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日本《经济新闻》 亚洲钢铁供应过剩的局面似乎再度成为焦点。鉴于经济复苏带来的内需扩大,日本企业曾一度松了口气,但如今中国企业加入让亚洲的钢铁攻守战弥漫着烽烟再起的气息。4 j- y- t( e5 _2 C+ n4 q
. K U. J+ R9 j
据日本《经济新闻》3月9日报道,“已经是不考虑成本的抛售”,在中国迎来春节长假的2月,日本大型钢材贸易商,美达王(Metal One)营销高管对中国的廉价攻势感到愕然。可加工为薄钢板的热轧卷每吨370美元左右,相比3个月前下跌20%。# p8 n' ~$ \. d( u( @
3 @( a: Z! n9 f! z3 o 就像是被占全球产量一半的中国企业的廉价攻势牵着走一般,日本出口钢材价格自2015年初起明显下跌。热轧卷降至430美元,相比2015年初下跌17%,创出约8年零10个月以来最低价格。目前的亚洲钢铁市场令人联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暴跌行情。
. D4 M5 ?, h: Y3 E g1 I6 F" ?; z- l: S) h/ z V# D
# g t2 H# @# C' G6 G2 u) \ 当时,在世界经济快速趋冷的背景下,供需平衡迅速恶化,日本钢材行情也随之暴跌。再受到当时日元升值等影响,各钢铁企业的利润大幅下滑。2012年年底上台的安倍晋三政权,成为日本钢铁行业的救星。安倍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带来了公共建设工程的增加,同时由于东京获得了202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大楼和设施建设方面的钢材需求预期也出现增加。
1 E3 e: F1 E2 I
( k8 p, O9 n( t3 ^+ e 与此同时,日本方面对于中国钢铁业也存在乐观看法。2013年10月,中国政府提出方针,削减每年被指达3亿吨的过剩产能,2017年之前力争每年淘汰8千万吨的产能。这一产能淘汰规模相当于日本钢铁产能的约70%。当时日本有一种期待认为在中国维持7%左右经济增速的背景下,钢铁消费也有望随之增加,供给过剩状况迟早会得到缓解。" o3 t) q/ R8 l& U
1 _: v& E3 h+ N
不过,目前的现实却显示出与乐观论恰好相反的局面。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测,2014年中国钢铁产能似乎反而出现增加。中国钢铁企业正在逐渐构筑将中国国内过剩的钢铁销售到海外的机制。河北钢铁集团2014年11月宣布将收购在瑞士设有基地的欧洲钢铁销售公司。南京钢铁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建设特殊钢材的炼铁厂。( N) j5 f9 @& |, L
- a- R' k: T* w
作为后盾的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希望利用将于2015年内正式启动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所设想的是如果能给东南亚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热潮,那中国企业生产的过剩钢材将不愁没有销路。
' g; }( n5 u0 ~- T+ M! Z( L8 F6 x" P/ q3 ]* p" h
眼下,由于铁矿石等原料价格呈下跌趋势,日本各钢铁企业的收益尚表现坚挺。不过,2月份之后,来自中国的热轧卷(用于加工薄钢板)出口价格比日本钢铁企业根据原料价格计算得出的盈亏线还低5%左右。3月3日,新日铁住金宣布关停北九州市的1座高炉,进藤孝生社长表示:“日本产品与中国产品的销售对象不存在重叠”,乐观的认为眼下不会受到中国产品影响。不过有观点指出:“全球的薄钢板库存正不断增多,日本厂商不可能不受影响”' _% u# n% o' @+ q7 X
6 C4 a) Y: U, ^, V$ ` |