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过去10年,中国在国际发展融资领域已从一个边缘角色转变为主导者,其放贷规模超过了六家西方支持的多边机构的总和。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两大政策性银行和13只地区性基金的贷款余额已大大超过西方支持的机构贷出的7000亿美元。. {4 k% {9 J) W+ e2 ?4 a
! O2 _, B4 @; D' O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1日发表题为《中国金融外交面对“高风险*局”》的报道,在这种“跃进”过程中,中国资金在拉美、非洲和亚洲一些最不稳定的国家承担着巨大风险。中国官员表示,随着一些工程不断出问题,慷慨、非正统的放贷模式——这是中国金融外交的特征——正受到全面重估。
0 r3 b; f9 O+ Q! d3 m
0 v2 Y4 [# q F+ c- ^4 j' ~“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时,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将这些贷款视为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并结交新朋友的重要投资,”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教授凯文·加拉格尔说,“如今,大量贷款看起来都充满风险,它们正在迅速开展更全面的调查。”
8 o: z! t" q9 l2 c
( D7 v1 v* w( @. n& T报道称,中国2007年开始资助委内瑞拉查韦斯政府时,实际上*的是这个国家应该已准备好拥抱稳健的财政政策。盛产石油的委内瑞拉于是成为中国海外发展贷款的最大客户。
/ N9 r. w$ h$ K$ w Y3 ^- _% `: F! g- v( z5 A
今年5月,备受经济危机困扰的委内瑞拉经过与中方协商后得以延期偿还贷款。然而对中国而言,令人越来越担心的是,委内瑞拉的国际债券可能出现违约,从而影响到委内瑞拉向中国供应石油偿债。委内瑞拉或许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它绝非中国海外发展融资模式押下的唯一高风险*注。8 j: i h- o- m# X' j
- _% T$ w9 [, m' T! c1 k报道称,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受日益严峻的国内债务问题和国企效益萎缩困扰的中国政府,已开始对其海外发展议程采取更冷静、更严格的处理方式。在国家层面,一些债务国的贷款额度受到了限制,而在项目层面,中资机构正在极力讨价还价,以确保经济效益。" E& B# g; @( R! o
- M7 R7 J* v, L8 l: \+ n7 w* z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俄罗斯获得了中国157亿美元的贷款承诺,在所有贷款接收国中位居首位。但预计俄罗斯今后获得来自中国的资金支持将逐渐减少。俄罗斯一位高级官员说:“中国今明两年发放的贷款很可能不如过去几年的水平,因为中国人急于保住自己的资源,另外他们在俄罗斯看不到太多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 ~' M) E+ C3 G4 w9 [5 f# C
3 _% B$ w! f! b# a根据中国官员的说法,另外两个遭遇中国资金支持减少的重要贷款接收国将是津巴布韦和苏丹。
0 q. a9 p% x$ F9 F& I: Y* @/ S: i/ k: k' x9 H% `& K( c
专业投行Grisons Peak的首席执行官亨利·蒂尔曼说,中国正开始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降低信贷风险之间寻找平衡。他说:“在某些情况下,政策性银行要求更高的利率,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们要求缩短(贷款)期限,或拒绝发放先前承诺的第二期贷款。”
$ h# l* S. C* l8 L: m4 L' k/ l: \0 i1 J* S/ m7 Y6 W, S i
蒂尔曼表示,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主导的多边开发银行和基金正在通过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伙伴合作放贷来分散风险。
4 X, W. V7 L; @: U
: e, z" |# c) [' A% o& }
A. E( y6 C7 ?- f!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