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共同社7月27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7日下午在福冈市发表演讲时透露,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将超过2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6万亿元),其中财政措施为13万亿日元。经济刺激计划将在8月2日的内阁会议上正式敲定。部分措施将写入之后编制的2016年度第二次补充预算案,力争在预计于9月中旬开幕的秋季临时国会上通过。
6 n' l) l: ]5 g- _! O! q7 X2 B' J$ _1 J5 L- G4 c6 u0 b2 P
安倍就经济刺激计划强调:“将在下周完成汇总,写入对未来的投资,向‘农政新时代’迈出强有力的一步。”( L K8 x3 S" }% k$ D8 t
4 z% E( H" ]9 \
# m4 J4 i; z) x; F; y0 S( n0 S( ] v: R6 u
' p- P( v2 F$ N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4 }+ ]: J" I1 t5 I" v
. ~3 a" g- g4 L$ Q. V3 E. ^
( H& G( n6 y+ _; `+ N3 b
' f6 }8 V- q: ^$ Z! F! ]( A% e' E 安倍刚一发声,就遭日本经济学者“打脸”
|# \. n9 h; E+ }) K- ], d4 `2 I5 y8 x, s: P( n# \' `
对于上述报道,瑞穗证券首席市场经济学家日本人上野泰也认为,安倍所称的经济刺激计划完全是“虚张声势”。. g* X3 D w' `! \
! f" l; c( v2 e. F" ?* \$ S8 S) q
“税收没有增多,补充预算的资金有限,”上野泰也称。“完全就是在虚张声势。”他表示日本政府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 `* T6 J: i& C+ D+ T5 l, q7 d1 u6 X1 a5 ? |! ~
上野泰也还表示,鉴于日本债务负担沉重,现在并非推出这样一份刺激计划的合适时间。 s) X' ?& b! K/ q3 r
- u- v/ @' h9 l! ]8 Z" g- A: Z* p$ s
日本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保障开支大幅增加,而政府财源有限,是导致日本政府债务持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安倍政府实施的扩大财政支出等政策加重了日本政府债务负担。" I& E6 t; f6 l
1 V$ U1 ^9 @' y9 P* x% c& N9 C 安倍上任时,日本政府债务已高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6%;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测算,如今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或升至250%。
' V4 d1 i P0 E; x( i1 Q0 a/ R1 d6 s1 E1 ]* f
安培真的要用直升机撒钱的方式来刺激经济?; ~2 c8 A" W- o
) Y/ [- X) M9 ]1 L7 S& q1 x2 ~ 事实上,有关日本即将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传闻已流传许久。甚至有媒体报道,安倍打算用直升机撒钱的方式来直接刺激经济。
7 a8 h. ^( h7 H+ a7 s5 P% C5 |' k8 X/ S+ N4 k. y7 U# Y2 x5 U% w0 S
当然,直升机撒钱这种事在历史上并不是真的没有出现过,但此处的“直升机撒钱”,应该是指日本政府的经济治理方式几乎要走到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了,只能采取一些“特殊办法”刺激经济发展。% Q) z9 g- C6 L$ d
8 H5 b7 s8 G& l- h& v
一般来说,“直升机撒钱”式的经济刺激方法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央行正式承诺从个人或企业手里回购并持有政府债券,相当于直接给企业或个人发钱;另一种定义较为宽松,是指央行继续印银纸去保持超低息环境。如果采用第二种定义,那日本“撒钱救经济”的模式早已开启。
5 |& P9 u9 e' U% [2 |8 ^
6 h/ O! {# Z7 g8 ~8 i 如果采用第一种定义,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7月25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又对此表示了否认,称日本央行回购并持有政府债券“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但早前,黑田东彦曾有过出尔反尔的言行,所以,日本究竟会不会采用这样极端的方法来拯救日本经济,目前还不得而知。" _* D- s J4 d# @! a5 q3 ^+ t
+ ]7 _, F* b7 o& E# x6 M, [- ~4 B! D 但通过安倍今天的表态,我们可以知悉的是,日本确实要继续重复安倍上任伊始的刺激办法了。
9 X3 v% f. n% {7 D$ S- N5 y
9 J9 q U- ^& E4 B o 日元走强,日股走软,日本经济根本不卖安倍面子
/ r$ b: W# n9 J! S5 ?) w7 l( }) E9 l5 V# T) O& d1 |8 r
那么,巨额的经济刺激计划就能挽救日本经济吗?
) R* n( c/ A! V) |5 P9 [' }4 T0 a% Z
市场分析师们都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一方面最终落实的规模可能会不及预期,届时市场情绪也将受到打压,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效果可能也会不如预期,日本可能又会重新倚重“火力”已经大不如前的货币政策。# i$ c1 ^7 y% g! s& D
0 c# b: t$ A' J- ]9 C/ j3 k) n
# ^# }. G# u1 Q; K
( d: P; a8 v5 g$ B. q. f% z+ W. a6 K' R7 ?
