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英对中国的看法日益转向负面,形成了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大国”的共识,但美国民众的看法仍较为温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民众不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或经济实力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但越来越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公平的贸易伙伴。随着贸易战代价的逐渐显现和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美国民众会把矛头指向特朗普政府还是中国的反制措施,还未可知。
# C3 a: f. G5 A+ |9 p
; M0 F- M" N5 ^- V! A$ {+ [ 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或非中美关系莫属,但当前的中美关系却出现了竞争压倒合作的趋势。在经贸关系方面,特朗普政府采取了进攻性立场,聚焦于中美贸易逆差,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国家安全讨论也出现了转向。2015年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还欢迎“一个稳定、和平与繁荣的中国的崛起”,并寻求“与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然而时过境迁,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宣称“中国……意图塑造一个与美国价值观和利益截然对立的世界”。正如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思在《外交事务》杂志撰文所述,“一种关于中国的共识正在美国悄然成形……这种共识将中国视为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大国’”。- L* d T$ T# T' U w0 U5 R
9 f5 ^ J i3 y. N7 z) N `
& R& K7 [! e0 L# _9 u9 t5 Q1 p0 t, s. a
另一种美国视角:冷静看待中美关系
- I! S5 y3 F0 g6 H
( [2 w: ?; S* e( G 近年来,尽管美国精英对中美关系的表述出现了明显的转变,美国公众的看法却仍较为温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复杂:既不欣然接受,也不排斥。. [! }+ O' k. D0 U
: i, N" k3 r$ _7 V! O4 @+ J3 w
尽管中美关系40年来跌宕起伏,但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却一向稳定。在调查采用的温度计式评估表中,以0表示极为冷淡负面的态度,以100表示极为热情正面的态度,而当今的美国民众平均给中国45分。这与四十年前的结果几乎重合:美国民众在1978年平均给出了44分。对于中美竞争与合作何为主流,美国民众也意见不一:49%的民众认为中美主要是竞争对手,50%认为是合作伙伴。这一意见分歧存在已久,早在2006年这一问题首次出现在调查中时,就有49%的美国民众视中国为美国的对手,41%的民众则视中国为伙伴。
0 I7 l1 a( N2 E: E& ~- q
( C* f& k& ^& s6 q+ x1 U' @2 f 中国:实力增长,但并非重大威胁
% b x0 L& j0 Q- v
, \" [2 ^9 F9 U5 L 虽然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不如对其他一些国家的高,但不太积极的看法并非源于对中国实力的恐惧。只有少数民众将中国的经济实力(31%)和军事实力(39%)视为对美国的重大威胁。比起美国面临的其他重大威胁,例如朝鲜核计划(78%)、俄罗斯的领土扩张野心(47%),甚至气候变化(46%),中国实力一项还远远排在后面。0 |( |5 k, R2 c+ Y9 x2 J) p
. K. P( Q& }7 }
诚然,大多数美国民众并不认为中国军事实力对美国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但他们还是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正在增长。62%的美国民众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正在增长,33%的民众认为中国军事实力基本不变,仅5%的民众认为中国军事实力正在下降。与此相对,仅36%的民众认为美国军事实力在增长,而47%的民众认为美国的军事力量保持不变,还有17%的民众认为美国军力正在下降。此外,分别有66%和64%的民众认为美国盟友日本与韩国的军事力量保持不变。
3 b* x0 G5 x* h, f w2 k$ G
