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经济] 中国经济 危机条件已成熟前景可怕大难临头

[复制链接]
一抹邪阳 发表于 2016-6-22 01: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大体上可以通过下列关键词索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治理整顿、92年邓小平南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加入WTO,私产入宪,等等。, k& K% [# J" n: l: J

" L, }% u6 t. R  b! n9 {8 d  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有着深切而纠结的故事,但总的来说,中国经济以一种步履蹒跚的姿态向着自由化、市场化和全球化迈进。这个过程中,通过体制和政策调整,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精神等经济活动的关键要素,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民众对财富、对经济安全的追求,成为这一轮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3 A7 K0 }2 M+ ?" ]/ g0 J- |9 `

6 ]* {) N7 E* ]$ e; Y% t' ?  但应该注意到的是,站在自由化立场,大约2004年之后,能够构成经济改革内涵的类似关键词,就几乎难以寻觅了。经济改革客观上“退隐”了,而计划经济体系留下的遗产——包括庞大的国营企业、金融体系、教育医疗体系等等,基本没有再进行产权和市场规则的改善。
, n, e8 z2 s5 k
  H# p- P2 A1 \  一种混合共生的经济组织形态,从此大行其道。在这种经济格局下,私有部门通过要素投入,改善管理和创新机制参与竞争,提升要素生产效率,分享市场化和全球化过程的红利;而通过变革治理机制,国有部门享受市场准入的保护,以及金融、土地等廉价要素带来的优惠,也开始过上做大做强的好日子,逐渐成为庞大而特殊的既得利益集团。
. A, K& v( N, b* a0 `0 k( Z$ [. c
7 T2 E  d& R8 G- a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了一次强烈冲击,那一年,外资快速外流,国际市场大幅度萎缩,中国经济从过热转向极寒,而决策层很快祭出统称为“4万亿”的积极财政政策。一轮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主要标的的基础设施投资大规模推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得到鼓励和纵容,地方债务开始突飞猛进。这一轮带有浓厚凯恩斯主义色彩的经济扩张过程,在经济数据上保持了靓丽记录,但是其沉重代价则一直延续,人们将为之不断埋单。0 L& c$ F8 a/ x) O/ W

/ N  P+ J5 o$ i) j5 X/ `5 P% e$ e  2012年以后,中央换届,新一届领导层打击腐败的动作让人惊讶。其最终结果,迄今依然难以厘清。而在经济方面,新一届领导层缺乏清晰的市场化承诺,经济政策表述前后矛盾,在实际政策取向上,并没有展现出任何政治意愿来改善经济结构,真正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政策乏善可陈。人们看到,一方面官方作出了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等等廉价承诺;另一方面,依旧遵循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思路,很多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没有任何经济合理性的项目,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的项目,依旧大行其道。: n$ h3 [, E/ C- @( u2 t  R
% A9 N8 E/ k& `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中国经济的种种败相开始显山露水。概括而言,其表现出下列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病症:房地产泡沫、债务危机、银行资产质量下降、汇率危机与通货膨胀,将带来失业和官僚懈怠等等后果。本文尝试概括勾勒这些病症的典型特征。
4 X5 J$ A- G* Y  N, Y
! P1 e' \; j+ V5 {8 Q2 X- e  房地产泡沫扩大
1 R) e: l* r- w: u. E6 S/ T6 a2 o* L' u, m$ E
  房地产泡沫是中国经济绕不开的症结之一。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了黄金时代,契合着深层的土地出让制度,地方财政结构,金融体制等等,房地产行业一枝独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 p/ ]3 ]9 T) d- P
: O( J+ O# n7 Z9 w  然而,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空置率等指标来分析,房地产行业早已泡沫化。可时至今日,由于行业利益和权力的深刻纠缠,房地产领域早该发生的市场清空过程依然没有发生。
$ B; j: U4 ]. q- @' A4 Y7 S% j6 b6 r4 E- }9 k6 S2 e+ S: l* @8 X
  房地产行业总是成功把压力传导给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压力带出货币政策变化,财政刺激措施会不断加码,整个过程交叉反复,实质上还是通过再泡沫化,来拖延危机的爆发。即使到了2016年,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应对,仍然没有脱离这种模式。) h3 B2 }8 J3 f* s

