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1月21日发表该报亚洲编辑委员高桥彻的文章《中国能源战略打中特朗普“软肋”》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能源领域表现出对中国的“通情达理”,为何如此?有必要了解中美间能源贸易的格局。8 E7 z( V0 z% i
% W' P1 d: [* F
文章称,美国中期选举已经结束,全球关注的目光重新回到特朗普政权的外交政策上。最令人担忧的是中美贸易战的走向,不过在与两国有关的能源领域,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动向。8 O* D: m1 t& G5 Z
5 h! m8 _& G2 Z4 W( p! t5 R4 I
一个是美国发起的伊朗原油禁运措施。美方表示,如果各国不顺从美国的要求将实施制裁,不过获得“豁免”的8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了与美国关系紧密的日本、韩国、印度、台湾地区外,还包括中国大陆。* n) c$ {; h! O
6 O6 N9 H! v( |
另一个是东芝的美国液化天然气业务出售给中国企业。美国8月强化了从安全保障角度审查对美投资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权限,但是对于中国企业获得在美国的能源权益,至今尚未出现批评声。( i" b( [1 U; C: N
+ z. ^4 r- V4 R3 \7 Z" E9 O' H* M) i& x9 S
文章称,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大陆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进口国(占伊朗原油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少了中国大陆的合作,“伊朗包围圈”恐将缺乏实效。5 t8 t$ T* X0 S( C
V" N( A7 s' Q2 U t2 g 后者则是因为买家是大型民营天然气企业,而非国有企业。2010年美国就曾批准该公司获得美国国内的其他液化天然气权益。
6 O6 D! E! n0 ~7 S `: \4 b7 A7 \- M+ l4 y9 @
虽然可能存在这种合理的解释,但是特朗普政府为什么偏偏在能源领域对中国“通情达理”了呢?解读这一疑问的启示就隐藏在中美贸易战之中。
- V) D2 x- e& Y; @$ r" z# v% D" z9 h9 C4 } J
文章称,与大豆和牛肉等农畜产品一样,能源是中国单方面从美国进口的领域。在该领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举动。中国6月发布的第二批关税报复清单中包含原油,但是8月把原油剔除,取而代之的是在第三批关税报复清单中加入了液化天然气。
0 U5 n. t: V# d% B+ S3 y2 p
8 G2 M, B' y9 V; {: G5 I, R' Z. O, R1 }0 y7 S6 b, T; W
要推测这一意图,有必要了解中美间能源贸易的格局。
# P5 a5 \! v. H" z0 @6 y9 a9 d& k7 e) Q/ b2 A3 J" D
2017年中国进口的原油中,美国产原油占1.8%,液化天然气占4%。反过来,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占总出口量的20%,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占总出口量的15%。
. z2 A" C/ q2 |/ S+ j0 F1 F, Q- }% `% U4 w/ x2 Q! D5 C
文章称,对于美国来说,原油的对华出口依赖程度更高。而对于中国来说,液化天然气从美国的进口比重更高。( b) }0 v0 F4 ]- u
) y" Y( I5 C( r' [3 r 在中国宣布向报复名单中加入液化天然气的8月上旬,美国石油协会将批评矛头对准特朗普政府。
, w: A* C9 _0 h; S8 p+ S6 ?
6 R F$ ^+ T/ U* `# A 特朗普提出的放宽环保限制等政策获得能源行业的支持。“美国的能源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他在2017年6月的演说中如此宣布,那时是在让中国承诺促进液化天然气进口之后。
$ f" Q$ p) |) m9 w0 I. m
( `1 l% A W2 E+ G% U" m+ ~0 Q- i: q( w2 N# q& K9 W
) U. z3 E- l3 I/ d6 N: o
文章称,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而且迟早将超过日本。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开发有可能陷入停滞。东京燃气的原料统括担当部长山田善久表示:“资源本来是卖方占优势,但如果考虑供求关系和美国页岩气的庞大储量,如今是作为买家的中国的立场更强。”
3 f S, q0 B9 N0 `. q1 ^7 }) K0 G# w* v+ H' ^% p3 F
文章认为,没有中国这个巨大需求方,特朗普政府倡导的美国能源主导权就难以实现。正因为如此,美国在伊朗原油和东芝出售液化天然气权益问题上,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顾及中国。- D- i, |! {' t* r, g( D
3 r7 a' v- Z2 K5 W; C3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