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远洋海运杂志》微博报道,在昨日开始的中国上海国际海事展上,中船重工展台展示了4种海洋核动力平台及船舶。包括2万吨海洋核动力平台、可潜式海洋核动力平台、核动力综合保障穿、核动力破冰船。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核动力水面船舶的动力系统要求与核潜艇有很大差别,美苏等国在研制核动力航母前,都研制过类似的大型核动力舰船。研制这些大型核动力水面舰船,将是为我国国产航母铺路的重要步骤。 $ ~0 t+ c- E5 [* B- f+ V9 ^3 z
! ?' P1 Q, W6 i6 M9 a4 ] 据报道,中船重工此次展示的四种平台当中,最接近于显示的是“2万吨海洋核动力平台”,据《中国远洋海运杂志》微博发布的现场分发的资料截图,该平台是在2010年开始研制,719所张金麟院士带领团队率先开展海上浮动核电站相关技术研究,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承担了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核动力船舶关键技术及安全性研究”、“小型核反应堆发电技术及其示范应用”等项目,为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奠定技术基础。
: P+ J6 Z9 e: K2 m- T0 c
. N z/ _% w' Z2 i 在国家能源局、核安全局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在湖北省政府、省发改委等多部门的指导下,2015年初步形成海洋核动力平台总体方案。2015年7月北京进行的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竞争性方案评审过程中,719所申报的HHP25方案脱颖而出。2015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设立海洋核动力平台国家能源科技重大示范工程的复函》,明确719所申报的HHP25军转民的技术列为国家能源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项目。2016年9月,719所借鉴型号管理模式,采用军转民技术路线开展示范工程的研制,并将此工程命名为“一九”工程。海洋核动力平台属国内首创,719所秉承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结合核动力舰船50余年设计、建造、运行和保障经验,严格遵循习近平主席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的加快推动能源技术革命“三个一批”技术路径,全力推进“示范试验一批”项目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建设。 ) Y- _- o5 D, u' r- L
: O3 K& z: \' ]$ z# K
海洋核动力平台在平台舯部并列搭载两套可独立运行的核动力装置,利用核燃料在反应堆内裂变产生的热量,可向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淡水和热能等能源保障。具有一次装料运行周期长、功率密度大、机动性好、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和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特点。未来将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海上核电技术,成熟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到核动力破冰船、海上综合保障基地等领域,满足国家能源与海洋工程发展战略需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g: D9 X2 H# S. H G$ @4 \- i7 n( }' ?1 S1 `2 B2 I
2 s6 B' J7 {/ ]/ w
% m" V7 s; }( w# y, o
0 n! ~: G& k5 V5 Y( }8 B 据称,2万吨海洋核动力平台预计5年内开始建造。 9 f9 N, S; C8 _0 |
7 V \; ]8 D: f) x% W$ q$ l
% S- Z4 i! y/ i; e ?* k 大型核动力远洋补给舰,从模型比例看,它应该比现役大型补给舰排水量更大,凭借核动力系统实现更远航程的前提下,它可以更长时间为航母编队提供补给服务
& D6 v+ D+ a4 i. R' u7 Y& B$ y; }4 u& I9 |4 h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认为,从上述的简介可以看出该型平台采用了719所军用核动力船舶的相关技术,而719所是我国核潜艇动力系统的主要研制单位之一,将其部分技术转移到新的水面平台上顺理成章。
& V0 \' v9 c9 S* g6 g4 D