  Q& J3 s3 t- E8 g: k0 A8 b  有种说法是: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一业兴旺,百业萧条。但是房地产行业毕竟不能长久对抗供求规律。客观上,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海量存量房,都意味着这个行业黄金时代的过去,为泡沫埋单的时候正在到来。
7 f$ u0 Q" s- V0 u* n) l) }2 s8 L  G8 p9 Y% C4 S% p" n
  债务危机6 J5 {7 H. @  |7 Z. f) B

/ D3 h0 j3 W" T* k  债务问题是近期越来越凸显的危机信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杨领衔编制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杠杆调整与风险管理》的研究报告,提供了一副全面图景: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其实已经承受巨额债务压力,该报告显示,中国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9%——而国际上通常把安全线设在60%。
# F* d0 \% H  E
: V8 `% H3 a- p# A  2014年末,中国经济整体(含金融机构)的债务总额为150.03万亿元,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70%上升到235.7%。6年间上升了65.7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已经显著高于其他主要发展中经济体。而到了2016年5月10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布报告,称中国整体债务已增至大约GDP的280%。5 _0 g$ ~/ u/ ]& w) u
% L& E7 ~+ P. _* |# _) i4 z  k/ P* K6 b. X
  无论是历史,还是国别经验,都表明:这种超高比例的债务负担,往往是不可持续的。根据简单推算可以看出,这些债务的利息支出与名义GDP增值大致相等。这意味着:资产回报已经不足以支撑资产的利息负担,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流动性崩溃的时间点)正在到来。
' {& ?; }) {, S% _' f- h! A8 p# W* S
  谁能为巨额债务埋单?一种可能是:通过金融管制,通过压低利率,提升利差,让居民为企业部门进行隐形的转移支付。. [$ V% H, ~9 v

- t: ?# W! a) v; H/ a2 w  还有一种可能是,政府通过处置掌握的国有资产,比如国有资产卖出,或者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减轻债务问题。这个方式获得的收入,理论上可以成为支付债务的资产,但这种做法,将面临棘手的政治问题,必须平衡不同的记得利益集团,需要额外的政治资本。目前看来,决策层并不具备这种政治意愿,也不具备这种政治资本。9 P( A  ?/ T/ q3 w+ w' f% v
0 ]  \+ |2 ]6 V
  银行资产质量" Y! a1 X* L* N
4 e! c4 Y+ U9 A8 c8 b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银行业也将面临日益严峻的不良质量问题。# \' [$ P2 o& j( Y4 w

; T" g# S5 V5 l6 [  根据官方公布数据,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约1.4万亿元。不过,因为会计口径及信息披露不透明,这个数据很明显被低估了。知名投行法兴在最新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银行业整体损失可能会达到8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商业银行资本的60%,财政收入的50%,GDP的12%。4 U) T0 @" B" v% x( c0 |! a
. @- _+ ^4 X# O0 v' x. L
  曾经成功预言过美国次贷危机的投资人 Kyle Bass则在一封致投资人的信中指出,银行体系的总资产已经超过30万亿美元,如果中国银行体系在经济硬着陆的情况下损失10%的资产,银行股本亏损可达3.5万亿美元,是美国次贷危机时候的5倍。
3 \7 J$ g& Y" K6 F+ o' U# U5 B" {4 C5 ^% d0 f* }+ o1 h5 v; ]
  为了避免银行体系崩溃,银行需要进行资本重组。而央行没有足够的准备金来帮助其摆脱困境,因此需要大规模的定量宽松,对于已经拥有庞大资产负债表的央行来说,继续扩表的空间有限。而继续投放货币,肯定会带来通货膨胀的代价。
7 ]) }  [( k. u* P
* A7 ?2 L; K' j( P3 n  除此之外,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社会心理息息相关,如果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度下降,大量资产外流,也会导致金融危机提前爆发。- E) y6 e* V( {/ b! B( {

