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日前首次公开一份机密文件,显示美国空军在冷战的最危险时刻,秘密订下超过1200个动用原子弹轰炸的潜在目标城市,当中包括北京、东柏林、莫斯科等地,除了针对这些城市里的军事设施,更直接将“人口”列为打击对象。
) N5 V( R* M$ q# A/ k
2 Q; t+ Z2 K$ Q& J该高度机密文件标题为《1959年原子武器研究要求》、长达800页,是美国战略司令部(SAC)于1956年6月制订,直至本周二才由国家档案馆首次解密公开。
+ e0 ^6 r9 r; J1 \4 B7 P
( |. B1 M0 E2 o: _热核武器攻打北京
( y' ?1 y3 Q2 {0 c+ H/ i5 V& d5 Z6 g3 n6 n: C7 W+ e
据悉,这份机密文件,旨在预定出1956年后的未来三年,若美苏爆发战争,美军必须摧毁的目标,当中不少为中国、东德、苏联、苏联卫星国内的空军设备、工业设施、政府大楼,甚至是“人口”等。这些要被摧毁的设施被称为爆炸中心点(DGZ)。0 \1 j2 |3 m2 \# e1 c Q" b
& w2 z1 n4 t; t( U" o
SAC又根据每个目标的战略重要程度,作优先排序,莫斯科及圣彼得堡(原称列宁格勒)分别列于头号及二号目标,各有179及145个DGZ。- L% [( h, a# n' p* U0 J
! @ W$ R6 m2 I
中国作为苏联的重要盟国,北京被视作在战略意义上排名第13的目标城市,共有23个DGZ,其中包括两个空军指挥中心、两个空军仓库,以及一个“人口”目标。密件指,不论中国是否参战,SAC都将北京视作苏联的势力范围。若真的爆发战争,初期美军计划用热核武器攻打这些目标。$ Q M @6 c3 e) I i" B
6 O2 V- S8 n; Z8 J8 d8 c' f7 e相当于用“4000颗广岛原子弹”摧毁目标包括杀死平民
, L+ o& Z. B5 P5 U. y9 ^4 a$ |' O/ P% k8 r: Z5 p; L
SAC亦提出摧毁战略目标的行动建议,列明每个目标所需要的核武种类及数量。SAC建议在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的空军目标投下170万至900万公吨爆炸当量的核弹,将目标摧毁,包括杀死平民。" M9 s. J7 F+ O7 e" c# L# h
& L+ U. h0 W& ]( y5 M2 b* ^8 G根据这个计划,若战争爆发,SAC要针对这些空中力量目标,可能需要170到900万吨核炸弹。SAC还认为,要达到威慑效果,还需要储存6000万吨炸药,若苏联突袭,这些炸药将起到关键作用。100万吨炸药的威力,将比摧毁广岛的那颗核弹的“爆炸当量”多出70倍;6000万吨的威力,则相当于4000颗广岛原子弹。; V d# V9 A$ l* |
- _: ]; Z1 y0 c; N3 v' t虽然当年并未爆发战争,所幸北京也免于美国的核武摧残,但在1959年,美国的核炸药储存量已经达到了20000万吨,远远超出上述密件所建议的“威慑”量。美国核武器历史学家沃勒斯坦说,在1959年时美国拥有大约20000万吨的核武器,总统艾森豪威尔力推减少核武,在一两年后,这个吨数大约减少了一半。“他就是觉得这将导致人类灭绝。”沃勒斯坦说。" K: c! i3 u" U+ x
( S, U1 d5 |& Y2 @
“走到哪炸到哪”:随时派轰炸机投弹不顾盟国恐遭核浩劫危险
; @% F6 r0 T) G! W0 x! W
' M" G* k/ D2 X8 R由于当年洲际导弹或弹道导弹尚未面世,要从美国发动核战争,只能靠轰炸机投弹。当年美国军方力图在苏联周边建设轰炸机基地包围圈,若战争爆发时,执行“走到哪炸到哪”的策略,随时派遣轰炸机飞到苏联大城市的上空,投下核弹。
6 K( F V0 m9 c5 J3 d1 l, D# u7 L: i D. a
另外,由于美军执行战略是在苏联战斗机起飞前就将其消灭,文件亦记载苏联及其卫星国超过1100个空军基地目标,每个目标都附有优先顺序,当中以白俄罗斯两个基地居首。这两个基地内有当年被北约视为威胁的苏联TU-16中程轰炸机。然而,很多空军基地或者指挥中心都在人口密集区附近,在这些地方投下核弹,将为周边国家乃至美国盟友造成核浩劫。3 c( d. W: p) r K
# A6 M' \0 `$ m8 P* d8 o' y w
美苏核战多次“一触即发”" h) X. w7 k; |0 A4 S3 m% |1 }8 b! y
. D4 W4 ?9 N5 j, F综合报道:核战争的历史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当时美国担心纳粹德国可能攻下欧洲,最终挥兵美国本土,于是积极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在曼哈顿计划中发展出原子弹。不过,人类历史上,核武器实际在战争上使用,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 w; j! K8 i! W3 n" s6 }+ k! p
