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的香港人是最幸运的。赶上了香港最好的时候。我85年开始工作,那时一直到2000年,香港是亚洲的中心,也是欧美在亚洲的落脚点跟中转枢纽。由于工作,我去过十几个国家,一般讲英语,看过很多东西。那时的香港是完全国际化的。东方之珠是非常开放的。
' U7 N$ \) {- f1 C/ n- ]7 t& }0 t" \( ]9 w9 E* J6 C
2000年开始,香港的角色变了。很多跨国公司的亚洲总部搬去新加坡。香港成为只是大中华的商业中心。香港人的英语开始说得渐渐少了,说中文开始多起来。很多香港人去了大陆。像阿里巴巴的蔡崇信,腾讯的刘炽平,娱乐业的余秉翰。+ k* p0 m3 n2 s @0 `% H
9 d% r: V& i; q) T! f
为什么会有这个角色的转变。跟新加坡本身的竞争力提升有关系。也跟香港回归大陆有关系,跟大陆自身的经济崛起有关系。总之,香港跟这块接壤的广大母体,有着不可能避开的关系。这是香港的命运。是这块小岛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替代掉香港作为亚洲中心的新加坡,是个专制的国家,也可以说是个家族管理的公司。这一点可能帮助今天的香港人打开眼界。
* d8 r: B2 {" A4 @
& y- l- F3 x5 ~- r到了现在,2015年,香港的角色再一次变化。香港仅仅就是香港了。大陆有了北京、上海、深圳,大中华对香港以及香港人的需求大为降低。张五常说过,香港的滑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自然结果。我年轻时,去到大陆,欧美的老板先跟我说,我再去给大陆人说。现在他们直接跟大陆人说就好了。香港人不仅仅是说英文的机会少了,说普通话的机会也少了,说好粤语就行了。
1 t5 S) o' q( [4 T$ R; A; J" ?. p. V1 d" {
我们那一代是看过世界的。今天的香港的年轻人就只看过香港。我们那一代被培养和锻炼出了务实和包容。今天的年轻一代就天生有着骄傲和狭隘。这是我们各自的经历和大环境决定的。今天的年轻人只看过香港,就像井里的青蛙,以为头顶上这片天就是整个世界的模样,以为自己头脑里的概念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不懂,但以为自己懂。这是今天香港举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k/ z! ]' _6 Y6 A& K' b
# f) N! u+ ~: K% H" E我在大陆呆了十年,现在已经习惯用拼音来输出简体汉字。有些香港人看不惯,他们跟我抱怨,你为什么不能用繁体汉字。我也习惯了说些广东的粤语,有香港人就会提醒我,你应该这样说,才是香港的粤语。若倒回去20年,不该有这样的问题。作为香港人,你应该什么都会,什么都可以,英语可以中文也可以,繁体可以简体也可以,这样说那样说都可以。你才能跟亚洲那么多国家做生意。今天的香港人不包容了。包容和开放,不再是他们的生存本能。
) I* q3 D# u, _9 G: n `# Z
4 s! |7 F/ @3 B20多年前,有一家《苹果日报》开始崛起。它用一般老百姓习惯的口头语,用彩色的图片,形式新颖,很快流行起来。这家媒体对大陆的报道只说不好的地方,不说进步的地方。香港的年轻人受到它的影响很大。他们心中的大陆从一开始就被扭曲了,不是全面的。我同意很多人的说法,认为《苹果日报》可能是有其特殊背景和目的的。它在台湾也有开展。- _* }% w8 l4 }& j( \* c; `
从大陆开通自由行以来,大量大陆人到香港来旅游,不少人习惯了不排队、随地吐痰甚至小便、高声讲话、扫货到精光。香港的年轻人看到的都是大陆人的不好的地方。这加剧了他们心中已经受到媒体影响的对大陆的负面看法,滋生了情绪。这些情绪一旦在有意无意中跟自由、秩序这些标签结合上,就很难被分开。其实大陆游客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全世界,东京、纽约、悉尼、温哥华,不排队、随地吐痰、高声讲话、扫货,似乎只有在香港才滋生了社会运动式的情绪。
& `. b' O* h! C' q/ k3 x微信在香港有300多万用户,占香港常驻人口的接近一半,40岁以上的人居多。不少年轻人就是不用微信,因为这是大陆来的东西。他们跨过了从只反对不好到全盘反对的分界点,不再理性。有些年轻人说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国人。$ z5 B3 f' Q3 p* o( h
近年来经济下滑。我跟老同学们聚会,除了金融和医疗行业的还可以,其它大部分人的处境都不怎么好,很多不断跳槽,很不稳定。年轻人感受到的压力就更大。这无形中让那些情绪与日俱增。这显示了他们的不理性,反把那几乎是唯一的机会当成危险加以排斥。