0 I1 D6 o! r: o; {) R+ W  汇率危机9 O2 e& Y* F+ ?: A. f$ T  I

& C! e! P$ a0 F* M1 o8 |  央行在2015年8月11日主导人民币汇率贬值,标志着一场汇率风云的开始。从2014年6月到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降低了5000亿美元。这场来势汹汹的国际资本流动格局,要追溯到更早以前。6 T& T+ a6 z' `, {, s

+ T# p  F+ c) p; x# k4 a' B  一个标志性的时间点,是2013年11月。随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加息预期不断强化,这就显著改变了国际资本流动格局。中国货币当局的应变,更多是一种无奈举动,来化解压力,而不是被外界通常理解成的主动策略。! R* i/ M/ @7 s+ r

5 w' ~/ E( k% ?  2015年1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标志着次贷危机以来持续宽松的美元开始换轨,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通货,美元加息对国际资本格局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而这种影响力是逐步释放的,石油,贵金属,大宗商品,和各国汇率都会随着美联储的加息节奏而此起彼伏,对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的中国经济,当然同样影响至深。$ K! A+ ^& n( s6 t3 o5 O) k
5 U2 F! u0 F" X* C) W
  美元加息的态势,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国际资本流动构成了基本压力,中国货币当局无力加以化解。根据蒙代尔定理,一个经济体不可能同时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固定汇率和跨境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目标。在众多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中,决策层不可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理念上也没有接受人民币自由兑换,因此,央行就陷入了一场输不起又赢不得的汇率攻防战。- l4 X; w6 Z# ^) z9 z

% i& s! G) ]) k: ]& x7 v  就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趋势而言,人民币显然还有继续贬值的压力。不过,人民币贬值导致对所有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和经济成就重新定价,这是目前体制不愿面对的不确定前景。因此,央行宁可动用各种政策工具,进行一场资源消耗战,也要坚守目前的汇率防线。高级官员们也在多个场合纷纷强调“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总之,官方在不断投入政治资源,争夺经济现象的解释权。央行的汇率操作,其政治意蕴越来越强烈,汇率从一个十分技术性的问题变成了一个高度政治化的选择,也因此,其相机决策机制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 A% i3 F' z: N/ O7 R0 T7 o; c) P

, l4 K8 ~: ]3 r  J  j6 j2 I) S/ ]& z: ^% q% O2 {; X! D+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一抹邪阳 发表于 2016-6-22 01: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货膨胀
. |5 i- i8 V; W- x6 }/ F# \8 Q2 h
  在中国经济体内,通货膨胀一直是个谜。官方宣布的物价上涨幅度一直十分温和,根本看不出惨烈的通货膨胀。在一个被深刻扭曲的经济体中,为了服务某种政治目的,行政机构会充分调动资源,压低基本生活物品的价格,扭曲CPI。这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就可以做某种解释--过去十多年物价飞涨,有目共睹,但在维系最脆弱阶层的基本生活保障方面,行政机构也用力颇深。另外,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很多行业的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对冲了货币投放本来应该导致的价格上涨。
* ?% G0 `% J2 P+ Y# W9 s5 c" ]5 J  p2 H/ H& ]& [  B- k* }) U; y1 B3 m
  不过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超发理所当然会导致通货膨胀。截至2016年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人民币144.62万亿元,与1990年的1.53万亿相比,增长88倍多,而同期GDP增长幅度是36倍。因此,中国广义货币发行一直远远高于GDP增速。从M2/GDP角度分析,中国、美国、日本在2015年底的这一数据分别为2.06、0.69和1.84倍,中国这一数据显著高于美国和日本,可见同样单位的GDP实务对应的货币媒介数量,比例悬殊!虽然这些数据不能简单理解,但是中国货币超发,是不争的事实。$ G7 F, m( y  K

