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际关系] 中国超美国成全球最大的国外资产收购者

[复制链接]
鞋底拍蟑螂 发表于 2016-10-19 0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美国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Dealogic)的报告称,今年前9个月,中国企业进行的境外并购交易的总价值达到17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8%。而此前,自2008年起,美国一直是国外资产的最大买主。
$ w$ Y8 \3 S! `1 h6 }9 J* d+ B, ?8 l0 |

& F6 P7 P# r; d9 S. q5 `$ E6 X7 }这是非常令人瞩目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虽然根据中国的官方数据,2016年前8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金额只有617亿美元,比美方提供的数据少了1千多亿美元,但这主要是统计口径的问题。中国的官方报告,只是统计了中国境内转出的对外投资金额,而美方的报告,则是将最初源头来自中国,但中间经由香港、百慕大、巴拿马等避税地实行的并购金额都纳入了统计。
$ Y7 Y6 K, G1 U' j& L/ \6 a4 ~, C% k0 z! z, E- X) E
上一个十年,中国的对外收购发起者基本上都是国企,收购的对象也集中在矿产资源领域。尤其在四万亿时期,廉价资本的泛滥和房地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的收购狂潮,一度中国国企的矿产交易额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8 E  R( C3 O6 h2 `7 g& \3 T' O

# S3 O; O- @/ d6 R- u
1 p% S9 H: q8 p$ t4 F8 W. y5 J! `; M9 [7 Y8 h" R& _
这些收购,大部分都发生在澳大利亚、非洲和美洲,不过由于买入的时候,多数处于资产泡沫时期,随着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的过去,过去五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控股参股的矿产企业,市值平均下跌了80%,损失惨重。, ]  R5 T. x9 z6 Y+ Z

; D5 E" a8 x( F% v2 S4 H) A0 J  L2 m1 W, }* a- }2 `' m/ O5 |, l

6 {4 B) V1 G% q这些失败,就像一根鱼刺深深的刺伤了中国国企们的胃口。但在最近两年,风向开始转变,新一代的中国买家们取而代之了。
& y$ n# L% K, A  L8 o# y# z3 c( d. Q* q  e

9 m( q" V  u5 P( X% T# ^  S
4 s+ B7 C: P+ [; W  `8 V这些买家们有着更大的胃口,更长远的谋划,透视的是一些全新的趋势。2 t( \3 v  e6 a) i: s  F" y+ w
" O$ ?$ A0 d8 F
' k2 l! b& \- f
& z* R" g; [$ P5 U4 l% z
中国的A股审批制,造就了一个巨大的资本魔法场。尤其是新兴技术行业,普遍高达数十倍的市盈率,给了资本家们巨大的施展空间。小有小的玩法,买个小游戏公司,注入,啾啾啾,股价十几个涨停,赚的盘满钵满,大也有大的玩法,比如中国化工。
2 Q: q' A, F' m3 w7 N' W6 h4 M9 L* X& f5 N# A

: D# S: n: T4 t/ s& {; m4 m. |1 N; B  Q
任建新原本只是一个西北知青,后来创业蓝星清洗,捆绑地方国企,1996年A股上市。这成为了一个契机。他借助A股的高市盈率杠杆优势,不断买下各种业务陷入困境的地方化工企业,一步步将业务做大。尤其是1998年金融风暴之后,大量国企陷入困境,任建新一口气就吃下了上百家,不但在三五年间变魔法一样将规模扩大了十倍,还获得了帮助地方国企“脱困标兵”的模范称号。# p6 D1 U) x! `5 b5 ~9 \3 u5 U
& x+ M) A/ ?/ y/ K
! ?4 X( Y3 S: [5 A* J7 K- G
5 ~8 k* S+ w5 Q" G' H0 D
# v6 A& C) ?* m+ M3 b# L, D
蓝星清洗发展成为了中国化工,最近两年,任建新将目光转向海外,瞄准那些不受资本市场待见的优质资产,出手如风。比如倍耐力,是意大利的国宝级轮胎品牌,大量用于各种F1赛车上,质量上乘,但是受制于欧洲汽车市场低迷和意大利的本土规模,销量始终做不上去。
  n/ c. @9 E  u  _1 I4 a7 |; ?: q9 Q: @9 O# f2 q
+ U& I( f2 c, }

