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远看经济/ R- d; ]4 v# U( {1 f- h
# L& F# I- ~) X8 { T+ c/ |5 W! @ 全面放开二胎第一年,人口出生情况如何?- B: W- j: K1 Q/ p
6 ?0 |3 ~2 @# s0 t1 B6 | 国家卫计委前几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给出的答案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抽样调查推算数据,2016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比“十二五”时期年均增加了140万以上,比2015年多出生191万人,成为2000年以来最高的出生人口年份。
7 X0 h: _. A ~7 G& D7 e
8 U, D7 K" t6 E2 p* z 对于2016年出生人口的明显增加,卫计委将此归结于“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带动了二孩出生明显增加。”根据国家卫计委的数字,2013年以前,二孩在全年出生人口占比中始终保持在30%左右,到2016年,二孩及以上超过了45%,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 M4 f0 R4 u8 T a
" k3 u# B& n8 [; ? 根据卫生计生统计数据,2016年全年住院分娩活产数为1846万人。在育龄妇女总量下降500万左右的情况下,出生人口明显增加,二孩出生占比大幅提升,说明生育政策调整完善非常及时,非常有效。/ {, ~" N6 C/ m& X) C; A
1 R! e% R& ? p* V6 k 但是,笔者认为,还是要谨慎判断二孩政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众所周知,从2013年单独放开二孩,到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
7 E- K. P3 P2 O" I3 C& t% C* _9 r$ B2 {
2016年出生人口的明显增加,除了过去政策的累计效应,以及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的初始效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2015年是农历的羊年,北方的习俗,羊年生孩子的人要少一点,而2016年是农历的猴年,生“猴子”的人明显多。而且,2016年只是全面放开二孩的第一年,按照一般逻辑,政策放开,要真正决定生孩子,到生出孩子,都需要一个过程。决不能根据2016年一年出生人口的增加,就轻言二孩政策全面见效。, t- A( O7 a7 ^2 t* s. M
4 m1 p( ~3 l/ L 而且,即使2016年出生的人口是近16年来最多的一次,但是,因为相关政策的不配套,以及很多的顾虑,未来生育的意愿会如何,仍然有待确定。根据卫计委的说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的结果,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5%、61.1%、60.5%。不愿生,生不起,以及配套政策没有到位仍然是影响二孩政策落地的主要原因。
2 M. A- F: a) f F. w( D. u! Y$ `; N. W, B6 |
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我国家庭平均收入接近50%,教育支出是最主要的一个负担。但据我所知,在北京,生一个孩子之后,家庭收入绝大部分都用于养育孩子。再加上教育、医疗、税收等政策的匮乏,特别是生育观念,二孩政策全面落实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千万不要因为一年生多了,就再次误判中国的人口趋势。3 C5 t3 w, K* u; g4 z- K+ G- c6 O
4 I9 m8 L; `5 O. P: W! y
过去在中国人口政策上,最大的误判就是担心一旦放开,大家都会选择生孩子,人口会再次爆炸,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改变。在总和生育率上,多年来我们的数字高估了总合生育率,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吓人的程度。2015年统计部门的一个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总和生育率降到了1.047的低位,远低于2.1的替代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却是担心人们多生孩子而不愿意放开和调整。
" M% d. |6 X5 p4 U* G2 Y2 E6 d ~ {* [
低生育率的结果,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转折点的提前到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中国15到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数量的减少,当年绝对减少劳动力人口345万,目前已经是连续三年绝对减少,2014年减少了371万。
! ^4 q9 d6 ?7 k
& k4 Q" L4 b1 } 按照这个趋势,即使最乐观的估计也认为,在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累计将减少近3000万人。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势必引发人力成本的上升,这对于以低成本的劳动力为主要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欧美等国,仍然处于低水平,这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不可逆转的。0 e# X& x4 Z2 q# P
% P4 e* T2 n8 }! s$ Y# ?" P' \ 笔者一直强调,在2010年中国GDP总规模超过日本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明显的减速周期,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的转折点提前到来,在缺乏创新等其他竞争要素的情况下,导致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全面丧失,如果不调整人口政策,延缓劳动力人口下滑的态势,中国经济的减速将超乎想象。0 @% q) v1 Q; Y+ q
# p: P5 x5 N1 C 去年四季度,作为“金砖四国”的印度在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超过了中国,除了印度在经济增长上的“后发优势”,一般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的劳动力人口逐渐在超越中国。
% F2 o+ L) @: M$ }$ o6 w7 M5 D6 A6 ^, g$ a2 r
在劳动力人口减少导致产业竞争力丧失的情况下,即使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短期内可以遏制经济下滑的态势,但长期而言,除非尽早改变人口政策,否则,这种趋势难以逆转。在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同时,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加速,按照官方数据,中国60岁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迅速从1980年的8%提高到1990年的9.7%、2000年的11.2%和2010年的13.5%。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为9.4%,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比重分别为8.2%和5.7%,未富先老成为中国经济未来30年最严峻的考验。) p3 E# I7 Z! N$ z x
( i3 s; [3 f1 t7 J! `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定要警惕重蹈日本在人口问题上的覆辙,日本经济“失去二十年”,根子在日本的人口出了问题,日本在2000年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2005年人口开始下降,从而导致日本加速进入老龄化,经济停滞。而不得不指出的是,日本人口红利转折点出现后,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完成城镇化的高收入国家,中国未来面临的人口困境比日本要严峻很多。& x) R* j/ l4 @3 y
7 w- Q& |' @3 K$ H r
很可惜,我们意识到中国的生育率太低,中国人生孩子的意愿剧烈下降太晚了。以致于对问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出台了“单独二孩”这种不伦不类的政策。一部分愿意生二孩的“70后”基本让政策给耽误了。2016年虽然出生人数明显上升,但并没有扭转生育意愿下降的问题,也没有明显提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距离1.8的目标还相去甚远。所以,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中国的人口悬崖,是不愿意生孩子的问题,是生育率过低的问题。即使所有符合条件的都生二孩,每年最多出生人口最多2200万,而且根本没有持续性。' T0 U) A8 o* n9 M* C2 R6 a
* M2 ]! q9 x! W$ N0 z 所以,落实二孩政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如何鼓励大家生孩子,如何让养孩子的成本能够国家承担一些。我们不期待生孩子国家奖励,起码,养育孩子的成本总可以抵税吧?孩子入学前的婴幼儿教育配套继续加强和完善,很多单位存在的阻碍适龄妇女生孩子的现象应该从政策层面消除。等等。从人口政策的趋势看,全面二孩仍然是过渡政策,最终的目的是全面废除计划生育。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J, s! C3 I* Y* V. q) S
% P0 A: ]$ A1 |( }# E) T+ [ 美国经济学家哈瑞.丹特在其《人口峭壁》一书中,认为中国人口会在2025年下降,人口下降将是中国债务、房地产泡沫加速破灭的根本原因。中国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在人口,在于改变人口全面下滑的趋势,认识不到这一点,将非常可怕
4 D1 c. U- `0 I2 Y/ a* Y1 Q6 E, R/ ^: t#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