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在全球范围内疯狂肆虐,或有可能搅乱美国“重返亚太“的步伐。面对美国是否乐见中国参与中东事务、打击ISIS的提问,美国前副总统切尼幕僚范亚伦于近日表示,“如果没有9·11,美国早就更大地专注于与中国竞争的可能性,并更早地开始准备应对中国崛起”。
0 o8 I, f+ c5 q# ?
s( y6 `- V# y 据香港中评社网站11月20日报道,在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18日举行的“亚太国力基础”研讨会上,小布什时期副总统切尼的幕僚范亚伦(Aaron Friedberg)表示,不认为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会像“9·11”那样改变美国的战略焦点,即美国会继续专注于亚太并应对中国崛起。- ^* s0 g [) s2 `
0 r9 |% u2 b7 R( l
巴黎刚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法国和美国都声言加大打击“伊斯兰国武装组织”(ISIS)的力度。就在当天,ISIS处死了一名中国人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门发表讲话指出,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决打击任何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活动。针对于此,在当天的研讨会上,有记者提问,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会否再度分散美国亚太再平衡的焦点?美国是否乐见中国更多参与中东事务,甚至加入打击ISIS的战争中? x2 H# o! c6 M" |
8 ]; p& k, ^+ _& s* Y p0 X
范亚伦表示,巴黎悲剧影响虽大,但不会产生像“9·11”那样改变美国战略焦点的影响,部分是因为这个事件没有威胁到美国,部分是因为美国已有14年反恐经验,部分是因为美国经历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像“9·11”之后那种大幅度转向的可能性不大。9 ~$ u, P2 i: o1 l' d
, Q: a( u$ E, M0 Y5 D2 o 范亚伦在研讨会上透露,他第一次遇见切尼时正是在2001年美中撞机事件以后,但当2003年6月他进入白宫工作时,大家都专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他自己也主要将时间花在这些方面。“如果没有9·11,美国早就更大地专注于与中国竞争的可能性,并更早地开始准备应对中国崛起。”范亚伦说道,但在当时的状况下,虽然美国从未离开过亚洲,但不得不专注于考虑恐怖主义的威胁,应对中东和阿富汗局势。
" Q5 ^5 s: R8 O, J! v3 \' {$ s4 ~/ l3 f: N( ?: j
现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范亚伦指出,美国在早期阶段应对中国崛起被两大事件拖延了,即“9·11”事件和金融危机。这样从小布什就任到任期结束的8年内,美国没能更早地转向对付中国。金融危机后由于资源所限,也不得不依然专注于中东和阿富汗。
5 S5 D* q8 p; u: ~& o E" A: `7 O9 X! S* Q9 S. E5 P, Z
据悉,范亚伦2003年到2005年曾担任白宫国安事务副助理,副总统切尼办公室的政策计划主任。而切尼曾与当时的防长拉姆斯菲尔德一道,被视为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旗手。上次美国总统大选,范亚伦担任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的对华政策顾问。近年来他屡屡发表美国应当更有力应对中国崛起的主张,成为美国外交学界对华“强硬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t/ Y5 Z5 N: Y9 \: x: I% }
9 Y' M0 V. C( ] 而在当天的研讨会上,除范亚伦外,其它与会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看法。主持研讨的“国家亚洲研究局”会长艾令思(Richard Ellings)认为,美国当然希望中国在中东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但鉴于中东有各种利益和力量在起作用,中国在中东所起作用会不会与美国同边,抑或与俄罗斯那样在另一边,这会是美国有所担心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复杂问题。他表示,恐怖袭击确实在世界各国间产生了共同利益,各国在稳定中东局势,保证全球能源稳定供应方面也有共同利益。# O/ [2 l; Y' [" a1 m5 C# m. E3 F
* L! l* Y* Z, Y0 Y
参与研讨的前美军太平洋司令和前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Daniel Blair)则指出,国际执法和情报部门追踪恐怖组织和个人,互相通报恐怖袭击危险的合作一直在进行,中国已参与其中,当然参与越多越好。恐怖分子就是恐怖分子,针对无辜平民,需要国际合作打击。
' _. s+ ?5 @2 d7 K' A) P1 @( {7 S% C
布莱尔认为,中国能够帮助的是总体上的对中东手法,他不认为中国现在有向中东派兵的意愿,但中国在中东已有巨大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美欧中日等应当联合,使用各自不同的工具,协调应对中东局势。他欢迎中国在构建更好的中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国际社会也应当付出更大努力。
3 B, Z8 v. y; Z( G% y* g+ ]) S1 j4 n1 y# n( n' F!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