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质量管理杂志》网站10日报道称,5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正在制造业上发光发热,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约3/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 a7 r2 b' D) y1 i( G
! t% X) N6 S7 y& X( J4 t 我们做了什么,让严谨的德国人给出如此高的评价?点击下方视频一探究竟↓↓) d4 z: o6 k. `0 J8 }- h
3 k- o' a' r1 \0 u% r$ @
首当其冲必然是令全世界叹服的中国高铁:中国开通了长达2.2万公里运营里程的高铁,研发了耐高温、耐高寒、抗风沙等系列动车组。中国高铁,是外国青年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产”。在很多外国人眼中,中国高铁有着“高颜值、高速度、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 W+ w" V5 K- I* D5 s
" a' F5 e. A2 x' ~ H 英国广播公司曾在一篇题为《中国新工业革命》的文章中表示,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勤劳创新让中国高铁技术得以迅速应用,并引领世界。韩联社则更加直白的表示:“坐上高铁,你能真切地感受‘中国速度’。”
+ e- }# N) X _* p4 n5 `8 I: x
0 C- W# L d2 J* U" X* l 同时,中国在不少行业已由“大国”变为“强国”:跨度1000米以上的悬索桥全球28座,中国占11座。全球每卖出10架民用无人机,7架来自中国;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中国手机占六位。
. K% J) g) Q% u; q! E2 J4 K0 J4 b- ?
7 g% E( _( y- j9 G8 r' ? 此外还有不少让人激动的时刻:2017年9月,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建成通车。过往车辆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而不必再绕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过往车辆的运输成本也将大大减少。规模和建设速度均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隧道也代表着“中国制造”的高水平。; ^& \$ l4 V3 h' G& z! k9 K9 U# {8 s
5 X# G: x" k; z) h7 e0 z
4 k& {" u2 G2 x% l: q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成功研发,使中国成为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德国《商报》网站报道,中国10年内将造60座新核电厂,技术实力赶超德国。
" A8 B8 s* N$ s% B4 p/ Z
/ w" E% q% h2 V+ I o" @3 c6 \ 而中国水电在全球水电建设中也开始扮演“领跑者”角色。世界在建的大型水电站中,中国水电企业的身影如雨后春笋。几内亚更是将由中国承建的凯乐塔水利枢纽工程印在了新版2万面额的几内亚法郎纸币上。
% m w; }% D4 h3 ?$ I$ ^8 \. R; b' |8 O" S
1 G# I v9 f y9 Y$ B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今年6月第三次问鼎全球超算500强冠军;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导航卫星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成功……纷纷标志了“中国制造”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高度。
$ j% ~5 L( C: S9 T! A, {
6 ` }! d0 t9 g- A9 s+ Y& F6 G8 J
% U. h3 l+ l; u% R" ?, i" C5 }1 J6 m3 d9 _6 T* X
关于“中国制造”的广泛性,一名推特网友写了个段子:) g( w" X, |9 i8 r7 V) g
5 ]6 e5 [# X+ ?, B# I
“上帝创造了地球和天堂之后,其他东西都是中国造。”6 e5 b' k2 X* M. Z I
# M! V; M* ~# u
; w$ T9 {2 K/ X" L* _ Quora上也有网友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一名认真的网友列表给出答案,表示“中国制造”在这些方面已经非常厉害:+ y" [, }' ], x4 _$ T* }5 J! l
7 a( R, L0 Q a6 c2 q4 w* u
4 R" G' D& d, K% `. b9 o “中国制造”的高速发展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日本《产经新闻》直接指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就是经济新方针的体现之一。法国《回声报》刊文称,中国的生产商不再制造基础产品,而是开始提高档次。文章还警告欧洲国家,如果以为只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就能与新的中国竞争,那就错了。
- y. G/ h2 V" E0 D U) @, |0 ]) d5 G, i9 c0 V( L. c) c- x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更是将“中国制造”与日本产品作对比,表示“中国制造”已告别粗制滥造,和日本产品同样耐用。 ]" q Q4 i$ L1 L
4 h. L/ F+ h9 o! ?4 T 德国质量协会负责人皮恩克斯说,毫无疑问,到2025年,中国经济发展将给德国带来挑战。“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形象未来将越来越接近。7 ~, K! `' \# `
( c, ]% T# ` X P7 Z* {
+ ^3 d) L! w4 t$ w+ G&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