; M. A! l) R  p+ v/ |5 V7 C, R# j, Q# u
任建新掂量了一下中欧两地轮胎品牌的价格,倍耐力大约只有十多倍的市盈率,而中国同行的市盈率都在30-50倍左右。如果将倍耐力吃下,资产注入到国内A股,无疑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按照中国化工的承诺,倍耐力将把工业胎业务拆分出来注入旗下的风神股份,乘用胎则在4年后重启IPO。
. |+ @" S6 l% ~1 {
8 D) a' r; v: i0 h2 S7 w
% s: h$ Q; t: l/ {' c' n. m5 u
' O2 e9 }: k5 j& x# A0 c大多数情况下,任建新并不插手并购公司的管理运作,只要有资金成本差价就能赚钱。此后,德国橡胶机械公司克劳斯玛菲、瑞士农业科技公司先正达一一落入中国化工手中。后者的收购金额已经高达430亿美元,天知道还会有什么更惊人的手笔。
8 v" l5 k. b* d- W8 {7 m+ I' E: b# s6 o
1 ]4 r1 z7 ]8 l) \6 \% T4 ?0 i5 g
+ f" `) ]3 Q* ?4 [; E6 L: z: R3 w* V
这种公司早期的代表是联想,近期的代表是海尔。中国制造业出海,去亚非拉国家很容易,就像顺水行舟,一往无前,最难的是打入发达国家,如逆水划船,费劲九牛之力也出不来什么成果。& x1 R7 j9 j& J9 J7 r; Y

3 m0 S5 a8 A. x) s5 X% G+ y5 ~; u
% e( ^( g0 c2 z. X6 l, @1 X9 ?8 p6 A! q0 r  z6 c6 ~4 p0 b; k
联想和海尔的际遇反差就很典型,两个企业都在90年代末开始走出去,后来联想脑子灵光,咬咬牙买下IBM个人电脑,一下子就在欧美获得了通行证。海尔老老实实自己摸索,花了十几年功夫,但是效果比联想差得多。/ l& O- B' h( V; K" C

) D; l; s1 p0 B1 J1 o; @+ u
; J, I; J3 ~0 W这其实就是渠道的价值,尤其在传统行业,这玩意就是靠人力、时间拼出来的。本身门槛不高,要是你愿意花大力气去摸索、耕耘一个出来,也不是不可以,但从投入产出比上就不划算了。所以后来海尔也想通了,最近两年频频出手,买美国通用家电,买新西兰斐雪派克,着眼的都是渠道。# U: r; |% E. a  _- o
1 C( g$ f9 d# T; ]/ X
1 h1 c) m9 p" j: a# N% _( j/ f1 K
家电两巨头,海尔买的是渠道,美的买的却是技术。买渠道,着眼的是传统行业的加法,买技术,着眼的是中国市场的加法。1 ^7 j. P) n7 d& U4 ?! T# z
* b2 m+ `+ K# K4 i6 V, H

