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均制造业产值(注意是制造业,不是工业,制造业不包含采矿业,热水燃气等)已经显著超过发展中国家,呈现大幅领先的态势。
; Q6 B7 \; B# g1 d( U/ H" M2 ]. l0 |3 F+ ]9 k+ k" X- V1 H
和进入了世界经济20强的发展中国家比,( H- ^# H* A3 Q6 E
1 k2 Y! I2 ~5 ~+ ]5 r 2015年人均制造业产值,
4 j; }' E7 ~+ s+ b* c
( I8 i; |6 l. w$ J7 Y' q% D' i 中国是墨西哥的1.46倍,是土耳其的1.3倍;' E; {8 M7 g2 Z# `+ I% j
" r1 w6 x! R% j+ B. |+ @9 A
中国是俄罗斯的2.01倍;中国是巴西的2.69倍;. O- H/ i+ k$ t' g
5 w% Y* b* y+ {) ^8 k 中国是印度的9.9倍,中国是印尼的3.4倍;
7 M6 E/ c0 ^/ Q3 Q7 y4 {) P& d3 M' P1 K
世界经济第20名的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5%多一点,所以这以外的国家比较意义不大。
- T! ~5 o' O% W8 r* I1 K: _2 f. d- Z, x3 h2 j/ t
2 A* X0 e: T% u8 Y( N Y0 m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 h% y2 F3 t# \1 l T. \) Q: X/ d3 D5 y
也就是世界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比,我们的人均已经是他们的1.3-10倍。2 v$ E! n: @! H; \
2 E. |& m) k. D0 t1 z8 W3 Q0 D" Z7 z
同时我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已经达到了美日德发达国家工业三强的三分之一左右。9 Y" I9 J2 K3 ]" Y' a; s5 J% @# ]
. Z* S! `- s- M
以2015年为例,
, l" U0 S4 ?- \# E8 z; v( W# g' a
9 E" H$ y S. I; p, O 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美国人均的35.5%;+ x" v9 N; S- z% a8 S/ G
& G8 t1 C6 N; I, t7 u, [ N
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德国人均的27.8%;, `3 ]# U0 R& _- \* }
) t+ H2 i5 b B( \8 K- [: V
我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是日本人均的33.4%。
% v( A% v1 z4 Q9 Z
# r! Z+ N' Z' x/ R% n8 |& r; h 实际上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我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占美日德的比例还会在上面数字的基础上有所上升。5 P3 ^7 D7 e( q; H
' `" N/ n3 W5 M- R0 w 中国制造业现在人均上已经和发展中国家拉开了差距,同时又离发达国家还有距离。我们已经处于往前一步就是发达国家的阶段。
" I" q, G5 T5 S, S" q/ x1 N& R. m
当2025年左右,中国人均GDP和人均制造业产值迈入发达国家最低门槛,中国模式一定会成为人类历史产业升级教科书。
( n- L* D, @# W" m0 s+ `
1 @ ]0 w5 \. F( n- Q4 W 我们要自信地争夺中国制造的话语权,和美国,日本,德国制造比较,2018年我国人均制造业产值已经差不多是他们的40%,尽管总体不如他们高端,但我们在很多方面是比他们先进的。也就是说既有他们超过我们的地方,也有我们超过他们的地方。9 t6 e/ V" Q. y, b0 U: ~- F% j
" N" [7 R2 f* I# Z& m+ ?- g 贬低中国制造的人,已经形成了一套逻辑体系:
& N9 V% g, P6 G2 S( {5 e, H" v; g8 N5 W2 A4 j: X- h* {$ e
“外国不是技术上造不出来,而是主动放弃”' m% ?0 z! t, S* k6 Z* o
' y9 z* g% v/ D3 p, `* U* R
“主动放弃的原因是因为利润低,附加值低,所以进行产业转移给中国做”- o2 D& O7 K1 P+ ^9 `% W& U0 o+ q. R9 n
8 m0 _3 ~$ s( Q; k “中国制造在全球最低端,都是组装货”
: Y. X1 ~( F( U: u3 p D+ Q4 h' m" ~ E9 \# v9 }+ }3 U
我们听到这些错误信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会觉得好像真的是那么回事,但是这显然不是事实,中国制造在任何领域都不是全球最低端,
; c4 x/ ]* [- _6 p- U# O* A4 ? W( X4 [: m* l
如果中国制造是全球最低端,那么人均制造业产值远不如中国的工业大国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俄罗斯,印度,巴西处于制造业的什么端?地下室?
