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老人的养老问题确实是一颗定时炸弹3 H" P4 D+ g/ a5 ]: Z! G# G) Q
. T4 ?) g% b+ q! ]6 o8 \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共有约750万张养老床位,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超过30张。3 W$ y% i6 q- l; R# e( Y
) n* G: c& k+ s5 c+ S/ F5 ?4 e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称,今后3年-5年将增加普惠性养老床位100万张以上。地方政府也纷纷为养老床位设定目标,如南京市规划到2020年,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应不低于45张。# i! \8 J! [/ T2 m4 L* e. C
0 l, W) |/ ]2 q; t养老床位的建设成本高昂,少则10万元起,一线城市甚至高达五六十万元,政策性补贴只有1万到6万元不等。
, a! M+ @7 w* o% ~* O
% d4 V# `; P/ S5 U& {一家机构建设多少张养老床位,能达到投入与运营的最佳状态,并无定论。中民养老规划院院长苏志钢告诉《财经》记者,在养老产业发达的日本,大多数机构床位数介于50张至100张,“小机构星罗棋布,形成嵌入式布局,整个行业重服务质量,并不一味追求数量”。% l8 i/ M3 @: Z
* F( W# h; e. Q/ ~. ]0 y/ Z) G在中国,拥有几百张养老床位,已经是养老机构的标配,一些医院也加入了冲养老床位的行列。可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运营状况一定好,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看的是入住率。9 P9 M* K& Y8 }5 [$ F% u! w. ]
% y6 h# r( b9 X# f
“一般入住率达到70%营收平衡,80%能盈利,100%盈利很可观。”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教授屠其雷告诉《财经》记者,低于50张床位的机构经营会很难,50张到200张比较得当,“目前全国民营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40%多、不到50%,80%的民营机构是亏损的”。+ @+ T" |1 z- {0 p
2 F3 |. c9 g' H/ H5 G, {优质的、综合性的养老服务,尤其是实现医养结合,是养老机构盈利的关键。德隆睿颐苑自建了医务室,并且对接了医保结算,仍难突破低入住率的困局。在屠其雷看来,距离优质医疗资源太远是其弊端,“虽然位于北京郊区,但就北京的交通状况,有紧急情况发生时,一两个小时都到不了市区的医院”。; E/ v4 |9 A3 S8 A
4 ^; G* ?: s9 W- R泰康之家CEO刘挺军在2007年进行市场调研时,便感受到了就近的医疗资源匮乏给养老机构带来的挑战,“美国的家庭医生普及程度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强,从社区很容易到达大医院、社区医院、诊所。而中国的家庭医生体系有待完善,大医院都集中在城区,郊区的医疗资源有限”。; a0 D! n4 _' G0 h+ x/ R5 S* d, q! F
. ~% A) F* a. U/ x不过,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看来,泰康之家的CCRC(提供持续照料服务的退休老人社区)养老模式,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资产管理结合起来,也只能支持康复护理服务,“急救、诊断和住院服务,是任何养老社区和养护机构均力不能及的事情”。
! {; h5 N3 B. ?! w
- P* a6 N1 v% d6 k% j医养结合中的“医”,并不是简单的感冒开药、查体保健。学术界普遍认为,医养结合中的医护体系,由急救、门诊、住院、医疗康复、失能失智护理、临终安宁和慢病管理七大专业服务构成。; L+ L( I+ J& k) ~" ?
2 h7 k: {/ K- Q
“医养结合,并不是在医院里开几张养老床位,或者在养老机构招几个巡诊医生就能实现的。”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马乃篪告诉《财经》记者。马乃篪曾在北京中医医院担任主治医师多年,“门诊医生在给老年人看病时,需要根据大量数据、资料重新做诊断,如果这些在养老机构、社区能完成一部分工作,才能叫做医养结合”。
: D* {5 h9 L* j1 U: ^/ d
0 }, V2 P; e: ^2 c( y中国目前有2万多对签约的养老机构与医院,签约后,这些分别由民政部门与卫生部门管理的机构,能否真正“结合”,一些学者颇有质疑。
. r3 s2 Y, _& W" S- R% [. J3 Y' q. l- v( d2 q' O8 W# h |, J: _
养老服务与医疗有明显的界限,想要打破并非易事,一名上海的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这种情况下,上马更多的养老床位,获客效果并不好,反而有成为累赘的风险。”
0 [8 e! S$ u+ o7 _3 d# n
% }/ S' W$ E3 m& o8 y谁为养老买单, f' G/ n% n8 v: `
2 @. Q; G3 U; m" H" Y在养老行业,难以融合的并不只有卫生与民政系统,商业保险、基本医保也是难啃的骨头,这也恰恰是决定行业发展的核心——支付问题。7 u: I W: [% r0 p/ y2 _, i+ K
/ L3 `8 \* N' V* l
对老年人而言,长期护理很重要。因此,国内外都开发出长期护理保险,这是一种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而需要长期照护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 P) ] c8 e6 D) H
3 k. V! a6 d/ _0 P6 ^) X' [
