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国密西西比骗局) K# W# B2 I+ q! B9 `
) B! u, X9 d e2 f
当时的法国人认为购买股票就是天上掉馅饼,巴黎大街到处是排队购买股票的人,“百万富翁”一词就是这时出现的,但最终,法国的金融体系在随后的股灾中崩溃了
: {7 Q1 ]& `3 {, m" I5 T: w% _. [" r4 u! J( G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宫廷生活奢靡,政治腐败,在他执政的晚期,全国税收的一半被达官贵人的糜烂生活消费掉,可当时温饱尚未解决的百姓要为庞大的政府支出勒紧腰带纳税。
1 `: n0 f W( `$ f. F$ n" o8 }8 l& B+ c7 L L9 N
路易十四1715年9月1日驾崩后,王位由5岁的曾孙路易十五继承,路易十四的侄子奥尔良公爵腓力二世为摄政王。
t; O( {+ o- j3 T
1 {' S! F" P" M" N- j" a6 _ 路易十五继承了39亿利弗尔(法国旧币单位,当时一利弗尔的币值约为半公斤白银)的债务,正当奥尔良公爵在财政危机面前一筹莫展之际,他遇到了救命稻草—约翰·罗。- e; {, u3 m& ?! v2 n9 R+ N/ [) G
) a+ u8 E3 F& s( N+ ]% G 约翰·罗于1671年4月21日生于苏格兰一个银行世家,1694年4月9日,他在伦敦为了争夺宫女伊丽莎白·汉密尔顿与人决斗,把情敌刺死后被捕入狱,但他越狱逃跑,在荷兰、德国、比利时、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国等国流亡。$ _9 ]3 {7 ^8 ~
( ^. K* t" f( f+ a' O 约翰·罗毕竟出生在银行世家,对货币理论颇有心得,在170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论货币与贸易—关于国家发行货币的建议》,呼吁政府成立国家银行,发行用土地、黄金和白银支持的纸币。+ d+ l [# n J/ _2 N
. z% }+ I4 M$ B- R T) Y 1716年5月1日,奥尔良公爵允许约翰·罗成立私人通用银行,授予该银行发行“金路易”(法国币值最大的货币,用黄金铸造)支持的纸币的特权。! ^( k4 k* |3 G; @
* I3 a- ?( Q# K2 b# [
私人通用银行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6家可以发行纸币的银行之一,另外5家是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荷兰银行、威尼斯银行和热那亚银行。1 ?3 A, t* ~: _( [3 b+ f5 m3 G4 E
% {; @3 \8 }9 G' \, s( ^ 私人通用银行在1718年被收归国有,更名为“皇家银行”,这意味着纸币不再需要黄金支持,而用国王信用担保,由此打开了纸币泛滥的“潘多拉魔盒”。# I5 N- \ {/ K' Q1 j I& ~0 Z
0 O; h, } J7 A1 v4 N2 t 法国在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的密西西比公司成立于1684年,约翰·罗于1717年8月买下该公司,并将其更名为“西部公司”,取得了在西印度和北美为期25年的贸易垄断经营权,约翰·罗任首席执行官。
j- `/ E0 z( I% G% h' M0 ], H
* t. E2 ?& Z' _/ ]4 A5 O6 V! @ 法国政府批准西部公司发行股票,发行价为每股500利弗尔,股票发行后一个月股价就翻了一番。
! u' b& n$ `2 W" E# m6 P$ T3 y: B! {
当时法国人抢购股票,主要是因为纸币持续贬值,人们认为购买股票可以保值。于是,巧舌如簧的约翰·罗劝说奥尔良公爵不断印钞,称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和就业。印的票子越多,通胀越严重,人们越疯抢西部公司股票。5 o" g* n- E6 g u$ o3 ?7 Z9 x# j
