改变美中关系每况愈下的走向。" V( I$ z9 e0 i+ a2 J5 M( [
, Y/ ?/ w2 {! d+ \9 V6 g美国知名记者,前《华盛顿邮报》驻北京分社社长潘文(John Pomfret)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美关系面临很多很多困难,可以说是面临危机。 博明先生的讲话也解决不了什么危机。”
% p/ A: r' J/ Q
# g1 b1 m5 b1 p# b, T6 z& y b不过,潘文说,博明的讲话至少让中国人意识到美国和美国官员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
% a8 X: t/ q5 S( U+ K$ }9 V: k0 H
% ^1 ^. \ U7 A. M1 T6 o博明在自己的讲话中两次引用了潘文的说法,比如,潘文认为正是中华民国外交官张彭春“把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结合起来”, “促成了一份所有国家适用的普世宣言”。
; e" K7 E J0 H& l; L9 @& x7 K: @. u- f$ n% \* n! \
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戴博认为,美中关系目前还没有到最低谷。他认为,两国关系恶化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8 ~* u& V; Z% H) v) b, z
; F6 [$ M& u1 S) A他说:“美国和别的民主和发达和现代性的国家都不能接受、也不能容忍一个对中国共产党的非自由的举措更欢迎的世界。我们并不愿意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5 z" n+ F5 {" \+ p
0 P1 ]0 b# C; T
戴博说,美中正在全球进行经济、价值理念等全方位的长期竞争。中美关系好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两国唯一能做的是看能否有智慧避免最糟糕的后果。
6 A2 N2 y6 Z g- G0 e. K* H
1 O, o! s3 x' Y7 f; b)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