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在中美亚洲争霸过程中,亚洲国家心向美国,如果举行“秘密投票”的话,每一个国家都会赞成美国在亚洲地区有更广泛的介入,不管他们在公开场合怎么表态。" c; C0 ^( U7 `8 [% L
$ B1 C' T: u, I, ^6 g) v4 [: V同月,针对中国外长宣布与文莱、老挝、柬埔寨就南海问题达成的四点共识,新加坡的两个巡回大使王景荣与比哈拉里分别表示,中国似“在干涉东盟内部事务”,“分化亚细安(东盟)”。/ n% G% l7 J, @7 t1 s5 K3 o
$ _: Y6 G) n7 l1 G: i: c8 e( v3 ]在6月份玉溪举行的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议后,新加坡又单独发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声明。8 q9 Q$ v; \, k1 k4 \ S
2 m( u g* K. {$ {) P) ~8月初,李显龙在访问美国期间更公开表示,临时仲裁庭的裁决对各国的主权声索做出了“强而有力的定义”,希望各国尊重国际法,接受仲裁结果。这是继美日澳欧盟后,第一个明确要求各方接受裁决的国家,比韩国、英国等美国盟国的表态还积极,新加坡因而成为相应美国号召、公开对中国施压的国家之一。
" m- l6 V- K% S4 f+ \5 P( r# D5 \) G5 ~, v0 Z8 C! o
考虑到中国的一贯立场,新加坡的这些针对性很强、具有“公开选边站”性质的做法,只会增加南海的紧张局势,明显不利于中国-东盟关系,也不符合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的身份。新加坡这个善于在大国之间搞平衡外交的“东盟军师”是怎么了?让我们从6月份中国-东盟外长特别会议说起。; u7 v' p1 l$ X: `
) I4 G$ p- X9 V; g
2016年6月14日在云南玉溪举行的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所对应的主要背景是: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菲律宾发起的“南海仲裁案”裁决宣布在即,而东盟系列会议又将陆续召开。
! S8 Z- a3 [. R: v# [( Z# Y3 S
s* h3 g, ^( C& n0 r) a' q% I一、“东盟外长联合声明”事件中的新加坡
f) N. I/ {5 a+ t
0 ?8 b/ U- ]1 G& P% t中国-东盟外长特别会议结束当晚,就荡出了几波“涟漪”。
3 O/ H* B" u J' `( _( z( c6 f8 N* Y$ O) i9 G& d
第一波。特别会议闭幕当晚,法新社发布了一份据称来自马来西亚的《东盟外长联合声明》,称东盟外长对最近和眼下事态的持续发展表示严重关切,认为这些事件损害了信任和信心,加剧了紧张关系,可能破坏南海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一些西方媒体继而评论道,这份“声明”虽没直接提及中国,但措辞不同寻常地强硬,是对中国南海举动的严厉指责。
* j# p+ h, Z$ h% }; ]
+ l& n0 ~1 ^0 |4 h0 a4 S9 [1 U5 j第二波。同日晚些时候,马来西亚外长称,东盟决定撤回这份声明以做出一些修改。但他对此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7 a7 k# r. |' h/ J6 ^
: }3 A* }& R- i& P第三波。据《华尔街日报》消息,某东盟国家的一名高级外交官后来称,东盟决定不发表联合声明,各成员国如有意愿可单独发表声明。
/ e, W( z7 H7 q; h
. {( C4 ]5 | D) e- h: T( H第四波。在“东盟外长联合声明”之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三国外长分别发表了各自的声明。( F# ?5 D2 ]9 w
4 k6 E5 y* l$ v x5 p2 n+ s9 }
根据新加坡外交部网站的信息:“(新加坡外长)维文提到,东盟外长们在该会议上对中国近期在南海的进展表示严重担忧。……维文也重申了新加坡长期以来在南海的立场——充分尊重法律和外交程序,和平解决争端,同时尊重国际法下自由航行和飞越自由,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在内的国际法。”, ^2 [1 b3 H- C. r7 y5 H5 T/ h l
3 ^7 l ?* c/ U2 s0 z
作为中国与东盟关系2015-2018年期间的协调国,新加坡照理应该体现“居中协调”功能,但它既没有阻止“东盟外长联合声明”消息的媒体宣扬(这情有可原),也没有在马来西亚外长声称“东盟撤回这份声明做出一些修改”时做任何解释(这尚可理解),并且随后与马来西亚、越南一样,发表单独声明,其外长还意外地缺席会后的记者会。这就有点费解了。众所周知,中国认为此次会议“气氛是好的”,并在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为新加坡外长的缺席打圆场。但对新加坡来说,与发挥协调者职能相比,它这次更想扮演一次“东盟非声索国强硬派”的角色,以彰显一下自身的立场,哪怕带一点“任性”。
8 p8 F: t" M9 C _ n8 [
9 @7 ?5 m7 ~1 z! I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决定了新加坡并非不在乎与中国的关系,采取上述行动自有其逻辑。
2 @* X, Z9 {: G7 k
9 `" d7 }- e1 T; y0 r* k/ C7 ^/ b) r; b+ ~3 Q* T
$ s% q1 p; l* s: ]- n,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