+ d6 m0 p2 o, r, `) P: Q) m$ q# x香港急需做出举动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大家都清楚。但香港的时政氛围也在同时变化。港英政府时期,立法会还是比较配合政府的提议跟行动,氛围平和。但现在,立法会总是唱反调,政府想做的事,总是不能通过。泛民主派不想现任长官有功绩,即使牺牲民生的利益,也要打倒他。他们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些理由很容易得到已经有情绪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拥护。很大程度上,他们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样下去,香港什么都不能做,跟别人的距离越来越大。最受伤害的会是这些年轻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m3 V" s% q% {3 F+ `2 f9 k* B1 G2 b% p; d* m" l* u/ J$ w/ n
今天的香港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年轻人为主。一种是我们这些相对年长的人。占中就是年轻人做的。年长的人并不支持这种方式。我所接触到的商业主流并不支持。所以他们的行动也并未能持久。占中后,大陆公布设立四个自贸区,香港的窗口功能进一步减弱。以前香港有一个对世界展示的样板作用,但现在中国日渐强大,会玩一带一路了,香港连样板功能都丧失大半。一个非常资深的朋友,他也到大陆工作很多年,说,香港再这样下去,真的没办法了。
0 h3 k0 t3 V( _+ W ^我们也尝试去帮年轻人打开眼界,走出去,脚踏实地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但他们觉得自己很懂。政府和一些机构建议让香港的年轻人在暑假去大陆接受几周的军训或者交流活动,他们反应强烈,说这是洗脑。建议学校有国民教育,他们说这是洗脑。思维定势很难被打破。他们内心里明显的不自信和脆弱。
5 [" e3 R3 Q' D, r
8 P1 {: N- O' G1 X1 [7 p6 j香港的年轻人被宠坏了,因为没经历过真正的穷苦。苦难才会让人成长,让人从骨子里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的一面。他们以为香港现在的秩序和繁荣是自然而然就有的,面包是天上掉下来的,不知道从无到有的过程的变化和其中的艰难。他们就是大陆人嘴里说的“富二代”。80年代香港有句传颂一时的歌词:“谁会珍惜,当你还拥有。”这是人性。他们从小去过许多地方玩,比如美国、日本、欧洲,看到的秩序和繁荣觉得是理所当然,但他们不知道背后的艰辛和丑恶,他们也不知道非洲、中东的可怕。
* e5 s. I) @# V1 K5 ?8 l/ b& k* v" W, k
大陆的企业家,任正非和马化腾说的“灰度”,这是香港的年轻人所没有的。灰度不仅仅是个管理的东西,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的思维的东西。灰度跟秩序是相反的,但都是合理的,共存的。香港的年轻人只认识秩序,不认识灰度。没灰度,就没包容。去新加坡和印度看一看,跟香港和大陆比较一下,会对灰度有一些认识。在这个世界上,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习惯的丰富多样的程度,超过他们的想象。一个东西的好还是坏,恐怕还是要以能否持续的保障人民的安定、幸福为标准。
0 V- R# t' k7 w& {" E0 h) e# o9 l/ O+ |. y7 @0 Y- P& p
今天的香港,只谈政治和姿态,讲歪理不太讲道理,狭隘不包容。有媒体把这个形容成红卫兵时代。我觉得这个说法挺贴切,代表了香港社会的一种声音。他们只顾自己头脑里的被称为理想的几个概念,漠视别人的利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0 z# Q- W/ b) o3 e2 p% c$ g
# K- ~( R9 _+ ]$ M3 ?( Q) c$ t
香港年轻人所厌恶的某些大陆的缺点,不论是历史上的还是现在的,却有很多都出现在了自己身上,但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光着身子,却在笑话别人只穿了一件有洞的内裤。是不是很奇妙?; E( M7 K8 y O1 o* T) ]
" C6 V+ b# }3 k- {
香港该怎么走出困境,我也不知道。香港是不是已经到了最坏的点,接下来会不会反弹,我也不知道。但我认为年长的主流的群体,早已意识到问题,并愿意看到改变,支持改变。这是一个有着开放的丰富的经历的人群,他们是务实的,清醒的。
9 I, y& q% q" A; X- v: @! e! L) G, X8 p' k9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