+ p1 m+ p4 t o9 Y9 M5 \$ e 核潜艇反应堆对于堆的尺寸要求严格、必须在尺寸尽可能小、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静音性能有特殊要求等严苛的条件下, 尽可能增大功率。因此反应堆的各方面设计相对比较复杂、昂贵,需要的维护保养工作也非常复杂,直接运用到大型水面舰船上的话,并不适合。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就直接运用了“凯旋”级攻击型核潜艇上所运用的K15型反应堆,结果5年需要进行一次“开膛破腹”的装料工作,严重降低了“戴高乐”号航母的部署能力。(后期“凯旋”级潜艇的反应堆经过改良,重新装料周期延长到10年)因此在前文中,719所强调新型水面核动力系统要具有“一次装料运行周期长、功率密度大”的特点。在这方面,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上的A1B反应堆设计指标已经达到一次装料满足全寿命需要的水平,是当代水面舰艇核动力系统最高水平的标杆。 4 L9 {: L: Z+ g' Y5 g
) L: B2 ^9 h2 Z! @0 _$ l 苏联从1959年开始建造“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至今正在建造第10艘“北极”号,预计2019年完工。这些大型破冰船为苏联研制大型水面舰艇的反应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苏联解体前,已经建造了数艘“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和“乌拉尔”号核动力远洋侦察船,并已经开工首艘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 _" V* G6 ^6 |* d _% q2 ] r$ Q3 N, g2 ?+ O, \( L |
相比之下,美国在建造其首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前,也建造了“萨凡纳”号核动力商船,以及“长滩”号核动力巡洋舰、“班布里奇”号核动力驱逐领舰等核动力水面舰船,对核动力在水面船舶上的应用有了较多的经验。 # Y. j W. i- [+ O% \" Z0 {+ ]
# n j" F4 _$ O, R
0 Y! w& k9 U7 W7 H
3 u+ X: Q# y$ i" m0 c* T5 w1 ~9 ?5 T$ u% V# G( K8 d
德国奥托·哈恩号核动力商船
6 w1 }9 C$ ^% P; M2 b! X
8 \% `/ G* c4 g5 {8 Q 此外,德国、日本也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建造过核动力商船,这是在70年代石油危机背景下的一种尝试。德国“奥托·哈恩”号在其服役期间航行超过120万公里,访问22个国家的33个港口,在1979年退役,随后改为柴油机动力用于执行货运任务;日本“陆奥”号则从建成开始一直受到核泄漏等问题困扰,直到1991年最后一次改造完成,才终于达到了60年代设计时拟定的技术指标,完成了为日本船舶核动力技术积累宝贵经验的使命后,在1992年被拆毁,在其25年的生涯中,日本政府在这艘船上耗资达到12亿美元。 8 C8 O1 o2 ^& k. D, a: k: }7 @
, s( Q. O( R1 }2 t; f& o* _* u 从世界各国发展大型核动力水面舰艇的经验来看, 在建造核动力航母前,建造大型核动力水面船舶是必经之路。 . K7 n. ~/ E3 ]! O3 S
1 n: Z' `. I' A+ a
而719所此次展示的核动力海上发电平台,从技术难度来看相对较低,是一个合适的试验平台,这将是我国核动力航母研制工作的第一个里程碑。
1 x/ N, I6 P! A
6 R9 u- i, O5 O f. G 在此次展会上同时出现的其他三种核动力水面舰船模型,或许并不会全部投入实际建造,而是作为在核动力浮动电站之后,备选的建造能高速航行的大型水面舰船的方案。可以说也是通往核动力航母路上的下一个里程碑。 7 D6 C+ k- W6 a8 V; `- J
; x7 V# O" T! o3 K0 n& `
6 f4 v, ~, l( ~8 Y2 R. g
: e3 z9 S2 k* D k) K 这其中,核动力破冰船的技术难度相对低,且有俄罗斯数十年来建造10艘破冰船的前例,已经趟出了一条路,显然是首选方案。 ' P, B/ b5 ~& K H& i1 _) q6 m* W
- ], Z6 ]6 T8 ]- W: g H! b* _ 但从实际应用需求角度看,核动力大型补给舰显然更有用,因为我国与俄罗斯相比,冬季结冰海区面积相对小,破冰船的实用价值相对也就有限。而该型舰可以用于为未来的常规动力航母编队提供更好的海上补给支持——虽然作为补给舰,即使使用核动力,其搭载的燃料、弹药、物资也依然是有限的,使用核动力并不能让它的补给能力比大型常规远洋补给舰有太大的提高,因此实用价值也是相对有限的。 / ~0 J; s ^% K0 Y( E% X
) v9 ^; o/ S' M8 w% }5 M' x7 g 而第三种方案则是新概念船,一种可潜式大型核动力海上平台,目前尚不清楚该平台的用途,但从其甲板上的大型海上作业装置模型上来看,这可能也是一种海上工程作业用平台。其可潜功能是用来在遇到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时潜入水下躲避的,对于海上作业平台而言,意味着它可以在作业海区停留更长时间,提高施工作业能力。从模型比例来看,其吨位可能比2万吨海上核动力平台更大& e1 k% e$ l3 \* m% W
& P, J# R9 L3 o9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