0 J( @+ i6 Z4 Z2 {( m3 H! [% f: ~, X, |1 [3 v
2016年,中国开始在15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学习德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即长期护理保险以医疗保险参保人为覆盖对象。
' u/ J7 G2 T$ D: W2 V: h# W& }( H4 j7 ^, w% a4 T
早在2012年,山东青岛便尝试长期护理保险。当时,青岛的医保部门看到很多老年患者“压床”,医保为此平均每年需要为一名患者多支付1700元。青岛市决定,以从医保基金划转的方式筹资,患者可以到医院或养老机构所办的医务室接受长期护理、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经过测算,一年170元就可以照顾好一名患者;三年后,长期护理保险没有增加医保支出,反而是降低的。
- C! s9 P# M- F5 f0 k9 B+ Y$ p7 K! S X4 s, h" J6 P2 [% B4 c
2018年底,青岛市发布的《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规定了参保人经过长期照护需求等级评估后,可申请护理保险待遇;参保人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费用,可以得到70%-90%的报销。
9 r) L$ M- R: s% j
4 u7 \. }% v& u( j; ^5 S) a“长期护理保险减轻了老年人的负担,扩大了机构的入住率,很多机构达到100%入住率,实现良性运营。”屠其雷告诉《财经》记者,“青岛的服务人员比北京收入还高,护理保险起了很大的作用。”* h2 K: E" G7 S1 v! k
+ y. c' @! x6 m' a# P! X在试点城市初见成效后,不少试点外的城市,如北京,也在跟进,但跟着医保基金走的方式,对于整体产业发展与养老问题的解决,仍然功能有限。2 ?: l; o" h$ T; H9 ?
# F8 ]. |% c+ Q5 W
太保安联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上海长期护理对于机构养老支付标准为每月600元-900元,长期护理基金支付85%,但从上海、北京护理机构供给情况来看,目前普通中档养老服务机构每月花费通常可达4000元-5000元,中高端机构可超过1万元,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仅能负担15%-20%的机构费用支出,补偿水平有限。9 [4 l# }$ d4 |
7 r) M0 e1 H1 j由于中国医保基金结余状况不太乐观,试点城市的筹资水平,甚至不如“老师”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比如,青岛、长春和成都的筹资水平,大体相当于医保缴费基数的0.5%,上海的筹资费率是1.1%,而德国在推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初,筹资费率就达到了1.7%。# W# C# [7 q) B5 W% R% U
' S% _/ `$ U+ |) X* N; h+ `此外,由于目前的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体系、结算系统具有医保特色,国内养老机构想要开展国际合作也难过支付的关卡。“山东半岛的几个城市与日本、韩国的不少养老机构谈过养老方面的合作,但是支付体系、结算系统不一样,进入不了报销系统,合作都无法继续。”苏志钢说。
' X3 H) t9 V+ |% x/ @1 P* E) I2 y9 y: D$ v+ ]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被寄予厚望。中国保险学会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今,中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仍不成熟,与其他人身保险产品相比,市场份额仍相对较小。" Y. P4 I4 v5 F- R- I$ t) L
3 N) Y, L h2 Q E' H; @# Q原因在于,这个险种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护理保险产品也无明确定义、缺乏相关精算数据,护理服务体系也不健全。9 |9 @) ?' L6 b, d
5 W! }" @: S0 @/ q, q# M即使在美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也是一个难于管理的产品。美国目前只有15家公司还在出售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而在高峰期的上世纪90年代,将近130家公司逐鹿这一领域。& {9 H6 ?) \+ A, [" _
3 |5 Y, g1 g! `, P& o, L; m
美国Genworth金融集团CEO托马斯·麦金纳尼撰文称,大多数公司当初对产品的定价假设与现实相比有很大偏差,导致了巨大亏损的产生。比如,当年竞争激烈时,不少公司推出了终身给付的产品,如今的产品都设置平均三年左右的期限,并给赔付设置每月4200美元的上限。
/ J9 \3 P* B* \! V6 e$ p5 X
% c, T& m; o$ T0 D8 P5 [& k很多美国公司都“玩不转”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习惯了只是给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开展经办服务的中国保险公司,能否重新捡起来?
@9 }6 I2 H; z" N) V( O, L
, j9 B% C$ h* C& h( m3 Q至少商业诱惑力是巨大的。太保安联的报告认为,如将社会保障体系不足以支付护理支出的部分,作为商业保险补充的服务空间,则仅北京和上海商业护理保险潜在规模就已接近千亿元。
; Z; f, D( c, K2 ^; g, v8 Y3 P, k9 N" i( |
) |6 z6 U4 b. Z* r% f) x
% s2 J* R5 O, l3 @% v2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