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中国互联网已经迎来全面开花的阶段,多项指标、多家公司走在世界前列。与此相吻合的是,在硅谷精英中占比很大的华人,开始出现大规模回流现象。中国这个发展快速而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子归来。3 q1 [& ~9 G) I* H/ u2 T) U1 a
6 V3 \2 I1 T$ u& t5 e! l
过去许多年来,每一波海外归国潮,都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这一波硅谷精英“回流”现象,同样代表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 c/ m) ~: B: O9 d' I! f( q! ?
- u/ Z2 A9 i; _+ C0 W
来自世界顶尖企业的人才! Y( A: w4 s& ~1 l
/ t2 F$ B% V) A4 \
总体来说,这些从硅谷归国的人才大都是精英。# G' p; ?4 q6 y) D7 H: ~
7 s9 T1 P0 ^1 W' d* o U
在总部位于杭州的蚂蚁金服内部,有一个海归员工群,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新人进来。而这些新人自我介绍时,说出的前“东家”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如Facebook、Google、Amazon、eBay、Microsoft。9 B E: p* o6 Z( V5 @! V2 r
) x9 I, U# H( K, F! O) R 这当然不意味着,此前从硅谷回国的人水平不高。反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道路,一直不乏放弃硅谷工作,将先进理念与技术带回国内后,使之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的先驱。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等人,正是在感受到硅谷的互联网热潮之后,回国开拓了新的疆域。$ p; L! d9 R- o
. G Z* S' V$ H! A/ B! z8 I t 但与此前有明显区别的是,这一波“回流”数量庞大,而且平均质量非常高。与当初中国互联网近乎“一穷二白”的场景不同,今天中国已经既有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有已经遍地开花的创业公司。他们在硅谷获得的技术创新领先优势,回到国内有着很大的用武之地。4 H+ S I3 Q7 s: `9 ~; o |
}- ^9 {* `7 a: \, D1 B, [
仅从几家巨头招揽的人才质量就可见一斑。百度已经将一大批顶尖硅谷技术专家招致麾下,如斯坦福大学副教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权威专家吴恩达,Facebook前资深科学家徐伟,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统计学教授张潼,异构计算专家、AMD异构系统前首席软件架构师吴韧等。蚂蚁金服同样如此,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前普渡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人工智能部总监盛子夏是卡内基美隆大学博士、曾就职于Discovered Card,研究员俞本权此前是谷歌高级主管工程师等。而在腾讯、华为、360等企业,来自硅谷的人才同样比比皆是。
o+ i) K/ T$ n& l g; P, q5 [8 x3 k9 x# f- n- n$ q5 P! G; Y) w
在本报采访的国际猎头中,有不少人认为,对于硅谷精英来说,最近这几年的回国窗口期不容错过。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极快,很可能会“时间不等人”。: O e+ s6 s3 @4 X5 j7 ^2 w
/ {4 R* ?+ H8 N6 k& ~ 人才服务公司Global Career Path合伙人Timothy Li认为,硅谷技术海归的优势不会超过未来3至5年。在他看来,虽然中国之前一直在学习硅谷模式,然后进行微创新,但很快会迎来质变,并已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硅谷,甚至硅谷也在学习很多来自中国的创新。“技术层面的改变,中国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N$ k% x$ q1 }5 X: {
- s* O9 T+ D& x' K& I' z+ O- [& J( H 而正是被国际猎头公司发现并回到国内的俞本权,于今年4月回到国内,到杭州正式报到。他告诉记者,这两年,几乎每位在硅谷工作的华人工程师,每周都会收到来自猎头公司的邮件甚至电话,开场白常常是这样——国内互联网发展势头很强劲,机会很多,要不要考虑一下?
