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流传一篇文章借成飞“老工程师”之口批评沈飞制造的飞机频频坠毁,并揭开沈飞在研制军机过程中的种种黑幕。4 H! l6 |0 l8 b5 J3 e/ G
$ n/ f% [' r1 P* O* i. C9 b5 `9 R 文章最大的看点在于成飞在中标隐身战机方案后,沈飞通过中航工业运作试图迫使歼-20总师调至北京,由沈飞来人接手。在杨伟本人的拒绝和空军高层的施压下,歼-20顺利诞生。
; H4 G# }* o) a" f1 Y. Y- ~. |0 k- z" ~6 O+ |2 {; l
官方信息显示,2009年中航工业调整了611所(成飞设计研究所)和601所(沈飞设计研究所)的人事职务:杨伟不再担任611所所长职务,转任中航工业副总师,由601副所长季晓光任611所长;孙聪不再担任601所所长,转任中航工业副总师,由611所副所长赵民任601所所长。
9 s3 ~7 @+ l) o1 [ Y
. T: ?% a: U& u% f- w 就在歼-20项目启动研发的当口,中航工业对杨伟这种明升暗降的调整在当时受到多方质疑。报道称,杨伟本身就坚决反对这种调整,“我杨伟的办公室就在这里,不在北京”。这一调整也遭到空军高层的阻挠,强调歼-20项目必须由杨伟负责,若改变,便不拨款。后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l A8 S, u0 |) A6 {
* @8 \% r0 @% A3 }! {, h* m" S 不过,沈飞还是参与到歼-20项目中,主要负责该机后半部分研制。但歼-20刚面世就因后半部分的隐身问题饱受诟病。
/ W! T6 K9 O& ?4 v+ K! S' `: o# s
$ Z* a1 e2 t j$ n [4 l" O- G( I( x! R
文章嘲讽沈飞精通的不是军机研发,而是政治斗争,并冠以“沈阳帮”之名。从1961年成立之日到如今,沈飞一直靠研制歼-6、歼-8战机和仿制苏-27战机过活。但其不思进取导致歼-7流产,后由成飞继承并发展出超过10种型号,歼-8虽进入军中服役但始终难堪大任,歼-11系列、歼-15仍是问题不断。也就是这一段时间,中国航空实力与美苏等国的差距被拉的越来越大。
" o9 D7 J k6 Z+ O2 ~
0 X5 ]" n1 D% a. v* i6 j 就在沈飞仿制苏-27的当口,成飞则在经费不足的困境中继续研制歼-10战机。文章称,中航工业通过运作试图让歼-10胎死腹中,但江泽民的视察并追加拨款使得这款三代战机顺利进入空运服役,并改进出歼-10B/C等先进三代半战机,相反,沈飞仍在吃苏-27的老底。
; U9 T$ v, ~- ]( l: g i
" N% w& M9 I9 `/ M5 ~, @6 } 前些年,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计划升级改进歼轰-7A为歼轰-7B,验证机顺利亮相,但由于定位与沈飞歼-16相同,因此西飞歼轰-7B最后不了了之。西安红旗发动机厂研制的涡扇-10发动机,也被沈飞通过运作无偿调拨到沈阳黎明发动机厂,结果涡扇-10至今还不成熟。* U9 U+ q) r7 Z; O# i: i
" T4 |" s9 c1 v( t" k( e2 a
|- S. c+ ~, e; f \" R 虽然同属中航工业,但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家战机研发商,成飞和沈飞在作战飞机必定有直接竞争,上述文章虽然无法证伪,但两者之间的幕后竞争毋庸置疑。) U8 W, M* ^1 h( y9 N0 z- V6 ?, p
+ n* `8 W8 i; N9 K 从结果来看,2016年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的最佳产品非歼-20、歼-10B、运-20、轰-6K莫属。其中歼-20、歼-10B为成飞产品,运-20、轰-6K为西飞产品,而仍在进行仿制工作的沈飞则没有拿得出手的展品进行实机展示,仅有歼-31和歼-15模型。2 g8 s2 k8 C' J& u) @9 s
0 d0 v' O" t: X( ]+ n, A
从军方的态度看,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对歼-20赞不绝口,称对其非常满意;中国海军少将尹卓在评论航母时,称辽宁舰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战斗力,但因为舰载机(沈飞歼-15产能跟不上航母)的原因使得时间大大延后/ z: O# t& v% K1 J
" O* H5 q' N$ q4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