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际关系] 中国超美国成全球最大的国外资产收购者

[复制链接]
鞋底拍蟑螂 发表于 2016-10-19 00: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美国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Dealogic)的报告称,今年前9个月,中国企业进行的境外并购交易的总价值达到173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8%。而此前,自2008年起,美国一直是国外资产的最大买主。! M; @6 @0 C4 ?: d% O
7 I+ K3 {; x) l& X$ P) @

" l4 V/ N5 X  x- g这是非常令人瞩目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虽然根据中国的官方数据,2016年前8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实际交易金额只有617亿美元,比美方提供的数据少了1千多亿美元,但这主要是统计口径的问题。中国的官方报告,只是统计了中国境内转出的对外投资金额,而美方的报告,则是将最初源头来自中国,但中间经由香港、百慕大、巴拿马等避税地实行的并购金额都纳入了统计。
# ~5 l0 j5 O/ J/ `5 Y0 V
$ {, R2 ]' c* ~上一个十年,中国的对外收购发起者基本上都是国企,收购的对象也集中在矿产资源领域。尤其在四万亿时期,廉价资本的泛滥和房地产的繁荣,推动了中国的收购狂潮,一度中国国企的矿产交易额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 Z4 O4 H+ ^6 g) i
) ~5 b. ?# A4 s- c5 i
5 h8 e% P, B5 a7 z
; H3 w( m/ [6 V9 S, g  v* h5 E
这些收购,大部分都发生在澳大利亚、非洲和美洲,不过由于买入的时候,多数处于资产泡沫时期,随着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的过去,过去五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控股参股的矿产企业,市值平均下跌了80%,损失惨重。
" v3 J3 V) O# |7 S2 \# g4 l
& c; ^1 ^8 [- k7 N, a7 N0 @
9 H: H" `; W4 ~9 |8 i5 ]% i6 Y5 x5 P5 S' h# f. C
这些失败,就像一根鱼刺深深的刺伤了中国国企们的胃口。但在最近两年,风向开始转变,新一代的中国买家们取而代之了。
0 ?5 R1 g8 `5 v  V& u( u. N+ q( o9 m5 b

9 m. o1 r5 V" l1 H
) `3 \4 F9 T' g) j这些买家们有着更大的胃口,更长远的谋划,透视的是一些全新的趋势。8 X9 o' m# [4 I: [

6 q5 j7 y8 F& w7 H, j# W  j* n3 |0 x" d0 A( p0 r- i
/ E' c: j( r0 U1 y; d6 G  I
中国的A股审批制,造就了一个巨大的资本魔法场。尤其是新兴技术行业,普遍高达数十倍的市盈率,给了资本家们巨大的施展空间。小有小的玩法,买个小游戏公司,注入,啾啾啾,股价十几个涨停,赚的盘满钵满,大也有大的玩法,比如中国化工。
6 m& p, W4 \% r1 k7 V# Q/ S# [
$ y  S5 k, u( P* S! b" Z& M& ?5 c7 l. W
4 _- N4 ^/ |: E0 K  R
任建新原本只是一个西北知青,后来创业蓝星清洗,捆绑地方国企,1996年A股上市。这成为了一个契机。他借助A股的高市盈率杠杆优势,不断买下各种业务陷入困境的地方化工企业,一步步将业务做大。尤其是1998年金融风暴之后,大量国企陷入困境,任建新一口气就吃下了上百家,不但在三五年间变魔法一样将规模扩大了十倍,还获得了帮助地方国企“脱困标兵”的模范称号。2 T6 a$ {" A8 V- P
2 Y9 b; n- e' r; g8 M1 @* o

