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中美关系] 美科学家不怕中国赶超怕美国落后

[复制链接]
火蜥蜴 发表于 2019-1-5 00: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嫦娥四号”于1月3日成功登陆月背,为人类月球探测开启了新的篇章。该消息罕见地被美国各大媒体予以积极正面的报道,他们不仅肯定此事带来的重要意义,还称赞说“中国人做了美国人不敢尝试的事”。7 `; f/ ]+ U" ?0 m. o9 @3 x
; J. g2 D8 G- v8 ]8 q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让部分美国科学界人士感到兴奋,他们又提起了美国会于2011年禁止中美太空合作的条款,呼吁美国改变这一限制,让中美消除障碍,进行更多合作。
, F7 A' W7 Y5 g$ h+ x  ^- L) c, x6 Y7 t- {. F1 a) H0 q
我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吴伟仁4日采访透露了一个细节,这些年除了禁止中美官方合作外,美政府在得知中国的探月计划后,曾关闭本向全球公开的轨道数据。但另一方面,在中国取得成就后,美方却又伸手向中国索要嫦娥三、四号的轨道数据。
7 }/ M, A5 u+ k; C: ~5 f( _8 p0 s: f
  m4 S- O) p" M1 c3 Y8 [+ N4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对观察者网表示,美科学家之所以乐见中国科技进步,是希望以此来刺激美国增加科研经费,与中国竞争。他还指出,中国在空间领域的自主发展,可以让那些攻击“中国偷窃美国技术”的“贸易战”鹰派,在登月竞赛中看到美国的“先进”变“后进”无语以对。
$ G# w# w  m/ H( L! @; K  C
+ c3 e3 u4 \- V" U* U
1 ?7 R5 Q5 K5 L  T
4 @3 H5 X' n9 t5 s美媒:“最成功”的美国俄罗斯,如今热情减退
3 v# X  m3 R" @
) f7 e, V: u5 \: d& w! L“这不仅仅是一次着陆”,澳大利亚皇家学会(Royal Institution of Australia)太空探索首席科学家阿兰·达菲(Alan Duffy)表示,这“清楚地表明中国技术已达到了成熟程度”。8 t. y4 ]( `' l; y

/ w( G9 i, @5 J5 b8 A9 T. L! L# y达菲表示,“中国长期以来希望匹敌美国能力的目标,现在可能会在20年内就能成为现实。而在探月方面,也许只要10年”。4 d$ J4 M& L( O6 M7 _1 h
7 Z* T( \3 `- V$ a1 v
《华盛顿邮报》3日报道指出,当中国成功登陆月球遥远的另一端时,一个新的太空大国就此诞生了。
- c& i) t' H2 O) ^! t+ H, u! @7 j$ V( w8 S
报道提到,在本世纪初,很少人会想到中国能如此迅速地成为太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很少或根本没有兴趣在该领域获得立足点。
& Q6 k; f- \% v
( r/ z* V! ?- J  v2003年北京将第一批宇航员送入太空轨道后,还曾有不少西方观察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为了追赶美国和俄罗斯而作出的毫无意义的努力。# {5 {; o" f6 T! C5 f* |4 E

! C  D& X; n7 O* J  P. ~) g! y但如今在中国不断扩大空间计划的同时,在该领域最成功的美国和俄罗斯,对太空探索的热情正逐步减弱。近年来,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的预算不断缩减。而俄罗斯则忙于资助普京总统在海外的军事行动。
, o/ m" Y: T" S5 z( A% v# I8 G+ U8 N0 l" p

. `( U, i: ^# r7 c+ k& S; }) J# z% s. a( {( O7 Y% n
5 n# k# x' M. {4 |. j

, p9 N/ L- k2 S! y$ U《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Y5 e. E# Q; S6 M2 ^/ ~6 B  U