" u7 M2 J+ Z+ V2 b二战之后,最有可能爆发核战争的时期,则是冷战期间。两个敌对的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拥有绝大多数的核武器,让核战争有爆发的可能。& D$ B! L- q& A6 E/ d
/ w: z7 r; V9 z+ R A& E5 c$ `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中央情报局通过U-2侦察机以及间谍报告,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这些导弹中射程最大的为4500千米,它们可以攻击所有美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包括华盛顿,预警时间只有五分钟。此外苏联还部署了22架伊留申IL-28轻型轰炸机。美苏经过大半年的对峙,其间数次险擦枪走火,最终双方达成以下协议:苏联撤回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美国宣布不再对古巴进行任何入侵行动,并撤回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比起19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的核阴影,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擦身而过。+ |" Z& R H0 S1 ~
: o+ v; j* k5 h/ g' a; m此外,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今年10月解密的一份被列为最高机密的美国情报检讨报告指出,1983年9月苏联打下一架韩航客机,北约在同年11月举行核武指挥所演习,当时苏联领袖忧心这项演习是用来掩护美国对苏联发动真正的核武奇袭,因而引发苏联一连串前所未见的备战,美苏核战可能“一触即发”。
' s' N# j ^5 G* w: b1 N9 W0 m
: o9 n! g$ r5 j1 S, X& b' T平民人口成目标专家表示很震惊
, [) k& x, l6 _2 Y( w
! a$ E! L5 r2 T5 v"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家档案馆周二公布的这份800页的文件,是一部标有“绝密”并相当模糊的灰色打印稿。它使得关于空军力量,以及可能针对平民实施的攻击等一类争议,再次成为新闻焦点。美国曾避免轰炸“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拉卡地区的总部,因为该处关押着大量平民囚犯。" V# w4 N7 j& ^ U. l; h. U1 G
0 y3 G: e) ?; i* J7 ^% X
密件上最为惊人的是,美军秘密计划将这些主要城市的“人口”当做目标,亦即针对攻击目标范围内的平民人口,用放射性物质杀死他们,违反了国际间不伤平民的准则。“人口中心竟成为目标,这绝对令人震惊。”美国国家档案馆高级分析师、主力研究核历史的威廉.波尔表示。
|5 H( }8 N( U5 h S! b
! p- m P* K. M0 c! h" p1 G数名军事历史学者表示,虽然在一战之前,国际惯例是战争中不以平民为目标,但在现实操作中,军方经常是见机行事。但在每一场战争中,不针对平民经常被抛诸脑后,轰炸城市则曾为必须手段。针对平民经常视作打击敌军士气的重要手段,最终让对方绝地反击或投降,大大缩短战争时间。
8 Q% _1 ]; H; L: f8 S j* j$ X9 h5 ]: f _; @8 R
虽然SAC计划袭击平民,但这不符合美国空军领导人一贯的行事准则。袭击平民违反了国际上的战争法律行为准则,这点在1923年《海牙空战规则》已有明确规定。不过,这种避免伤害平民的战争规则,直到1977年《禁止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改变环境的技术的公约》在日内瓦签署才正式施行。
) F. L& j3 J' D# b0 @' {. n7 n. B. o% Z4 J( x. X# W2 r& C
其中针对北京的23处设施中,包括1个焦化厂,1个发电厂,1个政府控制中心,1个机床,2个空军控制中心,1个陆军总部,1个空军总部,1个军校,2个空军仓库,2个空军及陆军仓库,2个陆军设施,1个生铁厂,1个人口目标,还有1个铁路换装站场;丰台的1个军校,1个空军及陆军仓库,1个人口目标,1个铁路换装站场,1个铁路设备修复厂。% y. s; J+ V/ g' [. }
! J& f7 d: P9 B# i9 S* [6 ]7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