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源头讲,无论是日本的极端保守主义者还是美国的极端保守主义者,始终没有忘记日、美曾是敌人,也是未来的潜在对手。
4 `0 w1 y' w, ~1 a* q: V5 r" w5 g m) y. e D9 S* c6 H _4 l6 D
三个月内两访美国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虽然收获了在特朗普胜选后首位与之会面的外国领导人、特朗普上台后对美进行正式访问的第二位外国领导人等“头衔”,但安倍让日美关系达到其预定水准的一系列努力,并未获得实质性成效。2月9日至13日安倍的第二次访美之旅,虽然在白宫和高尔夫球场与特朗普共同展现了若干引人瞩目的外交姿态,但这些姿态与双方会谈所取得的成果并不匹配。! ]& i. U9 K- {) B0 H& Y' D
$ h! A0 \ l7 O# S安倍此次美国之行,与美国主要达成了三项协议和共识。一是美国致力于使用包括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在内的全部军事实力保卫日本,这一承诺“不可动摇”;二是两国承诺将深化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双方将在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和美国副总统彭斯间设置新对话框架,以探索在财政、金融、贸易和投资等领域达成一揽子协议的“最优途径”;三是延续日美安保磋商委员会(2+2会议)机制,同时就美军驻冲绳普天间基地搬迁问题达成一致。
4 S4 F0 ] w# e, `$ i. m4 ~1 X4 o) ~
仔细分析下来,这三项协议或者共识,要么是老调重弹,要么是目前并不具备操作条件:强化日美安保同盟,保持美国在东亚的存在,是美国的既定战略;普天间美军基地的搬迁已在当地民众的抗议声中动工;双方在经贸议题上设置的“二把手”对话新框架,在特朗普内阁的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人选还未确定的情况下也无从启动。实际上,这些协议和共识都属于安倍访美前日本副外相秋叶刚男与美方协商好的“规定剧本”。1 L, l" h% ]/ r4 c% x! ^9 p
& _1 @% o% o! w& z& E
而将日美关系的浮夸一面特别凸显出来的一幕,发生在双方首脑会谈后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比如,安倍强调“将通过日美的领导能力在亚太地区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场”,并特别强调所谓“公平”是指“不允许国有企业靠国家资本介入经济”、“禁止侵犯知识产权”,暗指中国的意图明显。5 f4 s- C$ W7 j6 \8 f
/ t5 i- ?4 [1 L* M* }3 ^- V而特朗普则简单指出要寻求自由、公平和互惠的贸易关系,只字不提“日美的领导”。此后,安倍钦点日本《产经新闻》记者问出记者会上最后一个问题,《产经新闻》记者试图以“中国在亚洲更强硬”和“中国汇率政策不利美国”来诱导特朗普做出反应时,没想到,特朗普拒绝跳进记者挖的陷阱中,而是强调了建设中美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美中能友好相处,这也让日本受惠,这对中国,日本及区域的其他国家都是好事”。
+ ?$ _2 [& } a2 ^4 J( y3 X+ w( u: Z# \1 H
如果说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宣布退出TPP,是安倍第一次被“打脸”的话,那么此次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在中国话题上的不配合,则是安倍第二次被“打脸”。这一次被“打脸”,显示出在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建构上,美日存在着的分歧。
) U* c: j% T, x- v- K/ R
+ y3 V/ k9 ~2 Z9 D Q( d这一结局并不令人奇怪。从思想源头讲,无论是日本的极端保守主义者还是美国的极端保守主义者,始终没有忘记日、美曾是敌人,也是未来的潜在对手;从现实角度讲,以冷战思维遏制中国发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极端的美国战略决策者,都不可能甘心替日本背书。这就决定了日美同盟关系再稳固,也无法消除其内在博弈性。/ J! L" b+ ^- q0 l
5 J6 l% x5 |2 f+ }8 L一边秀亲热,一边防挖坑,特朗普时代的日美关系现状,实际上显示了日美同盟关系的上限。
* a- r, K p& s3 G1 a/ r% [. Q# P. t2 ?+ U*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