在安倍实行超级宽松的经济政策之后,日本股市一度高涨,表现喜人,但从2015年11月开始,日股开始一路走低。* N& @$ Z" W& |; |
* F! A$ v: K0 z$ u( W
& ?! r) {& _0 F- A% c& _. e+ f6 u+ Y, ?
$ v3 G; ~; G2 r& o
+ T `" _3 d7 v z2 b7 `) z% r0 b1 _& f
% b* N( r# b3 ?" t+ k' S 在日股开始走低的时候,日元也开始一路走高,日本决策者甚至担心日元的升值或将抹掉日本央行过去三年多实施刺激政策的成果。
) w2 A; [2 T! A) l" j8 _5 l, \/ U6 L) Y, }4 P
; T4 O" w6 j/ Z' H1 u% |( }
' S* e# M: A4 s) q9 l! U! b; R
事实上,自从安倍经济学推出之时,对其质疑之声就从未停止。特别是“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大胆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唤起民间投资的经济增长战略)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货币政策。
& ]3 P+ b0 e% p+ M0 a7 g
* L* h$ X) S3 y. F9 k 但在各种负面影响下,目前“安倍经济学”的可用选项已经越来越少。5 c: n* d. \. \# O) x: _
0 U2 R* v0 P& V) b& F 确实,在安倍的第一个任期内,安倍大胆的量化宽松使得日股走势喜人,但事实证明,这一政策“治标不治本”。
( Y" S+ h3 {; G) g2 O3 D& Q0 s. I$ ^) K1 U6 f$ R$ F
有媒体引用市场分析师的分析认为,日本经济在2013年到2014年一季度或许只是流动性驱动的“人为复苏”,本身基础非常脆弱,因此随后多数经济数据均表现疲软。
9 o5 `6 Q3 d8 ]9 m( Z0 q# P5 S' }2 `& y1 \
而安倍当时承诺的最低要达到通胀2%的目标,至今也没有实现,老百姓的购买力依旧弱,企业的融资环境依然差。
- i$ q) A+ F! ] a$ F% ]% K7 h0 p6 u7 H: H ]5 Y9 C Q" L" }
按照“安倍经济学”的“美好”设想,以量化宽松为支柱的货币政策将助推日元贬值和股市上涨,从而使企业利润上升。之后,企业将为员工加薪,同时扩大用工及经营规模,进一步刺激消费,增加内需,使日本经济走出长期低迷困局。
: W0 [ ^- w. r) A R+ u2 z$ m l+ H
“骨感”的现实却是,由于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企业仍持续压缩成本,大量增雇工资福利水平更低的临时员工。这导致日本整体就业不振,消费难起。与此同时,内外环境的变化还导致日元持续升值及股市暴跌等情况出现,令安倍始料不及。
/ p- [. P, D9 N- J2 |7 |, i4 C7 v7 C5 G* `" X5 p0 ^
对于日本政府来说,它也知道货币政策有着天然的的“瘸腿效应”,为此,也相继推出了一揽子经济结构性改革计划。- s* w K9 G1 W6 ^) o7 o( Q
9 q% f6 T% H: f2 T( w
但这一揽子经济结构性改革计划对经济的短期提振效果远不如货币放水明显,实施难度也较高,特别是许多产业政策的落实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最后又不得不重回货币放水的老路。
) ?& }3 G9 A+ ^5 a# \
/ r- U$ H" U) \ 例如,日本央行在2014年10月底意外扩大量化宽松规模,但此次举措不论是对经济、股市还是通胀水平都未起到明显提振作用。. J9 p3 W( f4 m$ {( y, d9 n
: v4 U( `1 H+ s- B
又比如今年1月29日,未加码宽松的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引入三级利率体系分别实施正、零、负利率,部分银行存放在日本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将适用于-0.1%的利率,以督促量宽的货币增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但随后金融市场却出现未曾预料到的状况,股市未受提振、日元未遭打压,负利率政策还引发银行的观望情绪,日本银行间拆借余额暴跌,银行间借贷行为几近停止。
. ?3 N$ w3 L u
0 c' C% }: U- ?5 j- F; x7 D( | 此外,在负利率影响下,日本国债收益率不断创历史新低,长期国债仅有的一点正收益成为市场竞相争夺的对象,导致收益率曲线走平甚至出现倒挂,债市流动性从过去的充裕状态骤然转为紧缩。这也推动债市波动率一度升至1999年来新高,日央行自身购债计划大受影响。% n- K5 v3 ^0 d: K! r( F
4 Z1 Z- _0 {* W 市场早已看穿安倍用来刺激经济的“小伎俩”只是隔靴搔痒,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所以,安倍再一次推出的巨额刺激计划时,定会像上野泰也说的那样,只是一场“虚张声势”。$ c. J! w% y# h# ]1 r& I+ U% ^
8 H9 {5 l* d& [# k6 W% Q;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