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暗战一触即发 美国不惜代价阻挠人民币
) l+ { i5 @% G) k$ }/ Q 美国人宣布战略重心东移,阻挠亚投行,如今又搅乱南海局势,背后有着“深谋远虑”。/ S5 \* a7 R7 B5 b
- d; w0 Q9 k3 _5 ? 近日南海风云变幻,美国舰队强势闯入,挑衅意味浓烈,中国随后也派无人机飞入美国夏威夷领空进行回击,似有剑拔弩张之势。洞察这些冲突的背后,其实不过是为了美国的金融货币利益而已。因为,美国不可能也不敢对中国发动战争,现在不过是博弈,为了美国的金融和货币利益,必须要选择这个时候硬闯南海。 E8 |3 {) W6 M( K6 n0 B- D7 y
% K2 A, o; B5 N
中国一直是在同美国的竞争中发展的,也给美国带来了利益,比如廉价借了这么多钱给美国,不过,现在美国则越来越不适应竞争。, Y2 b' \( Q! R3 R
中国今年年初倡导成立亚投行,对美国领导的世界银行和日本的亚洲开发银行提出了挑战,在美国和日本反复游说一些国家反对加入无效的情况下,亚投行今年年底将成立。; ^# w* f/ K2 a0 M1 i' m) f
亚投行是中国资本输出以及以后人民币输出的重要载体,是对美元、日元的货币霸权和资本霸权的重大挑战,美国、日本对此早已耿耿于怀。3 R3 v! t) U4 R0 \
清华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指出,亚投行的建立本身对国际金融秩序已经形成了一种影响。8 g" Z+ p( ~) z, J; a, o
第一,影响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安排,这叫做制度再安排。第二,已经开始影响国际金融领域的权力分配,这叫做权力再分配。也就是国际金融领域中开发银行这个小领域里的秩序在制度安排和权利分配方面发生了变化。$ d. f5 [/ E7 P v
这个影响之所以从亚洲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影响,是因为英国带头促使西方国家的加入,由于美国之外很多西方国家法、德、意、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加入,这些非亚洲国家的加入使得亚投行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Q3 \; L4 [$ u' ~1 e
美国在南海制造紧张的局势,挑起亚洲国家对中国的敌意,为今年年底即将成立的亚投行制造困难,如果中国这个时候和南海一些国家发生冲突,那么亚投行主要参与国在亚洲,会蒙上很深的阴影。0 t3 C& _* l6 G$ [/ R
政经学者雷思海分析,世界借钱之王宝座在过去50年来是美国所独有,它相当于美国的金融核武器,如果中国也有这个能力,那么,就形成了恐怖平衡,这个武器反而难以发挥作用了。9 a9 m& C8 s6 U H
贵金属本位货币被信用货币取代后,谁的借钱能力最强,谁就能维持最长的信用扩张周期。不仅如此,信用扩张周期最长的国家,还能利用其它国家的信用收缩周期,收购廉价资产,从而达到借而无债的目的。0 Z2 `0 X4 L. ^& f6 z3 S
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信用收缩,资产价格下跌,而美国则处于信用扩张周期,美国资本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收购韩国与东南亚的廉价资产,并在后来的高位卖出获利。
) ^" U. @, ?" j9 {3 { 据雷思海统计的数据显示,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国利用这这个优势,让自己的对外总体债务(民间与国家的)消失了10万亿美元。这是信用扩张周期的优势,给美国资本带来的纯利润很惊人。8 V; ]- Z' E$ |% o. A
美国学者把这种美国独有的对外债务消失的现象,称作是暗物质,所以借钱之王的宝座,并不是收一点铸币税那么简单,而是更为巨大的利益。+ W, H p$ w( {+ ]2 h: x; b
然而,中国的不断稳定发展,带来了中国大国信用的巨大提升,这个提升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坚挺所代表的,在当今全球,新一轮的资源再分配已经开始,货币的汇率变化和国际地位,体现着一国的信用本质,现在人民币的广泛使用,背后就是中国国家信用的增长。人民币的国际支付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就是这样的信用体现。
: ?, G! t# Z7 ?7 D 最近,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彻底打破了美国为首的对跨境金融的封锁和遏制,这是划时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
, Q4 S& b8 k) M( i) g, t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立,使得中国有了自己的货币出海口和回流路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运输管道。
5 C! U/ S) W! D; x$ B6 @ U 据国际支付商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系统(Swift)提供的数据,今年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升至2.79%,创下新高。排名前三的美元、欧元、英镑的所占份额分别为44.8%、27.2%和8.5%。
& R! Q- O: G a 香港《南华早报》称,目前,人民币是全球第四大常用交易货币,CIPS即将取代的交易制度很麻烦,它需要一系列在岸和离岸清算和代理银行。然而,CIPS远不止于此。7 j9 P" G5 f' ?( b! I# [
中国用它来取代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去美元化和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垄断地位的终结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可能性。这一结果具有不可预测的、充满危险的地缘政治意义。
) |. ^: N0 i; n1 N/ m 当前已经出现怀疑的声音:全球货币体系将被政治化,其基本组成部分可能被用作外交政策武器。曾有人怀疑美国把SWIFT用作制裁俄罗斯的武器,这正体现了SWIFT对于全球金融和资本流动的重要性。
& J8 Y `* ^- W9 G2 P$ |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1月时曾警告说,欧盟以乌克兰冲突为由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的提议将引发俄罗斯“无限制”的反应,由此可见其中的巨大风险。禁止俄罗斯使用SWIFT将会使该国经济瘫痪。
) b6 o5 l/ M# f' Z; r 这一事件进一步促使莫斯科和北京建立自己的安全支付通信平台。, X+ U% _0 l. u" o
2014年,SWIFT在一份很隐晦的新闻稿中表示:“SWIFT及其股东收到了切断与一些国家和组织联系的要求,最近的两次是以色列和俄罗斯……SWIFT对这种压力及媒体的猜测表示遗憾,这可能破坏SWIFT为其全球客户提供服务的形象。SWIFT没有权力作出制裁决定。”
+ |& G' Y+ x# i$ x3 A. l0 { SWIFT没有公布是谁提出的要求。这一幕后争议很可能比主流媒体描述的要激烈得多。它肯定使莫斯科和北京更有动力创建一个类似的支付系统。
+ p5 v* t( }8 m 利用美元及其金融处理平台作为发动秘密战争的手段使中俄两国别无选择,只能逃离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市场体系和支付系统。+ ~. x# ]; ]# v; Q1 Y
的确,过去只能借助西方的SWIFT系统,一旦被西方制裁或掐断,后果不堪设想。此举不但是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挑战,更是在倡导制订新的金融规则和新秩序,这是美国无法忍受的。' l8 W. r- w" Y# W" O
) ?( u5 B# j"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