2 f! O+ H4 C' y/ ^ 与此相似,尽管美国民众并不认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对美国构成了重大威胁,但他们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公平的贸易伙伴。2017年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调查结果显示,仅四分之一美国民众(26%)认为中国对美贸易是公平的,三分之二的民众(68%)认为中国的贸易行为是不公平的。2002年同样的调查则显示,认为中国贸易行为不公平的美国民众比例才刚刚过半(51%),如今对中国贸易行为持负面看法的人数比例已增长了17个百分点。
9 W& ~4 f" Q: Y& p2 E8 O( ]( z+ M. e& u' V6 a: D
美国民众将快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视为不公平的贸易伙伴,中国并非首例。日本的经济繁荣曾引起美国对于经济霸权的担忧,随之也出现了关于日本经济行为不公平的相似言论。然而,即使是在经济激烈竞争的时期,美国民众也始终对日本抱有好感,这与他们对中国的冷谈态度不同。此外,出于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以及人们视日本为美国在亚洲地区重要盟友的观念,日美贸易分歧得到了缓和。中国更多地被视为美国的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但很少有美国民众视中国为盟友。
3 S+ {% m2 G# d; K3 Y- ^9 F, N% B3 p
* M4 {7 V" Q$ U5 I 对中国承担全球与区域责任的信心有限
* z2 @: M3 E* D/ k9 w4 `# q0 T! o+ |3 p: Z" B
美国民众没有忽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芝加哥委员会的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公众认识到中国影响力正在稳步上升。2017年,美国公众对中国全球影响力的评分为6.8分(满分10分),仅次于美国(8.3分),但高于调查中所有其他国家。过去15年来,美国公众对中国全球影响力的看法大体如一,即一直将中国评为世界影响力第二的国家。
3 g& P. J% m& `+ I6 D5 L( Y
" h# ?1 P6 o J' A2 n; H 受罗伯特·佐利克(RobertZoellick)“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概念的影响,并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相印证,美国民众并不反对中国在亚洲承担更多责任。接近半数美国民众(42%)表示,中国应该在亚洲地区承担更多责任,与支持日本(46%)和韩国(43%)发挥更大作用的人数相近。然而,美国民众对美国承担更多地区责任并不着急:只有四分之一(24%)的民众认为美国应当承担更大责任,更多(28%)民众认为美国应该少承担责任,接近半数民众(47%)主张美国承担的责任保持现有水平。
5 g$ T2 X, U9 V- }! l
- d- H: s: r( S9 I% S9 d8 j 尽管美国民众支持中国在亚洲发挥更大作用,但他们对中国在处理世界问题上负责任并不是很有信心:只有41%的美国民众表示对中国有信心,其中“极有信心”占5%,“较有信心”占36%,“没有很大信心”占40%,“根本没有信心”达到18%。在对中国处理亚洲问题的作用进行评估时,美国民众也持类似看法。约四成民众表示,在促进国际海洋法中公海自由(40%)、改善与邻国关系(41%)、解决东亚领土争端(42%)及促进朝韩稳定(39%)等问题上,中国起了消极作用。只有少数美国民众对中国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给予了正面评价。美国民众更倾向于认为,美国的盟友韩国和日本在这些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W( I) M; p% K, [# f3 ^9 p, A9 K z) M# C8 G
1 m0 R5 h) B% H% x5 A# L1 r; `
3 h4 g) R, g) Z& f 贸易战的后方:美国民众, F$ a( X% t; {" Z# v% o Z
7 K3 T2 `& z6 r 鉴于当前中美之间的关税与反关税措施正逐步升级,美国公众对中美关系的态度也愈加重要。美国公众显然倾向于接受一类说法,即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公平的贸易伙伴。然而,他们是否认为中国是美国的经济威胁、是否甘愿与中国进行贸易战并承受代价,还有待考量。虽然美国民众本身可能不会将物价上涨与贸易战联系在一起,但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候选人肯定会为选民附会这种联系:他们或者将代价归咎于不得人心的特朗普政府,或者将其归咎于中国的贸易措施。美国民众对中国不太正面的看法,也意味着中美贸易战的冲击不容易缓和。而且,一旦中国的反制措施使美国民众担负代价,反而可能加剧公众既有的观感,视中国的经济力量为威胁,并进一步加剧公众对中国的疑虑。 G# g* ~8 V9 h" c! J% g, T. R
$ N+ g/ R9 d+ M, _4 u 目前,美国公众对中国看法复杂且充满变数,这使对华鹰派与对华鸽派都有充分的机会去说服美国民众。美国公众的态度是否会打破当前精英的预期,促成更具协作性的中美关系?抑或与华盛顿决策者如出一辙,转而对中美关系采取更强硬的态度?目前看来,两种情况皆有可能。尽管中美双边关系的紧张程度日益上升,但美国公众的态度仍悬而未定。8 S/ J7 w0 Q3 d$ F
# V" {: q; W% |; S/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