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路透社 中国经济增速已经降至数十年来最慢水平,在好转之前还将进一步恶化。抵押补充贷款(PSL)6月2日正式在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栏目中亮相,令央行可操作工具从传统的四种增加至七种,预示着中国货币政策转型期的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 Y7 Z: R" {7 V7 E+ V |/ ^0 V
综合媒体6月3日报道,央行目前列入货币政策“七种武器”的工具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利率政策、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而央行承诺对所有新创设工具操作情况每月披露一次,则彰显新型的货币政策框架正努力提高其透明性,这将有利于中国货币政策平稳渡过转型期。
* T4 m' Q$ Y. l, U! q6 K' e4 u
2 \7 t5 L) X0 ?6 [, R7 ?/ E 英国路透社刊文指出,随着中国国际收支趋于平稳,中国多年来依靠外汇占款创造基础货币的传统货币政策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从SLF到PSL,央行近两年来创新工具不断。央行表示,自6月1日起将按月公布上月的PSL操作情况。至此,SLF、MLF及PSL都将按月公布。可以说,透明度的增加不仅宣告中国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正式确立,也为中国货币政策转型期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同样表现为央行负债方的基础货币,但外汇占款创造、新型创设工具创造所对应的货币流通路径却完全不同,其间所面临的复杂经济环境、银行中介角色的轻重、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可谓不尽相同。
* ~2 {8 t9 S0 M+ g
4 m$ Q b: q* ? 说到底,外汇占款形成货币投放的时期,更容易产生通胀;而创新型工具,却必须有信用扩张政策保驾护航。而后者天然具有货币乘数下降的特点。而基于这种情况的不同,市场人士建议,长期的、稳定的、可预期的货币宽松环境,可能将是央行目前必须要选择的政策。但自2014年以来,外汇占款日趋萎缩,尽管新型的创设工具同样也能创造出相同数量的基础货币,但由于信用创造功能衰退,货币乘数明显下降,M2的增速始终达不到央行的目标。- n4 u/ Y' q5 F* ^% I) ?
4 p4 y% ^0 H& J, A# {8 T( H
有央行关人士也表示,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其实钱都在居民企业的银行帐户里了;而央行创新工具创造的基础货币,只是停留在银行的超储里,必需通过信用投放才能扩张为M2,这是中国货币政策转型期最大的特点。6 \) e: c# u |# S! @2 s
7 z9 u/ J# K3 `% o y$ P- X1 p 当然,中国经济增速已经降至数十年来最慢水平,在好转之前还将进一步恶化。经济学家表示,自由化改革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尝到甜头,为实现可持续转变,中国政府还需咬牙坚持。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降至7.4%,为1990年以来最慢。中国政府2015年目标是增长7%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预测2015年增幅为6.8%,2016年增长6.25%。对于规模高达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这仍然是相当高的速度,因此鲜有经济分析师认为危机迫在眉睫。但认为形势即将好转的分析师更少,因为改革本身也要为经济放缓负上部分责任。5 n, ~' G( o, u& \+ x# F9 Y% n
. }2 a& E2 D3 K$ M0 v( m 尽管中国当局已数次降息,并允许银行增加放贷,但那更多地是激发了融资融券活跃的股市投机活动,而不是刺激生产性投资。中国股市维持强韧的涨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将不得不继续向经济注入新资金,因为2015年迄今公布的每个经济指标几乎都不太理想甚至变差,制造业产业在下滑,通缩压力在上升,国内外需求均疲软。体现社会稳定程度的关键指标失业率仍保持在约4%的低位,但就连官方都对这个数据的可靠性表示怀疑。有民间调查显示,失业压力在上升,地方政府在设法保护国有企业的就业岗位。) j6 i- F) f" ^3 a# F6 p S
$ p7 O7 y7 i3 N) [& X
在中国经济起飞初期,消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恢复高考及允许私人拥有房地产和企业,也调动了13亿中国人的积极性,经济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两位数成长。但现在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复杂,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受海外因素的影响也更大,改革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平衡考虑。中国当局正在设法处理这个两难问题。中国经济中目前的多数问题归咎于地产热潮的结束,中国当局给楼市降温,是为了推动资本离开过热的行业。但地产业的放缓,冲击了钢铁、玻璃和家具制造等相关行业,降低了高度依赖卖地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在继续拖累经济增长。
5 H* t% l4 G! R$ @
, L! W; @- v6 B 沉重的债务负担也使得中国难以刺激生产性投资。由于客户需求持续疲弱以及实际利率偏高,民间企业会优先偿还债务,而后才考虑投资新产能。决策者担心改革力度将不足以让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避开所谓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一些研究表明,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有一只脚踏已经入了这个陷阱
: O w8 ]- Z- E C
8 c Z% ^: h8 p) H!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