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作为一种海洋资源,身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可谓全身上下皆是宝。+ q6 [3 w1 K( f: W/ l1 q/ |+ N, U
$ @) ^3 R# u1 D# j! k
鲸肉营养高、富含高蛋白;在油井未被发现时,提炼的鲸油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料,如蜡烛、润滑油、化妆品、香料等,所谓的龙涎香也正是从抹香鲸里提取的。
: Y" B& X% g: J
" `$ }& ^- j; M1 w另外还可用于医药行业,如鱼肝油,就是从鲸类的肝脏中提取的;此外鲸皮也可制作成皮革及衣服。
! y$ A: \8 _! H1 Z7 k
[) v+ k5 s7 [. Q' H5 l% x$ h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捕鲸成为了一条风靡全球的产业链,其产生的高额利润刺激着无数人奔向大海,投身捕鲸行业。9 n ~; }4 j8 I: E& k& m. H5 v5 [
( B; O+ b" R% l
美国捕鲸业在19世纪曾是这个国家最为繁荣的产业之一,相关从业人员近10万,仅1846年1年,美国捕鲸总量已近万头。
: i! A, w$ M3 g4 w/ F2 c+ m4 b. n1 k$ K- D" a
而在挪威,捕鲸人发明了捕鲸炮,利用它,挪威捕鲸的航迹遍布北大西洋以及南半球的大部分新海域,其中就包括鲸量丰富的南极,他们在那建立了人类第一个捕鲸基地,1910年捕鲸季,总量达到1万多头。
U2 R7 G" K) C d2 ^) f; @# x' M3 V2 V3 K
在1930-1931年的捕鲸季,英国和挪威在南极海域捕获43000多头鲸鱼,鲸油高达60万吨,成为人类捕鲸史上的最高峰。
% J5 e( s0 w8 R1 i H$ Q$ I$ ~2 y; \7 _
. K0 ?$ n Y5 |4 A
% l+ l+ f- q8 c6 R" {' |4 q/ U" d▲上世纪的捕鲸行业
2 z+ C4 o6 {7 I8 q, H1 @/ Y/ Q R
# V' V! @6 d3 M2 ?1 F! b0 @' x3 q8 P
二、国际法的出现, m/ M* D8 R; `& e0 ]
0 h* j3 {- P: @. H1 Y: o* Z0 C, ?# K" C2 }
上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多种鲸类处于濒危状态,而行业乱象危及着各国的利益,挪威作为捕鲸大国,呼吁成立机构,协调捕鲸活动,事实上是为了更好的瓜分资源。
1 ]7 u' u% O/ f/ G% A1 _1 W3 a3 ^ ]/ P& Z2 Y. t T6 y) Z% R
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各项条款的缺陷以及各国之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南极海域个别鲸类被捕捞殆尽的情况。% Q2 N c8 a3 i; [
& i; i2 U; v$ \这种情况在二战后得以好转,挪威等捕鲸大国成立了国际捕鲸委员会,制定了《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公约规定了每年各国捕鲸的上限,提供配置额。
( m4 ~9 T5 C' J& z* \6 H. Y( [4 E% [* \% ?
- b; i9 l( O3 A
' Q3 c- {/ {* S6 Y w+ N8 \) f0 J, V. Z5 P; P. S$ h% [
7 H+ K3 g* v& X. H1 a3 O
▲1949-1978年实际捕鲸量与配额: t4 {- N# a5 b' d2 j4 T* _9 y5 G) ~
- x& `& _% U. d# b5 x! K1 \
* I, A1 Z- ]+ v. _/ X' h; q) B+ N从图表可以看出,在1949-1959年,10年有6年实际捕鲸量超过了配置额,根本原因在于战后对鲸油的需求量增加,以及公约的各种缺陷。
3 ^2 ~ T9 u. w- Z) ]! _# ~6 s' v1 H9 A5 B o7 h) t2 C' v
要知道,各国在成立委员会时的初衷是为了资源的合理分配,而非保护,为了商业利润,在鲸存量下降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会设置较高的配额,这种情况导致的恶果是,原本公信力缺失的委员会在管理上更为软弱,导致自身影响力严重不足。
, `/ k8 R# r: ~
T- h$ J0 `- d0 K. e直到20世纪60年代全球环境运动的兴起,1982年增设《禁止商业捕鲸》,才宣告了捕鲸时代的结束。
6 F1 O4 E$ z0 A ?* I, H3 }+ o7 `& ]* b& O- g7 a/ R O' \
" X- G9 v K& W* R( @) @
. @0 d+ I/ p* M" } m
9 @2 u# R* b( ]三、为何当代日本成为捕鲸大国?" P2 i( A( c! N/ p( z
* h9 u9 g" D* J: G
日本的捕鲸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4 U' s$ o. K& p7 _9 \0 `9 T
3 W. s4 e2 c* P; J% z3 F+ u
一个方面,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二战失败后,由于蛋白质的缺乏,鲸肉作为肉食进入日本市场,成为日本饮食中密不可分的元素。1947年,鲸肉供应量占当时全国肉食总供应量达46%,达历史最高值。- j$ o$ t( E( [1 W# ?
