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参议院于19日凌晨最后通过了安保法案,使这一广受争议的提案走完程序,成为日本法律。在外界仍在评估这一法案对地区形势的影响时,共同社迅速设想了三种日本参战的情形,这让人想到,安保法不是促进地区和平、帮助日本避战的法律,“战争”的可能性已在推动该法的日本政界及舆论界人士的头脑中盘旋。1 X, q3 X7 ]5 z& r
0 u4 Q4 r3 `6 X) R; |/ ^+ [8 P; i2 z& m5 k' e/ C- X
共同社提出的三种自卫队参战情形中,第二种是美军和“C国”与在南海建设人工岛礁的“B国”发生军事冲突,日本自卫队因向前者提供补给等“后方支持”,而卷入与“B国”的直接冲突。这里的“B国”显然是指中国。
) `- j6 }% A) I; g7 O$ D; x; o: p7 G1 P0 b2 g* g1 v+ z9 B
共同社设想的第三种情形点名针对了朝鲜,第一种情形则指向朝着与日澳联合军演的美军舰只突然误射鱼雷的“A国”潜艇,日自卫队当时断然将该潜艇击沉。
4 N" l( D' `3 x9 ]; V7 M# R/ s, G' F; k
日本通过安保法案为地区格局注入了新的元素,代表了“改变现状”的某种动向。日本主流媒体随即设想了未来的血腥场面,这一系列触动要比自民党宣扬的更具有刺激性和冒险性。中国如果针锋相对制定一个“海上安全法”,降低中国海军使用武力的门槛,然后中国主流媒体设想与一个“与美国结盟”、并“与中国在东海存在岛屿争端”的国家开战,不知道日本人会作何感受?( z; R n- \$ `4 D4 q F1 X
+ T3 Z: h# }( F. T) L* d7 v; I |
随着日本通过安保法案,中日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是否会因日本自卫队“更敢动武”而增加了,日本政府有义务就舆论的这一猜测和担心作出解释。
0 R6 B% D9 h+ Y2 ?8 k0 U+ S" _2 \1 G O* I5 \/ p
安倍及其同僚应当清楚中国没有惧怕日本自卫队的理由,随着中国继续发展,中国军队在东海一旦发生冲突时形成对日优势的把握会越来越高。从理性角度,我们认为东京刻意向中方发出军事挑衅,对所有日本人尤其对日本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N0 L% @9 D/ S4 E7 C
( K' X+ h# O3 y& O# f! [
安保法案通过的过程伴随了日本国内罕见的抗议浪潮,安倍政府的执政稳定性因此受到影响。这增加了我们理解新安保法案的维度,也让我们倾向于认为,日本政府依据该法命令自卫队与中国军事对抗未必很容易下决心。
+ Q) p6 R7 N8 N7 d- x. u, Z
) B: ^3 u1 g( j1 D+ Y 日本自卫队因为新法而松了绑,它的活动区域理论上扩大到了全世界,在外动武,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向国会交待。日本战后由于美国军事占领及强制整治改造,70年没再对外用兵,夹着尾巴做了和平国家。一些日本人对做这样的和平国家庆幸,还有一些人感到憋屈,总想重振日本“国威”,令人担心的是,安倍执政团队就属于后一个人群。
T3 V% |8 a# I( B( A" i: o+ ?! u3 o" @- v9 C8 @: I% m
顶着压力通过安保法,不断对中韩说硬话,安倍该抖的“威风”应当说已经抖了,他或许下一步需要放低姿态,给地区局势贡献些实实在在的正能量了。
5 k, Q. l& _! s; ?% ?1 w/ m) N" W
6 v6 s! z$ [( q 9月19日无疑是日本战后重要的一天,假如东北亚未来重燃有日本参与的战火,通过安保法的这一天将被视为那场未来战祸倒计时的开始。我们极不愿意那样的未来悲剧出现,希望安倍政府也真心不愿意它的到来。那么安倍除了拿出安保法案,他还需为证明该法案的确是为了和平目的而不断采取行动,释放建设性信号5 @( ^; Z& p% K, z- x S, y
7 s. ?! \7 P; J( {8 h&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