4 {1 t. T  ~% ]. J" F1 }  通货膨胀是一场“货币战争”,会把财富从债权人转向债务人。通胀的财富剥夺和资产结构有关,通胀程度越高,剥夺越厉害。目前在中国,政府和国企都是负债率非常高的组织,相对而言,家庭部门的债务率要低很多。因此,通货膨胀会把财富从家庭部门转移到政府和国企手中。0 p7 a# r; d5 L4 W( }
+ ^' P, m& J; ?( T, j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损害经济效率,扭曲价格信号,在通货膨胀期间,人们更愿意持有实际物质,而减少货币持有量,这样自然增加了交易成本。这种通胀带来的财富损失,加剧了转型社会的震荡烈度,也是过去几十年社会焦虑的间接原因….这种社会心理成本的损失,是很难估量的。6 t4 L4 q1 D9 E5 t7 a

$ s4 A" I) d3 Q' S* t  通过强力的财政刺激政策,纵容通货膨胀的宽松信贷,可以制造经济复苏的迹象,掩盖经济体结构性问题,又符合社会中强势集团的利益格局。至于那些被通货膨胀以隐蔽方式剥夺了财富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话语权,参与权都被代表了。他们对政策没有影响力。通货膨胀这种公众福祉的砒霜,的确可能变成权力的蜜糖。3 b* ]6 x! N+ h& E4 N* `1 n2 D
2 D7 h) Z: p7 j  M
  危机后果之一:大规模失业
7 b  }! {3 v5 `7 g. {
- T% x9 U/ ^- H4 V& x. r  经济危机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企业破产和失业队伍的扩大。曾经作为制造业基地之一的东莞,可能有相当的代表性,据悉,从2014年以来,已经有2000多家台资企业大举撤离东莞,500万工人被逼离开。
- E4 H5 y' r- ?* w8 k' T9 }: }/ |! k% |3 P. ~
  近期有媒体报道,苹果公司代工企业富士康,解雇了昆山工厂的6万名工人,并用机器人取代他们,以此降低劳动力成本。富士康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代工厂,雇佣了超过百万产业工人。通货膨胀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这些工厂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它们通过技术改造,使用机器人替代,或把工作机会转移到劳动力价格更便宜的国家。( t- E6 _0 I7 r
5 r' a3 _/ u; p9 ~( R9 z
  失业浪潮在危机下看似不可避免。不过,大规模失业是否引发社会冲突,或许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和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关。  T6 X! `$ h3 f4 d+ K9 T* _) U% W+ x. d

% v6 V: R) i4 z5 s; [: H5 I3 F  由于年轻人口比例的下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等造成的家庭娇惯,使得年轻一代即使面临失业,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构成缓冲垫。这种压力不会即刻转向社会。对体制来说,这大概是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
- e+ {1 Y5 L; j' ]
8 i4 \* E" s- P& D' w2 D  另外,中国经济体的分工已经十分细致,工人们缺乏长期共同生活的体认,缺乏共同的社会标签,在文化和社会心理上缺乏某种共同的连接,很难形成某种共同身份,更遑论共同行动的可能性。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运动,包括那些成功的工人运动,已经无法在新的经济社会情境中复制,社会抗议或者政治行为,必须借助新的话语体系和符号。但无论如何,大规模失业带来的社会压力,无疑是直接的,这种压力和社会其他不满情绪混合起来,会成为经济危机最不可预测的后果之一。6 ~' n4 B! a8 ]5 d

# d7 e# X' |* D7 ]  危机后果之二:官僚体系错位
" }( ?% O* N) i4 u( t& f
2 w; w! Q/ ]% Y; {8 B9 X  官方长期陷入发展主义的痴迷,这其实是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演化版本,也是政治合法性建立在绩效基础上的必然反应。这种体制会穷尽一切资源来刺激经济发展,一个个榨取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些市场要素,形成现在的畸形经济结构。9 k3 k4 ^' a8 r+ G6 N* H- n/ a) o