# q8 s: B( R" }  v: ~注意,并不是乘法。因为中国企业买回来的技术,通常不是主流行业的最新,最顶尖技术,比如高通、苹果什么的,那些技术通常有钱也买不回来。但是不重要,中国企业买回来的技术,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全球市场,而是借助这些技术,在国内市场上碾压竞争对手。
7 G6 L0 L0 B. k7 I9 W9 c; C1 R( F- i! J0 N! q9 B1 |- c
: P) \4 V3 Q- o# g) b& O4 p4 o/ Q4 m
比如美的,买下库卡的机器人,目标显然不是为了去日本、欧洲和发那科、ABB们抢市场,那里的市场一时半会是抢不下来的。但是只要整合了库卡,在国内市场上排挤掉一众本土机器人选手,吃下国内这块年均增速30%以上的机器人市场,就牛逼闪闪了。
3 R# Z9 a' k! ^% p% E2 A' k. D6 w# ]2 U1 B, z1 R; X9 `, X
' h! h, b/ b0 I7 Y
最近一两年,中国对外收购有了三层显著的变化,第一层,买家身份从国企转向民企为主,第二层,采购地从亚非拉转向发达国家,第三层,收购对象从矿产资源转向新兴科技、文化行业。
7 ^4 O- i, |0 Z- h/ L( T- \0 j, x; u
. o( r' L6 ]  Y- U& Z8 n* q8 |: u
一般来说,目的都很明确——( `8 |# }" U4 G, ?& `/ ~

8 C2 r9 ^2 P( A/ W0 s* E. f3 \6 x1 p6 y# S2 n, D9 j) [
资本玩家买的是单个优质资产,讲求低风险,资产增值;传统行业出海,买的是适合发达国家的渠道;新兴行业转型,买的是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
5 G% V5 `$ d2 l- Z& k
* e" i/ T. B# z2 p! P2 y* W$ ?
3 M  Y. n- J& z2 j' n* I% Q渠道和技术,往往很难兼顾,因为买一个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可能只要1块钱,买一个适合发达国家的渠道,也只要1块钱,但是买一个既适合发达国家,又适合中国的“技术和渠道”,那就是要统治全球产业链了,价格很可能将贵到5块以上。
/ h5 F) g! W3 c* A( `( X* y- U
: n/ _6 Y$ M7 Z" w
* J1 z1 [7 G, J以前没有人敢这么玩。6 V2 J  u: Q% V5 }
/ t8 L# r7 E! y9 ^

; n  L! d) N- Z: [# L; H% r直到最近,终于有两个玩家试图突破了。$ Q8 f# `# q) }+ s

7 Y2 a/ i  j; \1 l! g
2 M3 u9 B5 P* V$ V一个是万达,试图建立一条全球电影产业链。技术端,买下了传奇影业,用好莱坞的技术来制作中国需求的电影,比如《魔兽》,比如张艺谋的《长城》。前者在中国市场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单一市场获得了2.2亿美元的票房,后者将于今年贺岁档上映,投资预算1.5亿美元,虽然还在摸索,但势头不错。渠道端,买下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多条电影院线,从发行网络上来说,已经做到了全球覆盖。日后技术端打磨完善,中国电影的对外输出就有了通路。
# E* T& F9 V- f1 A- e+ G: H. z0 n0 Z
( `% I2 ^6 r+ ?5 V/ O% {4 O
另一个是腾讯,试图建立的则是游戏的全球产业链。技术端,买下了英雄联盟+部落冲突的开发商,入股了暴雪,可以说全球最好的网游研发资源都已经掌握在手中;渠道端,稍微弱一点,通过入股韩国社交平台kakaotalk,一步步向外渗透。
7 n4 D1 E2 _! V7 o
& a. R. b, p* p8 n2 }& f3 v! ]# Y0 ]! P3 }
& }7 D+ B) y! l8 z
万达和腾讯,至今在海外的收购金额都已超过百亿美金,钱多钱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他的土豪买家相比,他们更具有“全产业链整合”的意识。中国的资本对外输出,谋求的不应该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主流行业的全球整合。
; n9 O8 v! u* j7 @& K5 g3 ?
$ L4 Z( H( d. b8 q1 X0 Q. n) J/ y$ P
唯有做到这一步,于企业,才能享受护城河的利润,于国家,才能获得进入发达国家的门票
! {3 B, a5 |; X4 N" D( e; S* @0 l- O0 e& d+ a) L3 k6 j* l;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j122221 发表于 2019-4-25 07: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希望再接再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4-11-13 08:18 , Processed in 0.0237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