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数艘海军舰艇11月25日试图通过刻赤海峡,经亚速海前往乌克兰南部港口同时也是海军基地之一的马里乌波尔,但在刻赤海峡外黑海海域遭到俄海军军舰撞击,俄方随后向乌军舰开火,导致乌三艘军舰及船上的二十四名船员被扣,其中数人在交火中负伤。俄方称此事缘起乌方“危险动作”,是乌克兰军舰试图强行进入俄罗斯领海在先,乌方则指通行“全部按照国际惯例”,本次事件是一起俄军蓄意且恶意的武装袭击。% L5 ~1 Y3 _) Z
" ~* u( c. [' T$ L# H$ q9 ?
此时距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原定11月3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会面仅剩不到一周时间。11月27日晚,特朗普威胁到,由于这次攻击事件,他正在考虑取消与普京的会面。11月28日,克里姆林宫称双方领导人会面“已经确定安排在12月1日举行”,华盛顿时间11月29日中午,特朗普宣布了其最终决定:由于乌克兰船只被扣事件,他将取消与普京的会面。' `* V9 A. h$ u+ y
t# L5 M) b* P: U- I; y2 C在此之前,克里米亚附近海面上发生的事件并没有引起太多外界关注:早在2014年俄军就已封锁刻赤海峡两端,过去几年这一水域发生的乌克兰船只被扣事件多到目不暇接,但此前外界更倾向于将俄军的封锁行动视为吞并克里米亚相关军事措施的一部分,扣船事件则被解释为俄乌之间长期相互敌意造成的必然结果。
# p' f. R7 u! S6 r
" A2 `2 m& e8 q* o' b3 F# M9 V- e+ W2 K: b* }
+ k4 C" m* Q- S/ u5 G但本次冲突事件突然揭开了事件的另一面。被扣的乌克兰军舰原定目的地、乌克兰南部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事实上早已陷入长期萧条,2015年动工、2018年5月落成的刻赤海峡大桥通行高度仅33米,直接导致马里乌波尔港吞吐量损失了近三分之一,更不要说自俄军封锁刻赤海峡以来,当地渔业受到的持续负面影响。2018年7月,马里乌波尔港已经被迫进入四天工作制,原本作为乌克兰东部海运枢纽和经济重镇、乌克兰最重要的钢铁和小麦出口港的马里乌波尔,已经奄奄一息。
' I6 m5 {7 z$ Y- ~. r) v" F0 P3 c. L; I; `4 ~1 f
$ x7 x" K* G+ u# O
, |8 z+ f. A H5 ^' g% @红点处即为乌克兰东南部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
! Q6 s1 w9 K2 A) c8 R4 F9 {7 A: M$ l5 F, w2 j6 V' x
外界猛然发觉,由于刻赤海峡大桥的存在以及当地俄军的驻扎,以刻赤海峡为唯一出口的亚速海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落入俄罗斯的完全控制之下,马里乌波尔身陷重围,在刻赤海峡大桥已经建成通车的大背景下,任何反制措施看上去要么没有可操作性,要么就颇有马后炮之嫌。$ T) N, B9 ?" {8 C3 S0 \1 |
- q' I# V* }1 G
1 w* g5 k0 _9 R& k% t; q. [& Q: Q0 x+ w2 d i
亚速海与刻赤海峡的法律地位长期以来悬而未决。苏联时代这里是无可争议的苏联内水,苏联解体后,这一水域又在两国2003年签署的一份双边协议中被含糊地认定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内水”。该协议至今仍有效力,但协议中约定的划界谈判从未完成,而“内水”等相关认定则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国际法介入的可能。
6 k2 u. F8 u( Q( i$ @: \ E" a* t. [4 m' L
而随着亚速海的“俄化”,如今处在严峻威胁之下的远不仅是一个马里乌波尔,而是整个乌克兰东部战场——马里乌波尔是距离顿涅茨克最近的主要城市,自2014年成功阻击了试图颠覆当地政权的“亲俄武装分子”以后,马里乌波尔不但成了乌克兰在对俄战争中的一大精神象征,也在事实上承担了前线补给站和交通枢纽的关键角色。一旦马里乌波尔经济瘫痪甚至崩溃,彻底改写东乌局势只是时间问题。& @( H6 r& a2 I2 B2 H" M$ T
7 ~. }# h! D) t6 w8 r11月29日的事件进展验证了各方的担心:当天乌克兰基础设施部长表示,马里乌波尔和另一个邻近港口别尔江斯克已遭俄军事实封锁,超过35艘需要进入这两个港口的船只被俄军阻拦在刻赤海峡以外,还有17艘港内舰船无法出港。当地媒体提供的消息则称,截至11月29日,别尔江斯克已至少遭到长达六天的完全封锁,船只既不能进也不能出,这意味着封锁甚至是在冲突事件前一天开始的。俄罗斯的意图已很明显,至于怎样能够解围,目前还没有人知道。
1 x/ g+ @8 k; G h' O* V, l4 {
6 k3 S7 K. B( o! y7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只花了不到二十天时间,随后用接下来的四年悄然完成了对另一块版图的围猎——亚速海总面积37平方公里,约等于一个瑞士,而它的“俄化”将在何种程度上改写乌克兰东部局势乃至乌克兰的命运,如今仍难预测。- P& I$ v1 I L: G _1 C
