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过去几年,由于理财产品的利息明显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中国居民纷纷把储蓄投向该类产品,面对这个现象,银行分析师、评级机构与中国证监会前主席都发出过警告。理财产品普遍被认为正获得银行业的暗中支持。这类产品的爆炸性增长是一些人认为中国是颗债务炸弹的原因之一。
) G5 A3 f* X6 o3 f' H
* B) z! x; h9 A+ Z( v" e, ]' A4 M z' z. m7 ?* q
1. 发生了什么?
4 H0 W4 G9 K+ m4 _
# M+ @* G4 P; E: U6 `% I
, _" N2 c# Z" Y4 p/ ]% |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他们吸引资金的一个重要工具。与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5%相比,理财产品3%-5%的收益率更能吸引投资者。这些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涵盖方方面面,从债券到房地产,甚至还有采矿业等艰难生存的行业。鉴于理财产品不保本(至少大多数如此),银行可以把这些产品置于表外账户。+ e1 D1 k" O* }# D
" U1 t( W+ M- }2 S9 a
0 y9 r9 C3 v; H- ^, t; N: _& j
2. 多少资金投入其中?0 A8 W) o! r& u* S# f0 I
0 Q! ]! U! b2 f, c
3 [% D M6 L' x 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2015年末,理财产品余额从三年前的7.1万亿元人民币(专题)激增至23.5万亿元(3.6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5%。美国银行称,增长主要来自开放型产品,因为此类产品可以随时赎回,对投资者别具吸引力。招商银行[0.63% 资金 研报]和光大银行[0.28% 资金 研报]等中型银行的资金来源尤其依赖理财产品。) D3 c8 }+ ?3 ~, p% W
) |$ w/ E# w. {/ G# s
7 d+ ?8 o7 V I: L# m1 V 3. 令人担心的地方在哪里?
& L' d: _$ a& B, C8 n" r
) B* c B+ D. R- b; p. K; j& i" o9 C' o- q7 `# X6 z0 ?
就如美国的房贷支持证券,理财产品搭建起了影子银行体系框架,这个体系的大部分游离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之外。澳大利亚央行在报告中称,就中国案例而言,“救助的历史”让许多投资者坚信理财产品“获得了发行银行或政府的隐性担保”。金融体系存在多重风险。倘若投资者对这类产品(多数期限为六个月或六个月以下)的喜好降温,银行或面临资金严重短缺。银行利用理财产品进行一些变通操作,以绕开监管部门对贷款的限制和资本金要求。理财产品交互投资的现象日益增多,一旦某种产品变成坏账,可能波及其他产品。
) Z) \0 c) H8 h- z3 S' j- x6 Y0 } |, L5 Q5 p' `8 I
& ?6 n; [5 m9 i A 4. 中国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V& S9 M6 |5 x0 K8 S+ E* Y% z
) R; A* t8 ]7 }8 Z% [3 T# m% v' q: v
- O @0 K0 D; K5 |2 H
除了肖钢等人公开提醒投资者要小心理财产品风险外,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规范该产品的措施。肖钢发出警告的时候正担任中国银行[0.30% 资金 研报]董事长,之后他出任证监会主席。2013年,中国银监会限制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这种方式被银行用来规避贷款管理。之后,官员们表示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不得投资股票或不良贷款。中国央行还要求银行业加强控制委托券商和其他金融机构管理的理财产品资金的规模。4 k& t: U7 }# ~- |. e
4 C' Y" o8 X( f$ s& J/ W. P
( ]* I; {7 W/ u7 f* s 5.专家与市场怎么说?, g$ T0 K3 r8 G! T8 I
/ T4 d/ s: c1 ~/ e. w- C* L. W2 @$ O- c
美国银行的策略师2月份警告称,“未来一到两年,中国影子银行业的流动性紧缺会成为一个真实存在的风险”,中国银子银行的繁荣,堪比美国次贷危机前的盛况,繁荣之下存在风险。" e+ b3 |) T1 S0 s
% p e3 Q' l3 E. `4 n; N
2 x& f2 x" a' h4 [ 银行业分析师朱夏莲表示,理财产品正在逆势而行:“中资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存量去年增长了73%。目前,中国经济没有哪个领域能支撑得起任何事物以73%的速度增长。”不过,面对所有风险,至少目前投资者和管理理财产品的机构仍在赚钱。
* U6 O' Y; d7 R. W9 a5 p) i' i
" e- Z/ q$ q: u"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