* R. I  B" |9 R% T9 W% o报道称,在此次“嫦娥四号”成为全球头条新闻之前,中国早于2007年就着手该计划的早期准备工作,考察月球背面的表面,然后确定可能的着陆点。
+ X$ B- n. p) Z) p) m, g
. R* o1 W6 R3 K! t5 L中国国家航天局在《201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也公布了近些年的最重要任务,包括此次成功的登月,以及2020年的登陆火星等。& ?# M5 Q9 ~6 R# Q* l
* ]! {- x3 j, s9 }; h
与中国长期规划、务实进步的空间计划“对比明显”的是,美国家航天局需要在历任总统的指挥下,不断对空间探测计划作出调整。时任总统推翻前任,这给空间计划造成了一定的后果。7 f0 X2 B/ [" f+ [/ H2 Q
- }; o$ j3 X* f
据媒体此前报道,美国家航天局早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就公布重返月球的星座探测计划,其核心就是太空发射系统(SLS)。但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便以“缺乏新意”等理由宣布取消,只剩下SLS火箭等少部分项目幸存,任务由登月改为深空探测,并且制定了颇有噱头的“小行星重定向任务”。
( j+ L, d5 |- ^& ]4 }$ p% k+ s
# \* w: w6 y1 O: X2 w; q2 c而之后小行星任务命途多舛,自进入公众视野以来就一再推迟,特朗普总统接任后更是直接否定了该项任务。; t' f0 ]( y' b2 S! Z
' f; e/ z1 `4 w; g5 G
! o' ~7 }2 L! h+ x7 M! \* x: c; V3 ~
0 C, N9 V6 O8 P/ O+ [0 B6 X

# J. G( x: r$ s8 h: M3 Q& E4 b$ P* ~& a
嫦娥四号登陆时,中国科学家注意力高度集中" I% g# i4 q6 V
& H7 c: T5 Y# i! z! _) i, ^8 Q# w
“我不害怕中国赶超,而是担心美国落后”
. w3 e4 W* X* }: h" F& {; p0 o: A. ^$ U3 @, N3 b7 J" j
- `0 X* S# L0 ?; j# ^  i  R
, w' z" K. i4 l) H! R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后,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来自美国“同行”的祝贺。美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发推称这是人类首次,更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2 D8 ?# J0 `# g# R7 z, i
; r1 S* S0 s" t( \' ~# i
乔治·华盛顿大学空间政策研究所荣休教授约翰·罗格斯顿(John Logsdon)称赞说,“这是真正的探索,去到了此前无人去过的地方。”
# h: w# D3 ^$ `% t: d
1 Y0 o6 t9 E% W美国圣母大学的行星地质学家克莱夫·尼尔(Clive Neal)则表示,“我们看到这(在月球背面着陆)是可以实现的,希望还能再尝试几次,并且希望人类也能登上月球背面。”
' ?# k( m0 K6 f" e7 W* K* m' i1 C6 |, Z
在兴奋之余,这些美国科学家还呼吁中美两国能消除障碍,进行更多的合作。) q6 H" x8 m. Q! S5 l4 C& o/ \

6 P6 P0 a. B% J《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尽管美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展开密切合作,但美国会议员出于对“间谍活动”的担忧,已于2011年出台“沃尔夫条款”,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禁止中美的航空计划有任何接触,两国官方的太空合作被“冷冻”。! a% r% e& }% ^
  W/ \* ~+ k1 z% X* U% m$ d, K" c
约翰·罗格斯顿希望国会可以改变这一限制,让中美在探月和火星等项目上能有更多合作,“我不害怕中国赶超,而是担心美国落后。”6 @+ T( f% l& {! [3 M) m" k

, }5 Y  E/ r  v4 D克莱夫·尼尔指出,从人类太空探索的角度来看,合作比竞争更有益处。“一旦我们走出这个星球,我们开始成为了全球文明,而不是民族国家文明,因此太空的合作就会是必须的。”
2 ~+ L$ k+ S( z" B
2 Z3 f8 \8 K8 W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春秋发展战略陈平4日对观察者网表示,美科学家乐见中国科技进步,是希望以此来刺激美国增加科研经费,与中国竞争。) b( j7 U- a- V# N7 {. h% u" [

7 ^9 X: z, e2 S/ V; o2 X1 W他还指出,中国在空间领域的自主发展,可以让那些攻击“中国偷窃美国技术”的“贸易战”鹰派,在登月竞赛中看到美国的“先进”变“后进”无语以对。
, c; C! Z9 |7 I5 k# F: ^4 J  z5 U! H$ ^5 C0 o' X, [" W# g

