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受害人Nancy(化名)表示,当时,她在Indeed求职网站上发现了一份招聘广告,招聘的是行政助理,薪资是每小时$32。由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固定工作的人,而且这份工作薪资可观,Nancy就向投了简历。
0 c7 ^- ]* w+ V6 ?0 k# } @! M4 P
) b6 V/ \! ?+ \2 \! l$ a
5 p3 M( ^& g8 O& A不过另她感到奇怪的是,招人的那名男子称自己在温哥华,丝毫没有对其进行电话或面对面面试的意思,只是通过邮件交流,两周后她竟然就这么收到了录用通知。+ z2 T5 x0 F$ C# _' S7 T
, F8 X5 a9 t. i/ e* T8 w
对方还问她工资是想按现金结算,还是直接将工资打到她的卡上。这个时候,Nancy表示她起了疑心。在6月中旬的时候,她收到了一张价值近$3,000的支票,部分安排是让她购买一些办公设备,不过她不确定这张支票是不是真的。5 w4 R- H2 l+ K) K
' L2 n. V+ e. h7 P2 i O4 v之后,Nancy给招聘广告上显示的摄影师“雇主”James Friesen打了电话,接通后,对方称自己从未发布过任何招聘广告。 j0 N0 P K# ?( _$ T) ^$ [
; T/ E v; ^- b2 V( m p
在接受采访时,James Friesen称最近有数十人求职者给他打电话,说他们在indeed上看到了他发布的招聘广告。“但事实是我并没有发任何广告,这些虚假信息真的很令人烦恼,我得向求职者解释原因,浪费了我大量时间”。相关专家建议,求职者不要相信一些不通过电话面试、视频面试等传统面试就直接录取的招聘信息。除此之外,专家提醒道,在求职过程中,还有一些诈骗方式是给求职者先寄了一些支票,然后让他们寄给别人,最后等受害人去银行时,发现收到的支票其实是空头支票,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 D0 m! h/ i& d }$ d/ H# c
9 w. I6 @# g9 f) F) ~- z8 Z
针对此现象,小编特为大家综合整理了加拿大6大典型的诈骗案例,希望朋友们不断提高警惕,即使进入新的环境也勿对骗子掉以轻心。. r7 V4 y* J7 |8 Z* z! I
( b! J$ q! H- z; j0 G6 @3 R一、针对讲华语的移民:骗子喊你去取包裹骗子会先盗取一家快递公司的号码给你打电话,并用普通话告知你有一个包裹待取,然后要求你说出姓名及其他信息。而受骗者一查来电显示,确认是快递公司的号码无疑。但当他拨过去后才听到一条英文留言,提醒受骗者该号码已被盗用,有人涉嫌用该号码诈骗,朋友们千万不要上当哦。
! [+ x% S y( x& V
4 R5 h! e2 t5 Z2 e2 }0 i- v$ y8 b' `0 u二、针对访加拿大游客:伪冒航空公司 盗刷信用卡骗子通常会利用旅客登机前的焦虑心理,谎称自己为某著名航空公司的官方平台,登机前需再次邮件确认旅客的个人信息。待资料到手后,骗徒则用科技手段破解受骗者的信息,肆意盗刷其信用卡。
" F+ h! a* u2 ?; S" b* x1 Y
% g( d& a {8 z
" Y7 Y& L6 ?2 j. h7 m* n由以上信息可见,该骗徒曾以非法手段获取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旅客资料,随后向该旅客发送邮件,称其机票需核对,否则将失去座位。此后还要求旅客发送两张个人信用卡及ID证件照片。/ r h3 V# l2 e; _& b
+ J( y1 K- S( g% i) t
由于担心订不到座位,焦急的游客并没有给身份证打码。骗子仍轻而易举地破解了这些资料,并于十天后成功盗刷她的信用卡。若不是该游客的亲属发现这笔异常的消费记录,并及时冻结信其用卡。骗子说不定会更加猖狂地盗刷,令他们损失惨重。8 L, P! X* D8 }% A
) f/ v# Q5 @0 G# p* S
三、针对中国留学生(上):大温惊现“虚拟绑架”加拿大皇家骑警曾发出警告,称大温地区出现“虚拟绑架”(virtual kidnapping),且都是针对中国女留学生。其中,犯罪分子利用欺诈手段使受害人相信,他们的亲人被绑架了,进而向受害者勒索金钱。皇家骑警公告称,虽然全球范围内都有这种诈骗报告,但加拿大的六宗案件全都发生在大温地区,以及中国女留学生身上。据悉,这些中国留学生曾收到语音电话,说她们的个人信息已被泄露,她们与中国的罪案有关,敦促她们给中国官员打电话。此后,不法分子胁迫这些受害者进一步采取行动,并称她们若不合作,其在中国的家人将受到伤害。骗子得手后便联系她们的家长,称他们的孩子被扣,并索要金钱。+ ^, L1 a+ ~* o
: o) g- U, O8 I
8 b* t/ t' @! v& \) O7 o
四、针对中国留学生(下):冒充中国驻温哥华大使馆不久前温哥华、多伦多领事馆先后发布通告称有骗子冒充领事馆行骗,并采用技术手段将呼出电话伪装成驻加拿大领事馆的值班号码,欺骗性极强。而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则发布通告称,近日连续发生多起中国留学生受骗的案件。其中,受害者均接到自称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她们在国内的信用卡涉及国际金融诈骗和洗钱案,要求其配合调查,并提供身份证件号码、银行账户、父母电话等信息。还有部分中国留学生也反映接到类似诈骗电话,称他们的护照、身份证等证件出现问题,已被限制入境中国,要求其配合调查。
' f2 B% D3 u% R4 k* z2 V/ O/ y& Z }
1 P" f8 i, y5 @, e. Z7 ?1 r5 y五、针对温哥华求职者:天上突然掉馅饼?求职者往往身心焦虑,因此极易受到骗子的诱惑。某些骗子可能会在网上挂出一些“馅饼”引你上钩,例如:高时薪、在家工作,无需坐班等,实则是想套取你更多的个人信息。一些假公司甚至向你收取“培训”、“材料”等前期成本费用。而合法的雇主并不会这样做。此外,套路更深的骗子还会装模作样地给你寄去一两张支票,让你以为自己真的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远程”工作。一旦你得到该职位,那位“假雇主”便会寄来一张支票,金额为$500加币左右。此时你一定感到警觉,为什么工作之前就收到薪水呢?但诈骗者会及时打来电话通知你,称那张支票是他们误寄了,并要求你把钱还给他们。此时如果你照做,那可就惨咯,因为那张支票根本无法兑现。& C4 y: t3 ~# J
0 w+ u& T3 x- ^: |5 @
六、针对温哥华新移民:“零风险、高回报”?温哥华也存在“庞氏骗局”,其主要就是以“高回报,零风险”的投资理念,诱惑一些资产较为雄厚的新移民前来理财。然而,投资者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世界上高回报、零风险的投资项目真的少之又少。; z. [$ S4 ?6 m1 Q8 T
( [ C4 M# K, K/ U)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