! @, z. z$ a6 ]
# j. v, h4 t# {5 o3 z' w7 e8 s1 e2 |  v
蓝星清洗发展成为了中国化工,最近两年,任建新将目光转向海外,瞄准那些不受资本市场待见的优质资产,出手如风。比如倍耐力,是意大利的国宝级轮胎品牌,大量用于各种F1赛车上,质量上乘,但是受制于欧洲汽车市场低迷和意大利的本土规模,销量始终做不上去。
! `& E* I& G/ q% Z* Y. u5 [% |6 ?) Y! N9 m

6 j  M1 e5 c( R% f, G' c  o2 v5 t) ]2 Q# R
$ {' x' a* t4 m, {- g5 h; A
任建新掂量了一下中欧两地轮胎品牌的价格,倍耐力大约只有十多倍的市盈率,而中国同行的市盈率都在30-50倍左右。如果将倍耐力吃下,资产注入到国内A股,无疑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按照中国化工的承诺,倍耐力将把工业胎业务拆分出来注入旗下的风神股份,乘用胎则在4年后重启IPO。7 g( ]$ z' f# s: r: k
& X2 k4 |* o" I3 g) X2 ?4 Y1 T0 p
' L  ^+ j8 ]1 l5 Y4 O* H* u

2 u1 W# j0 P9 a) c) {# x2 L9 t大多数情况下,任建新并不插手并购公司的管理运作,只要有资金成本差价就能赚钱。此后,德国橡胶机械公司克劳斯玛菲、瑞士农业科技公司先正达一一落入中国化工手中。后者的收购金额已经高达430亿美元,天知道还会有什么更惊人的手笔。
1 C( {2 v+ P6 c3 h4 F1 B. N7 i+ F/ N' }! p
, c3 I" a0 r' t, m) \) q: I

# z/ R& |+ X1 y" y+ X$ G6 V这种公司早期的代表是联想,近期的代表是海尔。中国制造业出海,去亚非拉国家很容易,就像顺水行舟,一往无前,最难的是打入发达国家,如逆水划船,费劲九牛之力也出不来什么成果。9 Z9 p( ~, |# y* i. m( Q
, u$ Y( g: j4 L' @
3 Y5 N% S2 u4 @- u% t# H

' u- g# ~8 ?. H- E1 v联想和海尔的际遇反差就很典型,两个企业都在90年代末开始走出去,后来联想脑子灵光,咬咬牙买下IBM个人电脑,一下子就在欧美获得了通行证。海尔老老实实自己摸索,花了十几年功夫,但是效果比联想差得多。
0 S1 p! l5 ?: ?4 m2 q/ T  ?- g( ]/ x

$ k  [7 A$ E/ s. ~- Q( ~" T这其实就是渠道的价值,尤其在传统行业,这玩意就是靠人力、时间拼出来的。本身门槛不高,要是你愿意花大力气去摸索、耕耘一个出来,也不是不可以,但从投入产出比上就不划算了。所以后来海尔也想通了,最近两年频频出手,买美国通用家电,买新西兰斐雪派克,着眼的都是渠道。
3 j0 o& b9 S; r0 ]
' J, O# z3 k4 ?1 e8 M7 E3 }. f) r( \" d
家电两巨头,海尔买的是渠道,美的买的却是技术。买渠道,着眼的是传统行业的加法,买技术,着眼的是中国市场的加法。' A) q; K1 i- z4 @; T7 B

& }6 d- ]% f: ~& U, }" t/ V0 z8 R. |) F2 L6 B9 Z
注意,并不是乘法。因为中国企业买回来的技术,通常不是主流行业的最新,最顶尖技术,比如高通、苹果什么的,那些技术通常有钱也买不回来。但是不重要,中国企业买回来的技术,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全球市场,而是借助这些技术,在国内市场上碾压竞争对手。$ ]- X, B1 q" o! x3 g& G! [9 ]' t+ Y
) {2 l7 M6 n9 k" U7 Z4 ^7 i' B
2 M/ y) J9 C. I$ ^% N
比如美的,买下库卡的机器人,目标显然不是为了去日本、欧洲和发那科、ABB们抢市场,那里的市场一时半会是抢不下来的。但是只要整合了库卡,在国内市场上排挤掉一众本土机器人选手,吃下国内这块年均增速30%以上的机器人市场,就牛逼闪闪了。
# I7 s) M! C& c9 g$ z1 g2 o' j, l' h; r/ F/ U8 E% ]
' X. {2 e3 e- q# t0 p3 k
最近一两年,中国对外收购有了三层显著的变化,第一层,买家身份从国企转向民企为主,第二层,采购地从亚非拉转向发达国家,第三层,收购对象从矿产资源转向新兴科技、文化行业。. r& J2 u6 ]& z1 j4 `5 A( [

