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1分钟注册发帖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中华] 中国祭出最狠一招 全民实施网络实名制

[复制链接]
云锁雾楼 发表于 2015-6-10 10: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来源: 明报 国家公安部开发的公民网络身分识别系统已通过安全审查,即将开始向中国公民发放网络电子身分证(eID),每个公民只有一个与其真实身分对应的eID。当局称eID可避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同时防止骚扰电话和各种诈骗。但也有分析认为,当局此举将强化对公民网上活动的追踪和掌握。% q0 r/ F; `  S+ E5 Z# n
  《新民晚报》报道,中国公民的电子身分证早在去年年中已开始试点,至今加载eID的工商银行金融IC卡已在全国发行了1,600万张。上海银行、民生银行信用卡等也即将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eID在电子商务、民生服务、在线法律服务、互联网金融、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推广试点也正展开。( d7 G! m) K% _3 G& P# g9 a
- g7 z* E$ S. v  _2 j
" f9 E. |/ [9 ~; B8 k5 v
, @4 w& X. B$ @# J6 \

' h2 v9 i$ u" E: t
+ B8 ?8 i6 H4 _
: R4 Z! K! _. j* U  ~  免网上输入真实资料) o2 w7 J( b3 o; Z
3 {' j1 J5 f! C4 B+ k: [
  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事业部负责人严则明表示,目前中国缺少网络身分识别和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绝大部分网络应用只能以姓名、身分证号码等资料在网上认证身分,这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深层原因。而独立于公民身分信息系统之外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分识别系统」,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全审查,开始向公民签发eID(公民网络电子身分证)。6 c& J  B4 \% Z" R1 d; V3 S, J

5 ?8 E; `0 [7 u8 w: l' v2 E  随着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愈演愈烈,骚扰电话和各种诈骗令人防不胜防。公民个人资料之所以容易在网上泄露,是因为公民在网上需要认证身分时,都要输入姓名和身分证号码等个人资料,频密输入个人信息,容易受黑客入侵或买卖信息。  s9 a, J& a; V" o* g" C2 q
" m5 i9 ~4 f; c3 C2 ~" {) [
  官方指防泄个人私隐/ D" _0 g3 }3 K0 T1 }7 P- X

+ l7 U  `2 H- ]1 o* r3 [' B% u9 V3 J  官方指推广使用虚拟身分,可避免公民泄露个人信息。而eID的加密法在理论上是不可破解的,这样公民在网络信息註册或网上商业行为时,就不需要明确的个人信息,出示eID即可。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胡传平表示,「今后网民註册只需要向网络服务商提供姓名和eID,不必再填写电话、住址等个人私隐信息。」用户将来也毋须再记各种帐号和密码,只需使用eID,「一次签发、各处使用」。
6 x% {- n, |& m" ^- F& b8 p5 B" |+ r/ Q0 |1 h6 p8 s7 X( R
  不过有分析指,在当局对互联网严格监控的背景下,一旦在全国推行电子身分证,有关部门对公民网上活动的追踪掌握也会增强。而在美国,当地政府亦在测试线上ID系统,官方将此比喻为「互联网上的驾驶执照」。不过电子身分证项目在数年前提起之后就遭到批评,尤其是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监视计划遭到斯诺登披露之后,人们对于政府质疑更多。        ! B" ?! ], B  c- C8 ?$ ~5 j& N

) B5 P$ P& s* q7 @6 k+ K/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茶吃吃脚翘翘 发表于 2016-2-2 2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希望再接再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1分钟注册发帖

本版积分规则

重要声明:“百事牛www.BestKnew.com”的信息均由个人用户发布,并以即时上载留言的方式运作,“百事牛www.BestKnew.com”及其运营公司对所有留言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论只代表留言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由于本网受到“即时上载留言”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留言,若读者发现有留言出现问题,请联络我们。

Archiver|小黑屋|百事牛

GMT+8, 2025-4-20 23:57 , Processed in 0.0238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