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鬼胎怎么可能有正果?双方都是做个姿态装模作样
; L9 {2 S1 B% W: S7 y3 p
8 V1 K$ g9 @% W; F, [据美国媒体彭博社报道,11月20日刘鹤在一场活动中表示,他仍然对中美协议感到“谨慎乐观”,但是对美国的要求感到“困惑”。若该报道属实,刘鹤还在计划邀请美国谈判团队访华,这说明两国还需要面对面的磋商。. u2 [$ l: {9 n: h( Z/ u% V3 _
1 `2 s0 q* X) J" c: u/ q8 Z同时,美国官方对贸易协议的说法趋向谨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1月20日参观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的工厂,期间表示他还没有准备要签署贸易协议,因为“中国在谈判中没有加紧脚步”,这一定程度印证了中美谈判遇到新瓶颈的可能。8 b1 j5 y1 O9 I9 h! J2 G( S2 D
/ v2 a$ q; G+ a9 p- [) p4 X
11月19日报道,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在接受采访时称,美中贸易谈判目前处于微调阶段,双方最需要的是“细节”。
; Y$ z* N, x; R- i" @/ U6 M# k+ w3 s Y8 |8 L, s
对于是否暂停原定在12月15日对价值约1,560亿美元的中国消费品加征关税,美国的态度也不明朗。0 Z. g* a3 K6 O6 A& X6 M
0 z8 w& M: ~5 i7 y3 c R# U
此前,努钦、罗斯、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都曾表示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可能在11月签署,努钦曾在上轮谈判后称两国大致需要5周时间谈判,而现在距离中美宣布达成共识已经过去了6周,进程显然已经拖延。' p. b* }% u% s2 @5 I+ o
0 N3 B ]4 G, `; X9 P9 |. ^
2 B" _- t( V* j+ p% E' }8 Y: D( z
) h/ V9 w B: \, t8 ~0 \$ B2 \
症结在于关税
' B3 y( N! G, Y! Q
5 ~$ K/ |5 l C- P% i+ \* k C从中美官方对磋商的表态来看,中美签署协议并没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谁在“反悔”,也中美在香港问题上的冲突无关,而是谈判博弈的延续。/ v' _3 _% L I2 X* K& l
3 {; J: I, c5 @5 {$ {! H/ _. u B2 f5 z在具体内容上,中美谈判的症结显然是在收回已经加征的关税这点上。11月14日,中国商务部表态称,取消加征关税是中美双方达成协议的重要条件。
+ L+ m' f% p$ ^6 k3 C; r
: v" |6 G: }6 ^) D9 o5 T此后,美媒不断曝出白宫消息人士透露的信息,即特朗普及美国团队认为如果取消关税,那么第一阶段协议的内容需要扩充,于是又有了美国向中国提出协议“新要求”的种种说法。简而言之,特朗普希望中国做出更大让步,才会取消已经加征的关税。: L1 k4 I$ C8 l/ v
/ R1 o3 o4 r" y5 ?! F无论这些信息是否属实,中美当前的谈判拉锯都必然围绕着取消关税的条件展开。而这背后意味着美国谈判心理的一个重要转变。( X# y' P r3 t& [# ]1 a/ t0 R
5 ?2 l1 r- w: c
如果说双方同意以分阶段的形式达成贸易协议是中国谈判思维占到主导,那么中美开始就以什么条件、怎样的节奏以及多上大程度地取消关税,则是美国不得不开始正视中国在谈判中核心诉求的标志。$ C" K* Q3 A* a: s' F3 f
1 i H* w% Y i: w贸易战开打以来,美国曾经“狮子大开口”,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市场开放、农产品采购等等方面向中国提出多重诉求,且利用商务部、司法部制裁中国企业,以此作为威胁。对于中国屡次强调的贸易协议底线,美国很少有正面回应。/ \; b2 ?- u% X& k! h
2 K+ n( x4 v2 i! ]
或许,贸易战的一年半以来,美国一直认为最大强度的施压能够彻底改变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并未认真审视中方的任何诉求。甚至在关税问题上,去年曾有消息称美国要求在贸易协议之后保留对华实施惩罚性关税的权力,可见其强权的心理。而现在这一情况已经完全改变。
& ~9 j! ?+ L+ j6 y4 h$ x* S9 Q4 z5 J. e, G; _! H
相互拉锯不一定是坏事( `" y4 G+ F$ ]6 {3 e
( p& S7 C) g/ ^. e$ E
中美之间谈谈打打,就贸易协议的反复已经多次,这也不是第一次中美推迟达成共识。但是回顾过去多轮回合的博弈,双方其实已经向前走出了很多步。* Z9 q7 Y) \" G6 t
- f! S; B- f% X
去年5月美方撕毁“不打贸易战”共识,而中方正是在此后极具耐心地了解了美国在谈判之中的各种诉求,并且确认了自身的底线。那么反过来,美方也需要花时间去认真考虑中国签署协议的条件,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延时是有必要的。
# d( b4 R+ U- C. b' \5 ]1 ]
8 C% `: x6 p) ^' L0 ?中国早已提出,达成协议的文本必须平衡,从美国来势汹汹的极限威胁到一份措辞和内容都平衡的文本,跨越这段距离谈何容易?今天在如何取消关税上的拉锯,对协议最终的平衡性和双方继续谈判的基础,都有重要意义。
3 n4 T+ S% K* g
5 E: A4 L: p6 s( a4 s0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