- f" K0 R1 W3 B  客观上,依靠土地、人口和资本等要素资源粗放组合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国经济结构亟待调整。然而因为政治体制的刚性约束,经济结构几乎没有调整的空间。
! o! a6 i% @9 b( z- t; Y: X0 n% S  n7 L/ X- q' j7 Y
  更何况,这个过程其实还需要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来完成,官僚体制制定经济政策,监管市场运行,影响资源配置方式——他们也常常扭曲市场过程。
( H+ W1 `# d( o5 ]/ J4 f4 J
$ J9 j( J9 h) H2 f# }0 y  因此,在考量中国经济变局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考量官僚体制的反应模式。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的很大动力,是官僚体系的激励机制。官僚集团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强烈动力,这表现为设立投融资平台、大工程大项目、积极招商引资等等。类似强拆这种粗糙、野蛮的政策,就是这种激励机制的副产品。中国官僚体系像一只充足了电的野蛮怪兽,一直在以各种方式强行推动经济前行。
4 @3 U3 Q# K9 P% x. c* x$ ?9 K2 A  T2 n- m
  一旦经济危机到来,官僚体系会如何反应?根据一般观察,反腐整肃运动展开以来,官僚体系的利益结构有所松动,腐败行为的确大幅度减少,相应的官僚体制能动主义也同样减少。但官僚体制的秩序渴求更为强烈,择机行为趋势大为增长,面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公共情境,官僚体系以懈怠、懒政、惰政、不作为等方式选择性执行,来规避来自公众和高层的压力。缺乏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缺乏职业角色的尊重,缺乏公平公正的规则,缺乏人格尊严,官僚体系的这些特质以及结构化角色,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9 X: w+ c# Z7 t$ U$ b( d/ v
5 l5 ~3 R  j7 E  尽管很难全面描述官僚体系的回应,但从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来看,毫无疑问的是:官僚体系的忠诚度下降,离心力增加。懈怠、惰政成为大部分官员的默认选项,少数有想法的,则会选择和体制分道扬镳。这种反应,无疑将会放大经济危机的后果,拉长经济调整的过程。2 F" T. G2 m% j0 o+ u- z; `, o
2 S; R9 ?2 P+ ^. }0 C' X$ n( L
  危机图景可怕吗?
4 E+ R' K  S3 j7 c) S, L7 S1 _* l1 m/ x1 X4 s' u  o7 M# P8 b+ ^
  以上勾勒的视角并不完整,但结合这些现象和平时对中国经济的观察。可以确定:官方疲弱的经济增长趋势、低靡的市场情绪、债务危机、银行资产质量危机、汇率危机和通胀危机等等因素汇总起来,经济危机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经济必将经历一次深刻的矫正过程。4 \, P( J6 {' [3 v3 ?, f3 L. ~

+ }, y& e  ^5 R3 y  预警经济危机,当然是因为危机将显著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危机将冲击人们的生活水平,洗劫财富,人民币可能大幅度贬值,中国经济很可能将经历3-5年的负增长,而所谓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也可能不保,对这种可怕的前景,必须给予足够的风险警示。' H; t+ H, Q! C
$ h) b4 x/ l# D
  不过需要重申的是,经济危机并不一定是坏事。某种意义上,经济危机就是一次迟到的,强制性的调整。这些我们平时经常容易忽略的经济常识,需要被重新理解,以资防范在危机时代来临之际可能引发的没必要的恐慌。
$ E( g% E* s6 S8 c
1 d* a9 l$ u; z, c, x  而且,今天的经济危机,毕竟是在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基础上发生。这和人均3000美元基础上的危机毕竟不能同日而语。经济发展本身已经带来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即使整个社会的财富损失了30%,也不会导致大规模的饥荒。我们不需要渲染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后果,而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可能催化经济面,乃至其他方面的变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q8995209 发表于 2016-6-26 12: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希望再接再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1-6 17:16 , Processed in 0.0209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