' V; V* K4 V& M- l最近两年以来,随着对俄态度异常暧昧的特朗普上台,美俄关系在各方密切注视下再次出现微妙“融冰”,无论是今年7月特朗普与普京在赫尔辛基的会晤,还是今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特对莫斯科的访问——以及随后被东道主阻止以至于未能实现的巴黎会晤——都一再表明双方之间不可言说的默契正在发生作用。但恰在此时,亚速海冲突又将旧问题再一次推上了台面。
# ?: I4 s) K( ~$ Z; P: [; v2 k& \) v F/ G! k3 m3 s
如果将克里米亚视作2008年借俄罗斯格鲁吉亚五日战争之机自行宣布“独立”的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的某种逻辑后果,而将今天的亚速海视作四年前克里米亚事件的重演的话,过去十年来俄罗斯在改写版图方面的行动逻辑堪称清晰。另一方面,尽管每一次俄罗斯的扩张行动都会导致美俄关系的新一轮触底,但华盛顿究竟能在面对莫斯科的类似举动时做出何种程度的回应,始终是左右局势走向的核心因素之一。
1 i( {$ A F8 {# Q5 V# z" E, z
& ?3 Y+ T- v$ t/ Y6 h+ t$ U W' ?/ a* V# r2 i& D1 e2 p4 ~" g6 r
" @9 B2 g: P4 _% D9 \2 f6 Q, P
1994年2月5日,美俄英乌四国领导人签署《布达佩斯安保备忘录》
$ J2 |( c5 J9 x
. L' `# G( {% W2 |考虑到布达佩斯备忘录的存在,2014年在克里米亚事件中美英两国本有充足的介入理由,但最终双方都选择了向种种现实政治利益计算让步。如今克里米亚前波未平,亚速海新波又起,而过去四年来,国际社会曾经给出过的对于乌克兰危机的各种解决和约束机制则已被证明并无明显作用。倘若从纯粹的安全和政治利益角度出发,那么无论如何,如今至少也已经到了应该亡羊补牢的时候。/ r8 S: q" t/ _& K4 p: o' S
! x" n+ B: s$ g8 ]' J% V- F
# @' U/ K+ i; Z$ H, s* P( K- F/ k; z+ Z! p- t' e5 u$ U
最有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当然是就克里米亚主权归属得出一个确定结论,由此,刻赤海峡问题和亚速海问题也就随之不再存在,但在当前形势下,此举恐怕同时也是最不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案。另一些分析则倾向于回到冷战格局——一个月以前,特朗普曾威胁过要退出中程导弹条约,此刻克里米亚周边形势骤然紧张,使得在欧洲部署更多导弹看上去也成了可选项之一。3 \8 U6 R; L9 I
. u m* ^. v9 Z N0 r3 T4 M" q: D. Q: S但事实上,11月29日特朗普在他宣布取消会晤的推特中写道,依然期待在在事件解决以后举行峰会,至于取消会晤,他解释说,“我认为这是对关切此事的各方来说最好的决定”。' w5 G6 w$ p. h& z' D
" \! ?; R' g& C; ]" |: h至少目前来看,这一取消举动与其说是某种警告,倒不如说是迫于各方压力之下做出的暂时妥协。对当事双方来说美国总统这一“对大家都好”的息事宁人式回答显然远远不够。莫斯科第一个表示对此并不买账,并重申俄军行动是在“维护本国领土主权”,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则在写给北约的求援信中说“普京想要的是我的整个国家”,强烈要求北约出动海军进行支援。
2 O& O, ^6 O! S
9 v" D6 E! a% c( c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与波罗申科的电话中曾承诺,美国将“持续提供援助,包括军事援助”,这已是事发后来自美国的最明确支持,但也并未超出此前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一贯表态尺度。同日北约驻欧洲海军负责人则明确表示,亚速海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活动范围,“我们不会进入那里”。乌克兰想要的来自北约或其他国家的直接军事介入,至此已经基本落空。
4 @7 U$ R& k7 _% ~, b1 e* ]' J) K' ]: k+ j4 \6 _6 m
11月29日,俄军总参谋部确认,最新型号的防空导弹系统S-400已被部署到克里米亚。11月30日,在G7外长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对俄军刻赤海峡行动“最大程度关切(utmost concern)”的同时,俄罗斯外交部否认了俄军正在封锁马里乌波尔的消息,并指责乌克兰船只受阻乃是基辅方面的苦肉计。
* ^" J' h! N1 c5 a, h3 F
4 D8 v, Q! ^7 n- V: k: }9 n) L几乎不需要任何解释,当前亚速海以及刻赤海峡局势如无外界干预,结果是注定的
3 A+ M: ~; z4 |/ l* }9 h2 U# f- Z& [' }8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