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年初大温房价不断飙升以来,部分地产业界人士与专家指出,解决房价可负担问题的方法之一,便是提高住宅密度,不过温哥华太阳报专栏作家叶芙(Barbara Yaffe)认为,住宅密度与房价可负担性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性。
' L {2 Y2 x9 G& x6 Y
% b* ^* p( f1 f' o- N/ D4 y叶芙表示,目前的银行低利率与加元汇率走低,对房市造成影响,但政府方面提高住宅密度的措施,并无法克服造成价格上升的市场因素,对房价不仅没有太大影响,更没有成功地提供更多可负担住宅。0 r( A, y V: L; o9 s! r) `0 c( D+ s
, B3 d" {3 b/ b% T' G5 W叶芙指出,温哥华市因环境优美,持续地吸引外来人口,市区内许多老旧房子也不断被翻新,造成各个主要干道与交通枢纽周边出现更多的新建案,但这些新开发案不但没有使房屋更具可负担性,反而驱使价格持续上扬。4 S, r: U, W, P& p, L
( z2 J& R: t8 m. t/ D7 K$ M
6 R. ]5 ~# n4 G, ?8 p: a5 r# y6 R& M) a8 z: h5 m' n* u, p
叶芙将箭头指向温市政府,她认为在市府现行的管理下,虽有更多的崭新出租公寓落成,但仍对房屋可负担性没有帮助,因为有许多人根本无法负担越来越高的租金。 b n6 H8 s, _% R& F e
9 [0 O$ ]" }' k. P: v0 N叶芙引述市府统计数字,指出今年有1746人无家可归,仅比去年减少55人,因此她认为,当局必须检视提高住宅密度与房价可负担性之间的关系究竟何在9 h! x, ?( O3 o4 F
3 Q1 s, }* W, [# N%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