" L. S7 d- A8 q L9 j" S/ m 奥尔良公爵感到纸币太神奇了,竟宣布放弃金属币,奥尔良公爵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印些钞票”。他说:“既然印了5亿利弗尔的票子能让经济繁荣起来,印10亿利弗尔岂不更好?”4 h. V) n- L; Z6 @+ m+ l% E6 {
0 p! v/ P: g6 p) e# A X 同时,约翰·罗虚报西部公司的投资收益,告诉股民北美路易斯安那殖民地遍地是黄金。这样,西部公司的股票成了抢手货。" H% T% p7 d: ~$ P8 ~( |
, `; \" C+ j+ o1 x5 S
1719年夏天,股票价格从每股1000利弗尔猛窜到每股5000利弗尔,到年底更是飙升到每股15000利弗尔。" C0 o6 G' V' i$ p6 ]% m
7 o, m- `; ]. t" l/ a5 x5 G" j
“百万富翁”一词就是这时出现的,因为只要拥有67股西部公司股票就是百万富翁。当时的法国人认为购买股票致富如此容易,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当时巴黎大街上搭满了帐篷,拥挤着排队购买股票的外省人。
7 U' `9 G$ \" N
8 X+ b0 e4 l, T; o8 S3 s' V 1719年,西部公司共发行了60多万股股票,获得股本3亿利弗尔。就这样,奥尔良公爵和约翰·罗勾结在一起,很快就把社会上的财富洗劫一空,当然,国债不费吹灰之力就清偿了。2 g9 V) |, G( d; c
# ^6 ~) N$ G+ g- k4 |5 m( K 约翰·罗不但自己富得流油,他的地位也如日中天,并在1720年当上了法国财政大臣,成了红得发紫的经济学家,到处吹嘘他的“经济学说”,其实“罗经济学”很简单,就是印票子,吹大经济泡沫形成短暂的虚假繁荣,把法国经济搞垮,把千百万百姓推向地狱。
5 X& D/ D$ t! o
- V+ v! w& L; C 后来股民发现,巨资购买的西部公司股票没给他们带来丝毫收益,便开始抛售这只股票。
9 N' a: v9 ^* H Q8 ?8 C3 p7 Q. s# Z K, V* l
为了恢复股民对西部公司的信心,阻止股价下跌,约翰·罗从那些炒股破产的人当中招聘了6000名“矿工”,让他们穿着矿工服手持镐头在巴黎大街游行,声称要送他们去路易斯安那开采金矿。& M7 `4 U* s+ i, S
& i B2 _& P1 t, z6 ^6 `; k' H/ ~ 这种欺骗性宣传果然起了些效果,股价下跌趋势得到遏制,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骗局,西部公司股价又开始狂跌。很快,西部公司宣布破产,其股票一文不值。. ]1 p5 K( e+ ~8 [! G3 e+ J
& z% g+ N0 p% X# O
1720年末,约翰·罗被罢免财政部长和皇家银行行长职务后逃离了法国,1729年在威尼斯死去。- f( Z( P$ c; [! H
W7 a* z D! f g 1720年5月初,法国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当时发行的钞票共26亿利弗尔,但金属币不足其半数,也就是说,一半钞票没有任何资产支持。
; d" ]0 A5 I# K5 m/ z# U* ]1 M" z4 u& h E% a1 w
法国当时的虚假繁荣昙花一现,很快恶性通货膨胀发生了,纸币币值缩水五成。由于居民不再信任纸币,都到银行兑换金属币,或把钱取出购买食品,由此爆发银行挤兑潮。+ y. k( M* R! X( k$ ~$ X7 I
3 d, a5 v/ H% r# `& y
为了阻止人们挤兑,政府宣布金币退出流通,使用金币和黄金交易违法,违者处以死刑;还宣布,居民持有的其他金属币不得超过500利弗尔,超出此数一旦被发现悉数充公;并鼓励居民揭发私藏金属币者,检举者可获涉案金额的一半。
0 S ^( A! h; ]# n) L7 w* ^, i& R* Q' \7 d. G
很快,政府对50个违反禁令的人执行了死刑。当时法国社会一片混乱,人们互相揭发,人人自危。
. | X2 b5 F; r; \) v+ a' w
; @: D+ D, d5 e, V, Z 法国的金融体系就这样崩溃了。从此,法国通胀日益恶化,平民阶层生活更加贫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各阶层之间充满怨恨,互不信任,播下了法国大革命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