. Q! b* D( N7 u6 o  W2 F6 t8 h% f  B1 o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升空
+ @9 ^* ]5 f$ M
3 o' u; z8 e  n9 ?2 e' s* ?! {“若欧洲再不觉醒,就会沉沦到‘生活主流的背面’”
3 t$ d, y! C$ R  }0 b0 T, k3 P3 w  ?5 ?$ a
除了美媒之外,有不少欧洲媒体也对“嫦娥四号”取得的成就予以肯定。8 y0 c. _# b/ r2 p9 f+ W
, ]1 M/ I. r' h- f5 R% X! m" L
英媒BBC将其称作一次“大胆的”任务。《卫报》把这次“历史性的”的着陆定义成“人类太空探索的巨大飞跃”,这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一项“值得夸耀的成就”。
$ m1 T! ~- g: m. c6 o6 u' e1 ^
5 G, b$ Y+ ^) C- o; \“德国之声”称,中国这一步展示了其技术的飞跃,在人类重返月球的竞赛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德媒《时代周报》则表示,“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俄的太空强国”。
5 k/ ?! C0 i) u* [. Z. O2 b" z) W2 E1 ]7 Q+ [$ |
一位来自德国网友甚至还激动地留言说道,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是第一,科学技术成果在中国人手中转化效率非常高。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会把“人类政治上的多元理想”通过在经济上夯实而实现,同时结束地缘政治时代。他提醒说,若欧洲再不觉醒,就会沉沦到“生活主流的背面”。' ~. b# W, D3 c" ~* I. j/ W. Y6 R

+ R+ S' e9 ~1 A+ L: T6 R, u2 g6 i- x# z" B* s. i# D. v

. C; G4 Y- i0 ^: z5 H据媒体此前报道,在中美官方太空合作“冷冻”的情况下,备受美国太空霸权打压的欧洲,早几年已在欧盟层面、欧洲航天局层面和欧盟成员国层面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
/ }+ Z0 ?% {( Y: h1 q, r: g
+ b. b8 e0 Y+ E! h, f9 w0 w此次“嫦娥四号”探测器就携带着来自欧洲国家科学家开发的仪器。基尔大学的德国科学家帮助开发了测量月球辐射水平的系统、瑞典科学家设计的小型中性物质分析仪将调查太阳风如何与月球表面相互作用。在“鹊桥”中继卫星上,荷兰拉德布大学研究人员设计的无线电天线将接收到能够揭示宇宙起源的信号。
  i% S/ r4 d* Q4 y  `5 G* {4 o9 T1 t9 g/ F$ f; {( |! X% A3 S
去年12月“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升空之时,欧洲空间局局长沃纳曾表态称,希望中国届时实施载人探月、载人火星任务时,也能像如今的“嫦娥”项目一样开放国际合作。
* `) u3 b. D  D  A$ U9 A3 j4 x. @
. P/ ~9 I2 B& R( ^
, R+ [+ _: m1 p, Z) E
欧洲宇航员来中国培训
. V3 k( s9 T& c2 q0 g% L: d; a; g) O" H3 W( ]1 T
* Q) E5 ^% P: N3 z4 `$ Q

8 [+ q- ]+ w" }- T9 v- u# J( A, C/ `9 E0 g6 M( g) w2 ]
. A6 x. _) ~3 A! b5 t: _3 Y
2017年,欧洲航天局、意大利宇航员克里斯托弗莱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中国的训练基地5 v/ {, g& I9 }  i/ o/ y

/ d7 f5 t& W( S一直来,中国也在积极谋求在太空领域开展国际合作。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曾表示,国际合作将成为太空探索的主流。我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也于去年10月表示,在外层空间开展探索活动必须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y9 _$ e. N6 `8 S3 V# h/ O, g
7 o% K( s6 E' q* {: B; c- v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工程师吴伟仁1月4日在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称,他在德国访问期间,一位用了几十年时间研究月球车的德国院士希望中国能够帮他把月球车送上月球。: I/ l: _# n" e0 G. @5 a2 k
- E4 N( m' z- W' n
吴伟仁还说,“过去我们是求着人家搞合作,通过几次的探月行动,先进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合作”。) Q* t  ^0 y6 x/ r0 C. T5 f
" `! ]; i" r, {6 V) \5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ouNyseo 发表于 2019-1-6 05: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20 08:11 , Processed in 0.0250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