, F7 {3 r( M+ ]6 w8 O. I
- C: T! w. n2 @: v. X8 ~! u8 |4 N5 [, z' V! R
▲1932-1973年日本鲸肉占比
+ _( j' U8 L& p3 [0 [ O; z9 }
1 G. W+ f) y) z6 J! D尽管食用鲸肉的数值逐年下降,但一直到1973年依然能维持10%左右,更有一批只食用鲸肉的人群。
' P) x& r: r6 p5 j* B
1 N0 i! ~& E: c4 S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日本人,鲸肉作为主要肉制品,与食用其他鱼类并没有什么区别。需求带动了鲸肉市场,更培养了一批捕鲸为生的从业者。, i/ r( f- i; i: ], [; m0 ]# \
5 \- X0 n- Z- x6 i0 s) m但是由于1982年《禁止商业捕鲸》的颁布,食用鲸肉成为了一种违法行为,无法在市场上流通,这对日本消费者无异于侵犯了个人权利,同时它也损害了日本捕鲸从业者的利益,因此日本非法捕鲸依然在国内得到支持。- \8 J- q3 \9 n# V1 c( r4 }, v
8 Y4 s. X, G2 b& o8 @
另外,在20世纪全球捕鲸的风潮下,鲸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为各国赚取了巨额利润,但战后石油的发现,捕鲸失去了它的经济效益,各国的捕鲸船队由此大量衰减。
! s% H9 Q% i. e6 @4 l1 e% C
; \. M! u$ t% B% x2 o0 t- A% X这对于日本的鲸肉市场来说冲击甚小,也就没有同各国一样删减捕鲸船只。
4 P' i0 R$ a6 }5 y7 k) t1 J, J+ D6 B4 u j, \7 }0 b) U9 s5 _
# W! D, n- C/ e
, V$ B7 j2 ~" l; x4 z
▲日本的鲸肉市场1 b- a+ v4 x/ |
: E0 z9 C, V [: e' S6 @( v. ?6 u) D. l' x' o
另一方面,日本多年来的经济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提升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成为日本执政党上台的重要目标。
. K6 Y: X, G0 H B/ W1 g/ c/ `1 ?. N+ p
如果《禁止商业捕鲸》在日本执行,势必会造成捕鲸从业者的失业,因此不管是一党独大的自民党、还是其他党派,均支持商业捕鲸。' N1 F+ t( e0 h6 i8 K2 x
' N9 n5 E# X& P; M7 [6 H捕鲸问题关系到政治时,就显得愈发复杂。
% {& C' g; F: ]4 J; M B7 U8 A- V; w1 b, e a% Q& s6 G2 i
在日本,由于三权分立,权力来自于立法,有关捕鲸问题属于《渔业法》范围,在日本归属于农林水产省,拥有绝对的决策权,他们的主要官员大都毕业于东京大学的水产系,在支持商业捕鲸方面他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Y+ ~8 r0 @1 ]$ ? G8 Z A) G
5 o, o# V+ w$ x. O! h7 V+ C
其次,日本一直是自民党掌握着执政权,负责水产基本政策的草拟与制订的成员都是自民党的国会议员。. ~1 B) r" F9 R% P9 S+ ^" V
" p6 F1 l4 I5 C
现任水产基本政策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铃木俊一,其父亲正是前日本首相铃木善幸,他在未入阁时就曾作为全国渔业合作社联合会工会委员长,活跃于日本水产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该联合会在成立之初就是支持商业捕鲸的,这造就了铃木善幸的政治立场,也造就了其儿子铃木俊一的政治立场。) G: T" j3 f5 O3 n. X
! T% k: _% Q$ t& A% |6 ]
7 I9 \. P5 g# l1 }4 q# ?5 E3 @" `6 N# E+ h
在国际上,国际捕鲸委员会的成立初始,是为了全球鲸业的有序发展。由于非捕鲸国的增加,该委员会已经从“支持捕鲸”变成了“反捕鲸”。( [' J3 X1 i% J0 a: [3 E6 G
' C2 n Y/ J o! E8 r. W8 G+ @/ Q
日本由此认为国际捕鲸委员会违背了‘确保捕鲸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宗旨,故多年来一直游走各国,提供经济援助,以求在投票时支持日本的商业捕鲸,恢复委员会的常态。
( W' ~7 C3 b1 s7 T. f6 n' U j( T! L2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