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病*面前依然是非常脆弱,不堪一击啊7 n! L: k5 g ^0 g [5 {6 A0 A; R
, |& b. q E! [# J. S: `, D8 z新冠病*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 x9 ^9 B6 e2 K3 L( h8 s
8 t, a& O% r; O8 W日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受访时,抛出了这个观点。他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1 X+ f4 e8 f5 V. d1 B- }$ K8 q8 V% d6 J, ?4 y2 l) T
新冠肺炎可能像流感那样长期存在吗?如果是,那又意味着什么?' n8 i8 t) t! ~3 W: p9 B6 ?& {
" H( H" F3 \6 A+ ~4 Q5 E
民众对此无需过度忧虑- g6 M2 B' d* l- Q: b! u5 C F! t# d
' g/ g+ u8 L" p/ E5 e( o" l疫情爆发以来,全社会已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也因如此,王辰院士此次“新冠肺炎有可能像流感那样长期存在”的言论,引起不少人的忧虑。# N& U1 }: c3 R0 a
8 S& m1 z1 D, \3 g; }9 F2 b9 r民众担心在情理之中,但从科学的多维角度看,没必要对此过度忧虑。$ a7 ]# W" b2 v
7 P+ @$ z# T- X9 }+ i3 b如果新冠病*像流感病*那样与人类“长相伴”,那经过科学人员的努力和认识的逐步提升,我们最终会找到与它共处共生而不受其侵害的途径。
1 |) R1 Q$ m; a; Z6 A) T1 i/ z) V) V: c& W
从演化的角度看,包括细菌、病*、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在内的微生物,都是和人类长期为伴,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共生共存的关系。
3 E% D( t' v1 h
! v$ {2 F. V% i$ I这其中既包括许多已经寄生于人体的微生物,这些非但对人体无害,还是人体所需要的,对人体多种生理生化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影响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有的还会影响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效果。
( m, D: a& D" L$ w" B' g0 l* K# t1 f; l8 k' p; S
也有些微生物如新冠病*、流感病*、鼠疫杆菌等,进入(入侵)人体后,会造成对人的伤害,甚至夺去人的生命。这就涉及人与这些微生物如何相处的问题。
; e! W C y G8 q% C# @' T1 g$ z" ~
/ b- `6 n" U) D, ^人和微生物都在演化,且在试探和琢磨如何相处。正如人与人相处的原则一样,如果不共戴天,则可能无法共存;如果是共生共利,则可以达成某种平衡。# g1 u8 R7 p: ^- n! |' l9 ?
( Y8 |/ U8 d, p4 h( \) |虽然微生物没有大脑,不会思考,但在演化的过程中也会通过“算法”得知,如果*力太强,致人和其他大型动物迅速死亡,它们也会灭亡,尤其是没有完整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外壳,需要依赖其他生物的细胞进行RNA和DNA复制才能存活的病*。这里面就包括新冠病*。
7 Y+ J4 K7 g7 Y! A7 Y" H% d( I- k* R' |$ y+ |- ?
' e6 S9 h' Q; |, ]8 S( b+ e
" d; D4 p- |( y4 }" z) Z
低*性的新冠病*确有可能长期存在# v7 G: q% t6 Z6 k5 V& E6 h' T2 W
9 T; T" g$ E; |0 F0 N9 W
现在可以看到的是,比起2003年的SARS病*来,新冠病*此次“采用的策略”就是低*性高传染性。这样才有机会感染更多的人,并长期依靠人类存活下去。这种演化趋势,决定了新冠病*未来很有可能将长期与人类共存,就像流感病*一样。' L/ ? q2 q( ]3 Y- N7 [
* X3 T" U- R2 R8 F0 z
迄今,新冠病*肺炎致死率大约为2%(疫情结束后会有更为准确的统计),而流感的死亡率大约为0.1%,SARS的死亡率约10%(全球)。也就是说,新冠病*和流感病*是比较温和的病*,人们或许难以通过隔离手段完全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进而终结它们的存在。5 c& g4 z% r" P# ~$ n! [: S! w0 `
( M: |( B6 C' g# L9 H" m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新冠病*具有隐匿性,由于不表现出症状,能躲过人们的监控,进而持续从横向(传播给他人)和纵向(子代传播)而更好地生存下去,实现与人类长期共存。1 H8 f6 A4 Y& R2 j; {
/ j6 J* _% n; O2 O; I* h1 o
以SARS为例,正是因为它的明显症状和高致死率,决定了人们需要完全彻底地隔离和阻断其传播。一旦切断传播途径,它就会销声匿迹。所以SARS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
( M5 [4 m; K0 N- `2 a
, K G* X) n3 }1 P1 k9 {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SARS来得突然去得突然,疫苗研发才会在已进行到临床一期时,因疫情终结戛然而止。; Q/ d3 P' f' O, z+ G9 { Z6 I
3 u! N1 s1 U- N6 f而如果新冠病*长期存在,像流感那样每年都要“叨扰”人类一两次,但对人造成的伤害不大也不重,那就必然会促使人类保持警惕,坚持研发疫苗和药物。哪怕新冠病*像流感病*一样多变,人们也会研发出对应的疫苗和药物来防范。( b4 g M: B5 B, m: ]6 U
6 b! s! ?( b. |+ u2 ]* ~, m此外,如果新冠病*与人类长相伴,人类对此的自然免疫力也会相应得到提升。自然患病获得的免疫力(自然免疫力)会比注射疫苗(主动免疫)和注射抗体(被动免疫)的效果更好,因为病原微生物在机体中留下的免疫印记或免疫记忆更为深刻,在未来再患同一疾病时,会更快更全面地唤醒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抗体和动员更多的白细胞共同围攻病原体,战胜疾病。
; L& \' F- Q4 Q# b8 d: `- J8 r5 ?$ c1 z8 H$ Y' l( J7 n
这已经被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结果所证实。尤其是流感,如果人们患过H3N2流感,在此后的生活中若再次遇到H3N2流感时,症状就会很轻,且遇上H1N1流感时,也会有一定的抵抗力,这就是自然免疫的印迹作用,同时也是免疫中的“原发性抗原损害”理论的根据。
3 z0 A/ c8 B: ?: t V1 n
" R! d8 O0 T; ~4 [, z* Z7 Z. W当然就眼下看,疫情已对社会经济、公共卫生、公众观念理念层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新冠病*若真的长期存在,至少应该让我们时时复盘和回望发生在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不忘怀,常反思,才能避免养痈成大患,才能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 z: Z! a! [( V$ @; s0 j( d$ X, c- S% d! G2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