1 ~% O/ w4 A8 v* T3 K& u$ ]* p, k: R8 F' b8 F- `
中国能提供的选项
+ v1 Z4 l+ n; z' P# c0 S7 w/ M
" g1 {. j. U- Z& c- a8 l2 i5 o 禾赛科技创始人李一帆发现,自己回国的决定很容易做出,也很容易就得到了周围人的理解。2014年,他辞掉了硅谷一家有名的公司的首席工程师职位,辞职回国创业。5 ]# }( B, h, I0 Z) p0 p% a
# V# C9 _" H+ J; c8 D" F4 U
他分析说,50年前回国的钱学森那一代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回国的;20年前回国的那一代人,回来后面临的可能是100倍的收入落差;但回过头来看,他们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 f" ]9 S d' D8 R) `+ B% i. w
* g/ z% s. w, [1 l& L6 N. k 从硅谷回到国内,既意味着打破之前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开始适应“太快、太忙、太累”的国内互联网行业节奏,同时对这些人才来说,收入各方面也很有保证。中国互联网行业为核心员工提供的薪资体系,早已开始和硅谷接轨,“现金+股票/期权”这样的待遇,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8 e3 Z) T1 a1 k \
) @1 c4 m; l; H, F9 ` 而他们愿意回到的,也不光是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杭州、成都、南京甚至一些二三线城市,都成为硅谷精英们愿意“淘金”之地。/ m1 v Q; A+ e% @+ [
! `( L/ z; R. t
以杭州为例,这个今年刚举办过G20峰会的城市,已经有了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蚂蚁金服等一众世界领先的企业,人工智能产业也已走在全国前列,早已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镇。
% F C$ t. ~5 h H% x+ {8 [1 a( ^# ?1 y$ H
来自杭州市统计局和人才办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杭州累计引进具有海外留学及海外工作经历的人才共2.3万人。其中典型人物包括国际大数据专家涂子沛、云计算专家王坚、人工智能专家漆远、机器人专家李正刚等人才。落户杭州的海外精英94.1%集中于信息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高端技术产业。! S: Z1 y/ ?8 N3 F5 H# d+ L
: U$ V D6 F( l 不少城市已然意识到这股潮流,并想尽办法吸引来自硅谷的人才到那里安家落户。例如,此前南京组织过专门的硅谷创业人才恳谈会,成都则专门设立了对接硅谷高端创新项目的高新孵化器。
$ _0 B. U9 [, D& A+ H+ R
1 Y5 w( ^# U& g( [% R1 Z 人才服务公司Global Career Path创始人吴杰一直在帮助中国互联网企业前往硅谷招聘人才,在接触大量的中国企业和中美投资人后,他预计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科技企业将大规模进入美国,这为硅谷工程师们提供了新的选择。 K1 z7 N1 B$ b4 w O# w8 T
b' D/ @8 P W$ h/ g: e; \ \
回国后“一天不是24小时”
O3 P9 f- w6 T K F/ B) J, P: z& [8 f
即使对于硅谷精英而言,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也有着不小的挑战。
, I# C7 G) R; y2 z/ ?
5 q8 s$ u. W S8 O. f* z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子夏说起在美国时一个同事的“经典案例”。“他说我写代码,哪怕只要写一个分号,这段代码就写完了,就可以交差了,但这时候到五点了,我一定不写上那个分号就回家了。”$ j' Q' j7 n' Z- T( V2 d- L
4 F7 i. q2 `6 }
盛子夏坦言,听到这话后“我都傻了”。但这反映的就是在美国工作的真实状态。尽管很多时候遇到问题大家很有解决的激情,但日常工作中,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各自负责一摊事情,“钱多事儿少”。8 W1 ~8 i u9 ]$ i$ B# X2 s
5 L7 ] E5 m; _
这一点得到了芝麻信用资深数据挖掘专家赵星的共鸣。他告诉记者,如今的工作强度,是自己在美国著名个人消费信用评估公司FICO工作时的至少三倍。“回国最大的感受,是感觉一天不是24小时,而是48小时、72小时……”" a1 m* u; m/ u% ]
! `. H) z0 o3 `5 r8 K3 ~
与此相应的是,在国内做事更有成就感。大幅度增加的工作量,带来的结果是,产品推进速度是美国的十倍甚至百倍。他举例说,FICO每更新一个版本的信用评分需要五年,但在蚂蚁金服,数据模型迭代速度达到了平均每一两个月就有一次。
" q X, [+ q) B; n8 z; c6 V1 w; m* `! i+ n& F
“这里是个全新的市场,没有历史包袱,没有以新换旧的纠结,因为这里什么都是新的。”赵星告诉记者。7 c. p- O. O" F* c& E! w$ o3 W! y
- b& j: h- |8 r) Z, ]. v 而从硅谷带着51支创业团队回到中国的硅谷高科技创新创业高峰会创始人、执行主席雷虹,感慨说即使一到成都,她也“感觉整个城市都动起来了,远远超出想象”。这样的现象,在当下的中国绝非孤例,而是普遍的。7 b7 \' o3 G- p* z: [; |( C
( B1 V6 ?% h. b7 v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亚洲招聘公司Spring Professional上海总监Stephen Wu坦言,10年前留学生出去是不准备回来的,“但是现在你看看这些年轻的学生,他们希望回来,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很快。”
: ]' u7 a/ a9 f& S6 l0 m8 D% b- q! ?' k3 l+ i5 a
1 j2 J& X6 P8 q8 }
3 W8 W2 T, A' x6 l2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