5 t# h+ m# c. n1 t3 i) t3 ?$ n
# C9 q; R! D- q: A' Y, H 再进一步,那些还不如这些发展中工业大国的国家的制造业,处于什么端呢?
6 o0 C6 P# U5 j7 c3 N+ {/ |/ j, {0 ^3 ?4 q% `
真的“不是技术上造不出来,而是主动放弃”吗?$ ^8 L- R6 E# \
- j0 E& w& M1 v/ x z7 W7 @- }
比方说,智能手机里的处理器和基带芯片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日本就造不出来,日本索尼,夏普,京瓷现在都还设计和生产智能手机,但是核心的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都要从美国进口。( }' ^" h- f, |/ T$ g
: F: U+ ]1 u3 L7 C2 i8 L3 u 再比如说,支线民航客机我国的ARJ 21于2002年立项,2015年底交付到现在已经商业飞行两年多了,日本的支线民航科技MRJ于2003年立项,还要等到2020年才能交付。. u+ w- o! E& a
4 z7 ]- B7 y* I' V1 o: z1 _9 x 导致2018年1月,失去耐心的美国东方航空公司决定取消2014年9月下达的40架MRJ订单。& b+ n4 I9 h1 D
; u% ^) D& q9 L
2 K& i# N1 I( ~# i. o" q; q5 I* X
MRJ(图/东方IC)
# ~; }7 N" n3 V# g) o4 U
* G& @% D% _# }* j/ W 实际上,根据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1月26日的报道,在2011年的时候,由于当时负责进行MRJ研发的日本三菱集团进展缓慢,美国波音公司曾经向三菱研发中心前主管建议,直接使用波音737的座舱,被有骨气的日本人拒绝,坚持自主研发。
0 Y1 c# e& u2 L* I. q; t9 m% f% b
到现在,MRJ的研发成本超过当初预估的接近2000亿日元(118亿人民币),膨胀至近5000亿日元(245亿人民币)。为了加快研发进度,三菱重工的宫永俊一社长于2018年1月采取大量聘用外籍技术人员的方针。3 q/ Z8 s# Z* a) i
, ?( _( f( e G. O! h
目前MRJ约2千名研发人员中,外籍研发人员超过600人,占比高达30%。; [3 M& R+ c+ [6 B7 q3 o" g! X* ?; I" l5 A
4 }, }2 U% Y+ x' F% X6 i9 ^ 日本研制一款支线民航客机,时间一再拖延,成本一再追加,现在不得不依靠外籍研发工程师,这是技术上落后中国的体现。
8 y) k% g5 r0 N# {. d \) Z% d. y1 U# d* Z
再比如说,德国制造在我们眼中是高端的典型,实际上,他们同样造不出手机处理器和基带芯片,同样也无力独立研发制造民航客机。5 N3 a8 ]) W0 j9 c0 a: [# v; J
" l y2 r4 n8 M1 U& D8 p
我国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虽然在制程上比起中国台湾台积电,韩国三星,美国英特尔,GF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同样比德国要先进。
7 j: Q9 G! ^/ k, B; N m
) e" ]2 K5 m' T) L; Q/ i7 ] 2017年Q4,中芯国际28nm先进制程占营收的比例已经达到11.3%。
* N4 r" S2 K* G8 ^. m. x+ {0 L
) D3 R% j4 _$ z% a 另外一个例子是大水深载人深潜作业设备,德国就造不出来,目前人类制造过的大水深载人深潜作业器,能够潜下去还能正常作业的就五个。美国的“阿尔文”号6000米,法国的“鹦鹉螺”号在1985年达到6000米,俄罗斯的和平号在1987年达到深度6000米,日本的深海6500在1989年达到深度6500米,还有就是中国的“蛟龙号”在2012年达到深度7062米。2 ?/ n- L, ?% n+ ^9 {8 ^7 X
. Z+ Q9 ]: c" d' F 美国还早有过下潜万米的深潜器,不过没有作业功能,只是探险用。
/ {: Z5 n3 T0 p* ]+ I ]
) U( J* N& c( F 再比如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设备,就是不折不扣的高端货,同样领先于德国日本。
3 x/ U) U S/ ?& B" ^/ v; W1 T H' f% W6 Z4 Z/ u& \ U.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