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约3600名中国军官曾在俄罗斯军事学院接受培训。其中一些军官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工作中取得相当高的成就。这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时期以来,中国有了第一批具有俄罗斯教育背景的高级军官和将军,他们对俄罗斯的军事观点有着深入的了解。" O0 F+ f% t3 ~- E) d% F/ O" Z( P( O/ x
% T+ c7 W2 u. @* n 每年定期举行的"和平使命"以及"海上联合"演习已远远超出反恐的范畴,还包括对一些现代战争最高科技手段的实践。海军演习包括反潜、防空和两栖登陆作战等科目。陆上演习则涉及多兵种协同,要求各军兵种相互密切配合。2016年举行的定期演习在计划中增加了防空部队和导弹防御的常规演习。目前这部分演习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但将来有望举办实弹演习。2 \3 f; {* K2 o& b/ \
0 c, _! p0 l% c; ^+ q 俄中军事接触的性质和强度对于具有紧密关系的国家来说非常典型。然而,重要的是要记住,在调整外交政策的理念基础之前,俄中两国不可能形成正式军事同盟。1 y, n. v6 `, {$ I' O$ F
. r- F$ R$ q/ |- h5 ?
中国在原则上拒绝加入这样的同盟,哪怕仅有一点点迹象显示这是军事同盟关系。俄罗斯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由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军事联盟)成员国之一。然而,莫斯科反对成立和扩大军事政治同盟的做法。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的政治路线就是基于这一策略。2 Z# m* v5 K0 e$ r2 o5 {, L# _
* \" X @) Z ~' |( p
在这种情况下,俄中军事合作有两个目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发生可能影响莫斯科和北京利益的局部战争危机时,做好应对特定军事冲突的准备。% [# g( c1 i( x) J- L, z
% P$ k9 Q5 U7 t9 B; Y' X
中亚危机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然而即使两国军方已为应对潜在危机进行大量协调准备工作,还是无法确定莫斯科和北京是否会作出适当的政治决定并采取共同行动。2 b: w4 o. H- A% t+ p9 l
- e: E6 `% V; N, _3 h1 `8 n8 B 第二个目标是使两国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发生激变时有能力改变现有的军事和战略关系格局。1 V- @1 X) S/ Z1 k4 Z4 O7 W
$ Q: R8 z, t% ` O0 q7 W9 g" z H' j' r 我们可以假设,全球军事危机一旦发生,可能会促使两国结盟。这只需要一个正式的决定,因为大部分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莫斯科和北京在应对危机的紧急计划中或许已考虑到这种可能性。俄中两国军事关系的强度也增强二者与美国打交道时的信心。
# a9 w8 I$ q J# J' l8 a
! f4 v! _" `, f2 |' f4 ?: J( c1 q" t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作者为莫斯科远东研究所和高等经济学校高级研究员)
+ U4 ~( }9 R0 B# ~/ N
E/ v0 J# Z( o T;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