4 M) O% y  X7 M3 U3 u2 \
7 {! [* O# p* E# D一般来说,目的都很明确——& y5 k1 M' M" W" m( a

0 q2 o# V: D" s$ W2 X. C( Y1 x% Q1 ?4 A
资本玩家买的是单个优质资产,讲求低风险,资产增值;传统行业出海,买的是适合发达国家的渠道;新兴行业转型,买的是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 B7 r; a8 N/ g
* L8 r0 }0 g& \( p- K

/ K" H# F+ {$ L9 q渠道和技术,往往很难兼顾,因为买一个适合中国市场的技术,可能只要1块钱,买一个适合发达国家的渠道,也只要1块钱,但是买一个既适合发达国家,又适合中国的“技术和渠道”,那就是要统治全球产业链了,价格很可能将贵到5块以上。( E# B9 {0 s7 T3 ^  T0 e

5 l* D& c4 m; N8 V2 ^! G; `3 i+ ^4 G: G' M5 d) P
以前没有人敢这么玩。
- W* ?& b( y; ], U3 |& q+ |9 P( ^: w' ~7 B  ~$ T; E6 I

# a3 e' O1 t& t. g' i) G直到最近,终于有两个玩家试图突破了。5 C4 C# \2 ?2 f' [% Y0 \
8 m+ `) h6 |9 S( x9 f- Y2 w) n
; Z: I3 q4 R  A! Z8 G$ n: R
一个是万达,试图建立一条全球电影产业链。技术端,买下了传奇影业,用好莱坞的技术来制作中国需求的电影,比如《魔兽》,比如张艺谋的《长城》。前者在中国市场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单一市场获得了2.2亿美元的票房,后者将于今年贺岁档上映,投资预算1.5亿美元,虽然还在摸索,但势头不错。渠道端,买下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多条电影院线,从发行网络上来说,已经做到了全球覆盖。日后技术端打磨完善,中国电影的对外输出就有了通路。* X7 }$ {" R5 L8 a6 [. V+ h3 ]
! a. w' T$ E% T1 L7 X

/ w- ]- E. d5 v) {+ V另一个是腾讯,试图建立的则是游戏的全球产业链。技术端,买下了英雄联盟+部落冲突的开发商,入股了暴雪,可以说全球最好的网游研发资源都已经掌握在手中;渠道端,稍微弱一点,通过入股韩国社交平台kakaotalk,一步步向外渗透。# n) G, K' t6 D3 O' \" Q
0 e6 s3 H  |" P6 |1 [- S. {. F; X
" ^9 E4 N( ^2 L
+ H$ d) L2 K7 z
万达和腾讯,至今在海外的收购金额都已超过百亿美金,钱多钱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他的土豪买家相比,他们更具有“全产业链整合”的意识。中国的资本对外输出,谋求的不应该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主流行业的全球整合。
3 h3 L& O. _  _; l% ]; E
! y0 r1 K- A" N2 j$ N- W. S* l- V! I& j1 m$ O6 \
唯有做到这一步,于企业,才能享受护城河的利润,于国家,才能获得进入发达国家的门票% Q# I  \! p. J0 Q- l  V5 I; ^
. [: y' |2 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j122221 发表于 2019-4-25 07: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希望再接再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24 14:16 , Processed in 0.0272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